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蓟门》祖咏唯一一首七言作品,将自然风光与边地战事融为一体
祖咏,字和生,洛阳人,“诗佛”王维的好友,诗以赠答酬和、羁旅行役、山水田园之作为主。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以诗赋作为科考项目,并不是清代的创举,而是始于唐代。唐朝的科举考试沿袭隋制,也是以明经、进士取士,但不同的是,唐朝的进士科取士更重视诗赋。
与平时随兴而写的诗歌不一样的是,科举考试时所写的诗歌有严格的要求: 初唐时规定为四韵八句,后来改为六韵十二句排律诗,即试贴诗。也就是说考生要在限题限韵的情况下写出一首六个韵脚、十二句、六十个字的诗。
但这世上就是有一些天才型人物,能把考场当个人才华的秀场,狠狠惊艳大家。比如“诗佛”王维的好朋友祖咏。
根据《唐诗纪事》记载,一年冬天,祖咏赶赴京城参加会试。按照要求,每人要写上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诗才算合规,而这次应试的题目叫《望终南余雪》,祖咏看完这个题目简单的思考了一下,便立刻挥笔成章,写下了四句绝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首不合考试要求的诗当然没有让祖咏中举,但却让他在文学史上留有地位,这可比中举更有历史意义,就如写下《枫桥夜泊》的张继。
祖咏善于写诗,诗作多描绘山水风光和归隐生活。他艰难地踏上仕途,却遭贬官,于是归隐汝水。朋友王维曾给他寄诗说:“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从中可以看出祖咏一生的漂泊和不得志。祖咏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多,《全唐诗》存其一卷,共36首半(有一联句属半首未完之作“不知叠嶂夜来雨,清晓石楠花乱流”)。
祖咏全部诗作皆以五言为主,唯一例外的一首七言作品,亦是其最著名作品之一,便是下面这首: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祖咏这首七律的写作年月未详,但这首诗却是祖咏诗中别开生面的作品。它一反诗人惯常的浅唱低吟的田园风味,选取典型的景物,描绘出边地特有的风光,景色壮丽、意境开阔,尤其是能把自然风光与边地战事融为一体,显出开阔的胸襟、昂扬的气势。
首联“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两句,写诗人登高远望后的感慨,起笔气宇轩昂。他初到边镇,面对着苍茫大地,险要河山,不禁激发了满怀豪情。一个“惊”字,突出诗人初望蓟门不免为之心旌动摇,胡笳、鼓声吹打喧天,更突出军事重镇的严肃气氛。表面是说“燕台”,其实也在暗用典故,以历史陈迹包蕴的兴亡教训,警策今人。这恐是客心“惊”的真谛。
颔联“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两句,诗人将目光放远、放高,挖掘心“惊”的原因。极目远眺,连绵万里的积雪反射寒光,感觉仿佛一切都变得模糊了。朦胧中,诗人只看见那旗帜高悬半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军营的气势。
颈联“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两句,极写边关战士意志昂扬之态。烽火与月光、雪光交织,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望。环顾周围但见蓟门要塞临海倚山,天生拱卫,稳如磐石。诗人受此感染,便由惊转为不惊,水到渠成转入尾联两句来。
尾联“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两句,表明诗人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这种希望倾自己的才能去为国出力的抱负,有着“有能必见用”的哲理思想。诗人年少时虽未能象东汉班超投笔从戎而建立功勋,但却决心去学汉代书生终年向皇上请缨以报效国家,颇见“丈夫皆有志,会是立功勋”(杨炯:《从军行》)的杀敌驱寇的豪情。
纵观祖咏的这首 《望蓟门》,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诗中多用实字,全然没有堆砌凑泊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于笔仗端凝之中,有气脉空灵之妙。
所以这首诗无论造境寓意,均颇具盛唐气象,并不比高、岑诸人的边塞诗逊色,因此深得后人喜欢。清人高步瀛在 《唐宋诗举要》一书中引方东树对这首诗的评论说: “收记意有澄清之志,岂是范阳已有萌芽邪?”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 中评祖咏的诗云: “剪刻省静,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
栏目最新
- 1 《江梅》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2 《白帝》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3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4 《壮游》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5 《野望》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6 《忆昔二首》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7 《萤火》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8 《可叹》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9 《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0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1 《发潭州》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2 《秋雨叹三首》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4 《哀王孙》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5 《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