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杜甫所作,将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被后世誉为“诗圣”,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杜甫所作的《登高》吧。
有句话说得很对,“失败的人是没有权利诉说苦难的。” 吴淡如也说过:成功人士都喜欢回忆当年的苦难,此时苦难才变成某种甘甜;如海明威在《流动的飧宴》中很神往青年时代在巴黎的肚子干瘪但心灵饱满的岁月,但此时的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身边是第四任妻子。如果他此时依然穷困,那苦难岁月就成了真正的苦难与悲凉。
那么杜甫呢?他漂泊一生潦倒一生苦难一生,几乎什么也没有得到,除了年老多病。到了晚年,回忆青年时的壮志凌云心高气傲、一辈子的苦难,那该是怎样的悲苦难禁?此情何堪!
关于杜甫悲苦,我们从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说起吧,那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是地方军阀乘势而起,互相争夺地盘,国家一片混乱。时年五十六岁的杜甫,历经病痛和曲折,百般辗转后来到了夔州,因受到夔州都督的照顾,他在这一呆就是三年。
三年来,杜甫的身体依旧不好,生活也窘况。那一年的秋天,他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极目远眺,萧瑟的秋景,勾起了他对身世的感慨,故而写下了这首《登高》,诗成之后,被誉为“古今七言之冠”: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说,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杜甫的这首《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这首诗的首联中,作者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渲染了浓郁的秋意。
这首诗的颔联,作者集中描绘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杜甫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这首诗的颈联中,作者一方面写尽自己的人生常态:流离颠沛、飘零万里、寄寓不定、体弱病多、满心苍凉。从而极写了平生之悲苦。另一方面,也点明了今日自己的处境:漂泊依然,老病有加;孤困依然,悲怆有加。从而表达了今日之悲苦。平生之悲汇于今日,今日品味平生之悲,何其苦哉!
而在尾联里,作者除了写自己两鬓繁霜,潦倒穷困,新病停杯,抒发的是对个人身世的悲慨;还写出时局艰难,社会动荡,抒发的是家国之痛,百姓之苦,时代之悲。身世之悲,家国之痛,交错,叠加,融合,何其苦哉!
杜甫的这首《登高》展示了一种“乾坤一腐儒”的气势,诗人自己虽艰难苦恨,多病潦倒,愁苦不堪,然而自己所恪守的兼济天下的经天纬地之道却是与这宇宙一起永恒。没看见吗?那枯黄而后凋零的叶子不是在努力孕育着新的生命吗?那滚滚而来的江水不是带着不可预知的未来和希冀汹涌澎湃吗?悠悠天道不灭,绵绵希望就不灭。杜甫正是如此,“将自己对精神归宿的探寻以及个人身名的思考提升到寻找人生在天地间定位的高度”。
所以这首诗,后世评价非常高。宋朝像罗大经、杨万里、刘克庄等都赞此诗高妙,古来少有。而明朝的胡应麟则认为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栏目最新
- 1 《江梅》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2 《白帝》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3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4 《壮游》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5 《野望》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6 《忆昔二首》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7 《萤火》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8 《可叹》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9 《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0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1 《发潭州》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2 《秋雨叹三首》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4 《哀王孙》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5 《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