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城·其一》李商隐所作,用以怀念老情人女道士宋华阳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时期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爱情诗与无题诗尤为优美动人。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商隐所作的《碧城·其一》吧。
晚唐,有如晚秋,一个略带忧伤的季节。气象恢弘的盛世已去,那些豪情壮志、开疆拓土的故事,都已成了传说。此时,已经,没有山水适意的幽居,没有登高望远的壮怀,一个个伟大的身影渐渐远去,在这个辉煌王朝的暮色里,更多的是追忆和叹惋。诗酒伴月的远行之路也愈加迷离,塞外风烟的英雄梦想更像是孩童的妄语。
时人不知道后人把他们的时代叫做晚唐,人的一生之于一个三百年的王朝,还是太过短暂。身在其中,只看得到过去,而渺然于未来。在这一片举世混沌中,不是每一个诗人都呼喊着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也不是每一个诗人,都闭着眼睛唱着山水的颂歌,人间的无恙。
于是,爱情,仿佛更真实几分,何况,他还是一个敏感忧郁的男子。那些细腻的情丝,如何不让他情动于衷,愁丝万种?他,便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他,用他的忧伤感动着后世人;他,用他的爱情诗撑起晚唐诗坛的一片天!
李商隐以爱情诗称著于世,是爱情诗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很大。我想,这与他的情感经历是分不开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旧撩人心弦?他曾经有一段影响了他一生的初恋,这段恋情最后以悲剧收场,是李商隐的心结所在,也是他的爱情诗充满悲剧色彩的根本原因。
李商隐受阮籍的影响很深,词旨隐晦,意境迷离,犹以他的“无题“系列最为难解,历代俱有争论研究,不过《碧城三首》是他写来怀念老情人女道士宋华阳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其中第一首尤为著名。
《碧城·其一》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李商隐说,你住在碧霞城中十二楼,楼中的阑干曲曲又弯弯。犀角簪明明亮亮一尘不染,身上的玉佩能保暖驱寒。阆苑仙山的仙子们,传送书信多用仙鹤。多情的女床山上,树上都栖宿着凤鸾。我们抬头望着窗外,星沉海底令人心寒。一阵雨云飘过银河,我们只能隔河相看。啊,你这颗晶莹的露珠,如果能像珍珠一样不被硒干,那么,我这一生和你不分离,我将永远爱着水晶盘。
李商隐这首诗,在他的诗作中,是最难理解的,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后世的许多诗人大家也无从解读,只能映照李商隐的身世,或唐代的历史事实作附会。或说是写爱情,或说是思君,或说是吟咏唐玄宗、杨贵妃之事,或说是讽刺唐朝公主、及贵族之女子,跟风做女道士,而与道观里的人发生的不雅事,等等。以下的解读也只能说是道出皮毛而已。
首联“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两句写的是碧城的环境和女子们的华丽打扮。碧城内有十二座华丽的楼阁,阑干弯弯曲曲;女子们头上戴着犀头角做的簪子,身上别着精美的玉佩来驱寒。“阑干”一直都是闺怨词中用来表达女子相思愁苦的意象,所以诗人想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就是在写女子们的相思寂寞。而最后一个“寒”字,也是此意。
颔联“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两句写仙宫道宫,幽会密约,常以鹤书传情,女床山上,男欢女爱,树树栖息着鸾鸟。“女床”是双关语,表面上是神话中的女床山,实际是指女道士的床。“鸾”是指男性。“无树不栖鸾”,是明当时女道士谈情说爱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颈联“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表面上是写仙女所见之景,实则紧接“传书”,暗写其由暮至朝的幽会。“星沉海底”,谓长夜将晓之际;雨脚能见,则必当晨曦已上之时。“河源”即黄河之源,此处指天河(银河)。
据宋代周密《癸辛杂识》引《荆楚岁时记》载,汉代张骞为寻河(黄河)源,曾乘槎(木筏)直至天河,遇到织女和牵牛。又宋玉《高唐赋序》写巫山神女与楚怀王梦中相会,有“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之句。可见,诗中“雨过河源”是兼用了上述两个典故,写仙女的佳期幽会事。因为仙女住在天上,所以星沉雨过,当窗可见,隔座能看,如在目前。
尾联“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两句里,“晓珠”就是露水,“水晶盘”就是承露盘。露珠虽然晶莹剔透,像珠宝一样动人,无奈转瞬即逝,无法久驻。所以这两句是说,如果露珠可以长存,就说明神仙之道并不荒谬,那么在水晶盘下耗尽一生,天天餐风饮露,这样的牺牲一定值得。
但是,露珠既然不能长存,神仙之道不也一样的虚无缥缈吗?为了这虚无缥缈的追求,把青春熬成白发,究竟又值不值得呢?如果花样年华里的男女,不想要清规戒律下的大宏图,只想要耳鬓厮磨里的小确幸,这也许算不得罪过。当然,这些意思诗人都不曾明说,但只要你看懂了“晓珠”和“水晶盘”的隐喻,就不难自己提出这些问题,转而想到道观里的青春是不是虚度?
李商隐的这首诗,确实难懂,通篇都用隐喻,写得幽晦深曲。本来是写人间的入道公主,却假托为天上的仙女;本来是写幽期密约,表面却只是居处、服饰和周围的景物。诗人没有直截了当地把所要表达的意思说出,而是采用象征、暗示、双关、用典等表现方法,乍一读去,似觉恍惚迷离,难明所指。
然而只要反复体味,仍能曲径通幽,捕捉到诗的旨趣。所以它依然是令人喜欢的,因为它有动人心魄的文字意境之美,尤其是第三联“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完全不逊于“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一川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卷旗”这些千古唯美名句。清代纪昀《玉溪生诗说》:“《碧城》则寄托深远,耐人咀味矣。此真所谓不必知名而自美也”。纪晓岚说得对,有的诗,既始读不懂,也不妨碍它的美。
栏目最新
- 1 《江梅》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2 《白帝》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3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4 《壮游》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5 《野望》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6 《忆昔二首》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7 《萤火》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8 《可叹》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9 《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0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1 《发潭州》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2 《秋雨叹三首》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4 《哀王孙》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5 《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