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与《满江红》风格迥异,诉说了岳飞心中的失意

  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大部分人对他的印象是忠义、刚烈、精忠报国的名将,但在宋词的繁盛时代,他也是一名文学造诣颇高的词人和文学家。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岳飞所作的《满江红》与《小重山》吧。

  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说,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image.png

  岳飞说,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岳飞这首《满江红》,激励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心。这首词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读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短短十四个字,达到出乎意料,令人叫绝的艺术效果,此十四字,如令人亲历将军抚膺自理半生壮志,九曲刚肠之情景,英雄恰是多情人。一展拳脚是我所期待的,又怎么能与那些尘土一起封印呢?时不我待,莫等到韶华已逝,年老体衰时徒留悲伤遗憾。“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试看这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满腔忠愤,丹心碧血,肺腑倾出。结尾用文学家眼光结束全篇,神气十足,读之无复毫发遗憾,令人神往,鼓人起舞。

  其实,在慷慨激昂的《满江红》之外,岳飞还写了一首侠骨柔情的词作,艺术造诣也非常之高,就是这首《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说,昨天秋夜的蟋蟀止不住的鸣叫声将我从遥远的梦境中惊醒,已是三更时分。起来独自绕着台阶踽踽行。四周静悄悄没有人声,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image.png

  岳飞说,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已白头。家乡的山上松竹已长大变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琴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绍兴六年(1136)至绍兴七年(1137)岳飞准备大举收复中原,北上灭金。但宋高宗赵构及朝内主和派对其大加干涉和阻挠,迫害主战派。多人被罢免和杀害,大好的抗金复国形势,有付诸东流的危险。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的。岳飞内心的极度郁闷,对投降派猖獗的极度愤慨,均写于词中。

  词的上片写了词人午夜梦回、失眠独行的忧郁和寂寞,寒秋的蟋蟀叫声,忽暗忽明的月色,烘托出了一片凄清的氛围,衬托出词人凄凉的心境。半夜时分,心情安静的人们都在熟睡当中,唯有词人失眠难以入梦,因为内心有万千心事和家国情思,令人无法安然入睡。

  词的下片,词人写到“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自己一生到老,渴望收复失地,使国家统一的心愿从来就没有变过,中原父老在金人的统治下,几十年来都不屈不挠,等着宋军前去解救他们,这是他们的愿望,何尝不是诗人的心愿呢?只是“阻归程”,解放中原的道路终究还是被那些一昧苟且偷生的投降派给阻断了。

image.png

  如果说《满江红》以壮怀激烈而著称,慷慨激昂,英雄气色横溢,是其早年之作。《小重山》则是他多年征战并受掣肘时惆怅心理的反映,是用一种含蓄蕴藉的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怀。

  有人评论岳飞的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诸君细读《小重山》。”而沈雄《古今词话·词话》上卷:《话腴》曰:武穆收复河南罢兵表云:“莫守金石之约,难充溪壑之求。暂图安而解倒悬,犹之可也。欲远虑而尊中国,岂其然乎。”故作《小重山》云:“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指主和议者。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可以明其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