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最狂傲的一首诗,浪漫主义风格的完美体现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爱饮酒,诗作中很多都是醉后所写。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在我国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中,诗词是最为靓丽的内容,因为传统诗词的巨大魅力,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能够滋润人们的心灵。因此,很多人都很喜欢诗词,并且将诗词作为自己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平时写文章,甚至说话,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引用诗词,以增强文化内涵。
我国历史上的唐朝,是一个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最绚丽的时代,其中被后世尊称为诗仙的李白更是傲视群雄,独领风骚,霸据着浪漫主义诗歌一派的最高宝座,是唐代诗坛最顶级的流量明星。当李白的作品一经面世,便会轰动整个朝野。贺知章看了他的《蜀道难》和《乌栖曲》,为其瑰丽的风采所折服,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李白作为诗人,成就是无与伦比的,但是要论他作为政客的话,那么他的一生就令人不胜感慨了。
其实,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也从来不掩饰他想做官的愿望,却因为考不了科举(李白的家族有人犯过法,政审不过关),于是半生求仕不得,最后终生壮志难酬。即便当时的唐玄宗十分钦慕李白,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召李白进宫入仕。但也只是供奉翰林,给皇上写诗文娱乐而已。更不用说,李白做官不到两年,就遭受谗谤,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最终只能写下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以表达一种旷世的孤独罢了。
想当年,李白已经42岁了,从来没做过官,有幸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官,李白受宠若惊,内心狂澜顿起,乐极忘形,于是挥笔写下了最狂傲的一首诗《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首诗是七言古体,共十二句,用了三韵 。全诗淋漓尽致地再现了诗人高歌纵酒,豪情万丈,直欲青云而上,一飞冲天的情感与抱负。诗歌直陈其事,兼采比兴,节奏跌宕有致,气势行云流水,正是诗仙一贯浪漫主义风格的完美体现。
开篇“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两句,诗人带领着我们进入了一片秋季丰收,喜庆祥和的田园风光里。这两句不仅点明了从山中归家的时间是秋熟季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显示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接着“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两句,写诗人兴高采烈地呼唤家童烹鸡酌酒,欢畅饮宴;受到父亲欢乐情绪感染的一双小儿女也喜笑颜开,欢蹦乱跳,不离左右地偎依在他身边。
诗篇起首四句就采取了铺叙的手法,以丰收景象,以欢乐家宴,以儿女神态对一系列外界情境来描述、烘托自己兴奋喜悦的心情,这正是情随事达,意借景现。
接着“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两句,写豪情满怀的李白有点得意忘形:此时我放声高歌,但求一醉,只为表达我的快慰之情。喝到兴处,我还要起身舞剑,剑光闪闪可与落日争辉。
接着“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两句,表达诗人渴望见到皇帝、成就梦想的急切心情。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的欢乐心情,同时,在喜悦之时,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正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遥远的路程。“苦不早”和“著鞭跨马”表现出诗人的满怀希望和急切之情。
接着“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两句,诗人借用朱买臣的故事,讽刺那些轻视自己的人。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贫贱,离开了他。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
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自比朱买臣,以为像朱买臣一样,西去长安就可青云直上了。其得意之态溢于言表,炫耀的情绪跃然纸上,这是长期不得志的李白,内心积压的怨念的宣泄。
最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两句,千百年来被无数人引用,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表示自己绝不甘心当个普通人,自己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但又何尝不是和李白一样,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对自己的期望,给了自己更多的美好愿景。
这首诗记述的是李白一生里最关键的一个转折性事件,由此李白开始了他的起起落落的坎坷政治生涯。写此诗之时,诗人还是一片踌躇满志的热肠,并不能知道自己以后的仕途不会一帆风顺,得偿所愿。而后人再来读这首一时豪情奔涌之作,终难免在心底为诗仙送上一声叹息。
这首诗的文学造诣也极具特色,在艺术表现方面,诗人善于在叙事中抒情,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而又兼采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间之以烘托。而在写作手法方面,则是由表及里,有曲折,有起伏,有跌宕起伏,层层递进,把感情逐步推向高潮。如同波浪的起伏,使感情更为热烈,在层层的酝酿中,最后一发喷出,不得不说此诗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
栏目最新
- 1 《江梅》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2 《白帝》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3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4 《壮游》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5 《野望》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6 《忆昔二首》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7 《萤火》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8 《可叹》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9 《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0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1 《发潭州》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2 《秋雨叹三首》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4 《哀王孙》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5 《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