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晏几道所作,表达诗人对恋人的无尽思念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的第七个儿子,二人合称“二宴”。晏几道善于写情爱生活,是婉约派代表诗人。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晏几道所作的《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吧。
芳雨初晴的午后,微涨的河面罩上薄得如丝的白雾,高低起伏的山峦披上了银白的羽衣,饱满的轮廓依稀可见。山苍苍含黛,水漫漫着裳,触手可及的眼前景,让我脑中迅速滑过四个字:江南烟雨。
一叶小舟荡微波,半裁蓑衣雨中行,桃花朵朵迎归客,此情此景,最江南。那画面远了,隐在碧波绿堤中,美了。那画面近了,近在眼眸一汪秋水云天里,醉了。
烟雨上妆,净水洗心,细柳摆腰,清荷枕梦,让一枚素心永远不为红尘折腰,只为漫漫琴音卷卷书香低到尘埃;让一枚素心永远能够抽身乌七八糟,聆听花开的曼妙,静享云彩的舒卷,退到红尘的边缘,拈花而笑。
江南,多少诗情画意的额头,烟雨,几分半遮半掩的清颜。江南,多少魂梦一生的牵绊,烟雨,几多清丽时光的绕怀。江南是画,烟雨如诗,笔峰浓转淡,笔笔都写意。江南是绢,烟雨是墨,素胚勾勒处,处处都是美。
烟雨江南,江南烟雨,你是悠远而又缠绵的一幅画,一首诗,一曲歌,一缕理不清的情,多少文人墨客为你写下了赞歌。韦庄道:“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阙《菩萨蛮》,在盛赞江南的旋旖,接天秀色的美景,但却也透着江南的那份轻柔、朦胧的凄怆,与离愁怨意。
再道,晏小山的《蝶恋花》: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依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蝶恋花,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
蝶恋花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无数优美的诗词。其他常见的词牌,要么是柳永没填过,要么是李清照没填过。而蝶恋花,则是几乎所有的大词人都填过的词牌。
晏几道的这首以《梦入江南烟水路》为题的“蝶恋花”也写得非常优美动人,被选入《宋词三百首》。它通过梦境写缠绵恋情,表达对恋人的无尽思念。
开始就以伊人在梦中远觅征人行踪,表现入骨的相思。思妇已“行尽江南”,可见其决心。然而仍不能与离人相遇,醒后反更添惆怅,埋怨自己梦中“消魂”,因而“误”了与亲人的碰面机会。
既已误,仍不甘休,欲写信寄情,然而雁在天空,鱼沉水底,即使写好信也无法寄去。只得寄情于秦筝、歌喉,谁知还未开口,弦紧柱裂,令人心碎肠断!如此顿挫曲折,诉尽怨妇念远思夫的衷肠。
上阕从梦境写起。
开头“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三句,作者化用岑参《春梦》诗“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阕时春梦中,行尽江南几千里。”写怀念离人之凄苦。“行尽”二字,状梦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梦中的潜意识活动,深更可知。“烟水路”既是江南水乡实写,也象征梦境之凄迷。
接着“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二句,作者以对比写出销魂的怀人之苦。梦境里离情销魂无处诉说,梦醒来更觉惆怅,销魂离情将人误。“消魂”二字,也是前后重叠;但重叠中又用反跌机势,递进一层,比“江南”一词的重叠,更为曲折,自然也就倍增绵邈。这种以反跌为递进的句法,词中不多见。
下阕紧接上阕意境,更进一步寻求相思的寄托和解脱。
开头“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三句,写作者想要写一封书信向心上人诉说相思之情,可是大雁飞在上空,而鱼沉在水底,就算写成也无法寄去,最终还是无从寄托。梦寻不着,书信无法传递。但也不能任由相思之苦蔓延,总得找个事情来做,宣泄郁闷情绪,于是作者想到了音乐。
最后“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两句,写作者希望通过缓缓弹筝来抒发心中的离情别绪,但移遍了筝柱也只能调出断肠悲声。这里,作者以“缓弦”、“移柱”来表达其“幽怀难写”,在无助大悲时,戛然而止,令人扼腕。因此表明,以行动写心理,自有其妙处。
晏几道的这首词从做梦到寄信,到弹筝,节节递进,节节顿挫,又显得沉挚有力,更有一股郁积、盘旋的力量。在最无奈最无计也是最伤心处,结束全篇诉说,表达效果奇佳。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称小晏(指晏几道,其父晏殊被称为“大晏”)亦是“古之伤心人”,所以写出来的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这首词就有这种淡而有味,浅而有致的独特风格。
栏目最新
- 1 《江梅》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2 《白帝》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3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4 《壮游》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5 《野望》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6 《忆昔二首》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7 《萤火》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8 《可叹》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9 《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0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1 《发潭州》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2 《秋雨叹三首》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4 《哀王孙》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5 《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