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崔颢最为人称道的作品,后世对其评价很高
崔颢,出身于唐代顶级门阀士族“博陵崔氏”,再起诗作大多写闺情和妇女生活,后期以边塞诗为主,他的诗作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黄鹤楼》。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崔颢所作的《黄鹤楼》吧。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例如,唐代诗人崔颢就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说,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首联中,诗人交代了一个关于黄鹤楼的传说,那个曾经在这里停留的仙人已经驾黄鹤翩然而去了,现在这个地方只剩下了黄鹤楼。颌联里诗人继续陈述黄鹤楼的历史与现状:那载着仙人的黄鹤从此再也没有回返,这千百年来只有朵朵白云在周围悠游飘荡,陪伴着黄鹤楼经历无数世间的种种更迭变幻,直到今天。颈联中诗人描绘登临黄鹤楼所见的风景:万里晴空之下,北岸汉阳的树木都能尽在眼底;转过头来,江岸这边的鹦鹉洲上芳草萋萋。尾联中诗人来了个思乡的感叹:日暮时分了,可我还是看不到我的家乡在哪里,看着烟波缥缈的大江,心里更是忧愁万分。
这首诗在表现形式上,充分体现了作为文学体式之一的诗歌,在时间的进程中先后承续地展现空间存在的特点。尽管诗中有空楼,有白云,有晴川,有芳草,但移物入画,一幅画面上却画不出不同时的“昔人”与“今人”;更画不出已成时间过去的,并只在心灵中感荡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怅惘之情。对这后一种对象的表现,语言艺术是最擅长的。崔颢很自如地利用了这种特长。
后世人对崔颢这首《黄鹤楼》评价很高,在蘅塘退士(原名孙洙)所选《唐诗三百首》的七律中,崔颢这首《黄鹤楼》被列为第一名。严羽早在《沧浪诗话》中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又据《唐才子传》载,李白曾登上黄鹤楼,也想赋诗,但当他看到墙壁上已有崔颢的这首诗,便敛手不作,于是有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传说。
当代权威人士推出的各种古诗排行榜也经常将它列在榜首,可见它是强者恒强,确乎具有某种不寻常的王者气象。而著名文学评论家汪宏华重解唐诗《黄鹤楼》时,则新意迭出,他认为崔颢的《黄鹤楼》不是简单的吊古怀乡,而是要求人们捐弃驾鹤成仙的玄古传说和怀乡恋家的宅男思维,去到外面的世界行走闯荡,亲身感受现实风景,亲手创造美好未来。
虽然后人对崔颢的《黄鹤楼》评价甚高,但他的事迹知之者甚少。那么,崔颢何许人也?崔颢(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任尚书司勋员外郎。作为诗人,崔颢早年为诗多浮艳轻薄,如早年代表作《王家少妇》:“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自矜年最少,复倚婿为郎。舞爱前谿绿,歌怜子夜长。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据说,崔颢因为这首诗,在大官李邕面前失去了一次高升的机会。
崔颢,或者也是因为年轻时候的无知、轻浮乃至狂妄,史书多指责他有才无行。例如《旧唐书·崔颢传》中说他“有俊才,无士行,好蒱博饮酒,及游京师,娶妻择有貌者,稍不惬意,即去之,前后数四”。他如《新唐书》所记大致相同。意思是崔颢虽有卓越的才智,却没有士大夫的操行,喜欢赌博饮酒。客游京城时,娶妻要选择貌美的姑娘,稍不满意,就抛弃,前后共有四次之多。
不管史书对他的品行如何不屑,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接触边塞生活后,崔颢变得严肃起来了,换老婆的事不干了,写出来的诗也变得纯粹沉郁,雄浑奔放,风骨凛然。譬如作《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描情摹景就清新自然,很得南朝乐府的精髓。不过,真正让他一举跻身一流诗人的诗作却是《黄鹤楼》。《黄鹤楼》备受后世推崇,甚至有诗仙李白十分叹服并为之搁笔的传说,说明了公道自在人心。
栏目最新
- 1 《江梅》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2 《白帝》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3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4 《壮游》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5 《野望》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6 《忆昔二首》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7 《萤火》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8 《可叹》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9 《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0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1 《发潭州》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2 《秋雨叹三首》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4 《哀王孙》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5 《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