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宜够诗词网!
欢迎访问宜够诗词网!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
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 此一卷,第十七篇,凡三十一证,前有详说。
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一云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一云络)是也。 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 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二两(去皮)芍药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掰)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伤寒所致太阳,痉、湿、暍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名曰柔痉,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
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 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 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 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 中而即病者
大法,春宜吐。 凡用吐汤,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 病胸上诸实,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唾,下利日十余行,其脉反迟,寸口脉微滑,此可吐之,吐之,利则止。 宿食,在上脘者,当吐之。 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结,以客气在
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心迷意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不可下,下之则心下痞硬。 动气在右,不可下,下之则津液内竭,咽燥、鼻干、头眩、心悸也。 动气
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
大法,春夏宜发汗。 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时出以 然,一时间许,亦佳。不可令如水流漓。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必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 凡服汤发汗,中病便止,不必尽剂。 凡云可发汗,无汤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为解,然
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裩散主之。 烧裩散方 右取妇人中裩近隐处,剪烧灰,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则愈。妇人病,取男子裩当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