许浑《塞下曲(夜战桑乾北)》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夜战桑乾北)
【原文】唐代,许浑
【塞下曲】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翻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桑乾河北边一场夜战,秦地士兵一半未能归营。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早晨后方送来一位士兵的家信,告诉他寒衣已经寄来。
1、张晓蕾 唐诗精粹 成都市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0年 :155页
2、谢真元 一生必读唐诗三百首鉴赏 汉英对照 北京市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6年 :503-504页
夜战桑乾(gān)北,秦兵半不归。
桑乾北:桑乾河北岸。
桑乾河,永定河的上游,发源于山西,流经华北平原。
秦兵:唐都在关中,是秦朝旧地,所以称唐军为“秦兵”。
半不归:一半回不来,指战死。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乡信:家乡来信。
犹自:仍然。
寒衣:御寒的衣服。
参考资料:
张晓蕾 .唐诗精粹 .成都市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0年 :155页 .谢真元 .一生必读唐诗三百首鉴赏 汉英对照 .北京市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6年 :503-504页 .赏析: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这次夜战的结果,使得半数左右的战士再没有回来。这种情形是战争年代很普通、也很真实的悲剧。此诗仅用纯客观的叙事,真实地反映一场战争。表面看来,作者对此战争未附以感情色彩,但从他描写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看,他是十分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是不赞成这场战争的。另外,诗人说的是桑乾河“北”而非“南”。倘若是在河的南岸作战,那主要是防守;如今却打到了河的北岸,那就是主动方了。主动出击而被打败,其责任在于攻方的决策者、指挥者。这便给与了上层统治者无声的批评。由于作者许浑生活在中唐时代,唐朝已日益走下坡路,边塞诗多染上了时代的感伤情绪。此诗基调是凄婉、哀伤的。唐代诗人写边塞战争,一般习惯于以“汉”代“唐”,但许浑在这里用了“秦”,主要原因是考虑到用“汉”在音律方面犯了“孤平”。从另一方面,将唐王朝比做“暴秦”,或许也折射出对统治者的不满。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这两句运用“以一总万”的手法,在成千上万的牺牲者中挑出某一位战士,写在他牺牲的次日早晨有家信寄来,信中告诉他御寒的衣服已经寄出。上半首简单叙述了一次惨重的边塞战争,下半首说战士的家人来信寄冬衣的事。都不是什么特殊的内容,勾勒得也非常简单平实,但这两个场面紧密地安排在一起却产生了强烈的效果:一夜之隔,顿成阴阳之隔。仅仅差了一个晚上,寄给战士的家信战士再也看不到;信中说缝制的御寒衣服也已寄出,可是再没有人收取它了。此时此刻,阵亡的战士其尸骨抛掷在昨夜的战场,再也不需要寒衣,再也不会感受到亲人的眷念之情了,而家人却仍翘首以待,等待他的回信,等待他报以平安,等待他某一天从战场归来……悲剧效果就这样由于结构安排而产生。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死亡与等待在同一个时间里交叠,让观者陷入思考,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同时批评残酷的战争。
这首诗诗人不发任何议论,而倾向性却从作者提炼出来的典型事件上自然地流露出来,短小中见深刻。艺术风格显得自然、平淡、质朴。但平淡并不浅露,思想深刻,耐人寻味,又能平中见奇,善作苦语,奇警动人。
1、萧练武 杨敬华 中国语文 上海市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 :168-170页
2、谢真元 一生必读唐诗三百首鉴赏 汉英对照 北京市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6年 :503-504页
【sāi xià qǔ 】
【塞下曲】
yè zhàn sāng qián běi ,qín bīng bàn bú guī 。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cháo lái yǒu xiāng xìn ,yóu zì jì hán yī 。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栏目最新
- 1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原文翻译及赏析
- 2 杜甫《登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 3 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原文翻译及赏析
- 4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 5 杜甫《和贾舍人早朝》原文翻译及赏析
- 6 杜甫《後出塞五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 7 杜甫《寄韩谏议注》原文翻译及赏析
- 8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 9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原文翻译及赏析
- 10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原文翻译及赏析
- 11 杜甫绝句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 12 杜甫《丽人行之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 13 杜甫《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原文翻译及赏析
- 14 杜甫《漫成一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 15 杜甫《漫兴》原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