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偶成》北宋理学家程颢所作,可以从中领略到哪四种境界?
程颢,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与弟弟程颐合称“二程”,二者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后由朱熹等理学家继承发展,形成程朱学派。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快乐是生活的一种追求,而且也是生活的内容,除了少数几个人认为人生来就是痛苦(如叔本华认为,人是有欲望的,欲望实现不了是一种痛苦,而欲望实现了,什么都满足了,人就没有了意义,也是痛苦的)之外,人们对快乐与幸福总是有着无限有憧憬。
快乐是生活的一种境界,什么样的境界才算是快乐的?这是一个实践性的问题,更是一种心理探究和生活感受的过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例如,儒家是讲入世、用世的,对快乐有自己的观点,如论语中所说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见儒家对快乐的认识是超越现实,讲求的是一种精神的安享与自娱。而宋代理学在儒学基础上又进一层,用内心的自足自省作为快乐的境界。
理学是儒学在宋时发展到顶峰的一个标志,在宋代有着崇高的地位,对后世影响很大,而程颢正是宋理学家中一个响当当的代表人物。
程颢,和弟弟程颐合称“二程”,兄弟俩同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和程颐)之一。
程颢一生长期讲学,所以留下了许多的讲课稿和著作,他的学生把其言论辑录成册形成了书籍。在这些书籍里,除了包含程颢的理学理论,也包含着程颢的诗歌。程颢一生写下了七十多首诗,虽然在数量上并不见长,但是他的诗歌里处处透露着理学的思想,例如,他的《秋日偶成》一诗,可谓说出了真正的快乐的境界,颇具哲学味道。
秋日偶成
〔宋代〕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这首诗表现的是程颢提倡的理学思想,他讲求格物致知,认为道是静观,静观就是去欲,四时佳兴就是去欲之后获得的快感。当道通天地,才能够有这种感觉,所以富贵不淫,身处贫贱也能感觉到快乐。儒家观念认为,到了静观的境界,能够平静地看待世间一切,便是真正的英雄,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超越。
首联“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两句,诗人说自己心境清闲,事事从容,睡醒之时,红日高照。此处的“闲”,是佛、道两家宣扬的“心气和平”、“收心忍性”,从心灵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谓“无生”。这均是修身养性的结果,是清静无为的化境。只有真正“闲”,才能事事从容。而从容的表现就是第二句描绘的“睡觉东窗日已红”。一觉睡醒,红日高照,满窗红亮。一、二两句可看作因果关系。
颔联“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写秋季独特的风景,诗人睡醒后,精力充沛,从从容容地走出户外,去欣赏秋日里的美景。诗人以平静的心情去欣赏万物时,发现每一样事物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各有其存在的道理,这时诗人的心情是怡然自得的,诗人在享受自然界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身心又得到了自然界的陶冶,写出了人与外界自然的和谐融合。
颈联“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两句,表现诗人自我心游万仞的超迈意气。道,充斥天地,盈贯万物。它创造了一切,也负载于所有物体之中。但是,它又是“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老子)的“无极”存在,不受任何具体有形事物的局限和规定。
所以说:“贯天地”,又在“有形外”。而诗人静观万物、妙悟自然之心也像“道”一样拥有对于物质世界的超越性。“思入风云变态中”是说,神思浩荡,飘飘健举,高翔于风起云涌之际。从颔联到颈联,诗人由“涤除玄鉴”、游心于道达到跳出物质拘囿和世俗羁绊的心壮神畅。
尾联“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两句,诗人化用了孟子之语,是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是诗人面对得失和人生困境的思考。既然有“静观”这样的人生态度之后,才会“富贵不淫贫贱乐”,看淡了富贵贫贱、荣辱得失,以平常心对待这一切。这里把“富贵不淫贫贱乐”作为英雄豪杰的道德准则,显出作者很高的精神境界,堪称励志向上的人生座右铭。
于是读罢此诗,我们至少可以从中领略到四种境界:第一个是“忘”。开句一个“闲”字点明了快乐的入门之径,即不要太在意生活中的一切。
第二个是“静”。“静”是入门后获得快乐要做的第一件事。世间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不是自己得到之谓也。我们要静下心来,不为外面的东西所扰,尊重自然,尊重规律,才会真正得到快乐。
第三个是“超脱”。排除干扰静下来,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但这些东西还只是浅层次的快乐。快乐不在于找到自我,更在于超越自我。快乐之道是超越现实生活的,它依赖现实而又高于现实。
第四个境界是“安”。不安是现代浮躁的根源,也是现代物质生活丰腴而人倍感压力、乏味,体会不到快乐的罪魁祸首。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苦处就在于不知足,欲望无度,得陇望蜀,进取心严重扭曲所致。如果能安于自己能力所及,感恩生活的馈赠,一切皆会是美满的。
这“忘”“静”“超脱”“安”四种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体味出并作为人生信条的,但是若成大事则必须遵循之。
栏目最新
- 1 《江梅》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2 《白帝》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3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4 《壮游》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5 《野望》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6 《忆昔二首》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7 《萤火》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8 《可叹》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9 《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0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1 《发潭州》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2 《秋雨叹三首》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4 《哀王孙》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5 《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