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听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
听弹琴
【原文】唐代,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翻译: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七弦 一作:七丝)
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39
2、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286
3、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61
泠(líng)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七弦 一作:七丝)
泠泠:形容清凉、清淡,也形容声音清越。
丝:一作“弦”。
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
琴曲中有《风入松》的调名。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古调:古时的曲调。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39
2、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286
赏析: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七弦 一作:七丝)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此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与《全唐诗》均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毕竟成了“古调”,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06-407
líng líng qī xián shàng ,jìng tīng sōng fēng hán 。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gǔ diào suī zì ài ,jīn rén duō bú dàn 。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上一篇:刘长卿《江中对月》原文翻译及赏析
栏目最新
- 1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原文翻译及赏析
- 2 杜甫《登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 3 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原文翻译及赏析
- 4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 5 杜甫《和贾舍人早朝》原文翻译及赏析
- 6 杜甫《後出塞五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 7 杜甫《寄韩谏议注》原文翻译及赏析
- 8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 9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原文翻译及赏析
- 10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原文翻译及赏析
- 11 杜甫绝句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 12 杜甫《丽人行之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 13 杜甫《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原文翻译及赏析
- 14 杜甫《漫成一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 15 杜甫《漫兴》原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