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丁巳重阳前》纳兰容若所作悼亡词,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纳兰容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朝初期词人,他的词写景逼真传神,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纳兰容若所作的《沁园春·丁巳重阳前》吧。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诗人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
但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用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表现出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感动无数人,为世人所喜欢。
公元1075年,苏轼因为思念而经常梦见亡妻,于是写下一首《江城子》来悼念她。几百年后的1677年,清朝第一高富帅,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的纳兰容若,也因过度思念而经常梦见亡妻卢氏,而他则写下一首《沁园春》来悼念她。
康熙十三年(1674),二十岁时的纳兰容若,奉父母之命,和两广总督兼兵部尚书史兴祖之女、时年十八岁的卢氏成婚。婚后两人琴瑟和鸣,感情甚笃。然而,由于工作需要,纳兰常常入值宫禁或随皇帝南巡北狩,这对少年夫妻聚少离多,纳兰只好把万千情丝倾泻在词章里。
他们至真至美的爱情只持续了三年,卢氏就因产后受寒而去世。纳兰写下了一系列悼念亡妻的词章,声声啼血,字字连心,下面这曲《沁园春·丁巳重阳前》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读罢令人断肠。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两处鸳鸯各自凉!真无奈,把声声檐雨,谱出回肠。”
纳兰容若在词的小序表明了写作的缘由: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长调。
这首词的上片是回忆和抒情。
作者以低婉的叹息起笔,既是叹息亡妻早逝命薄,也是哀叹自己的薄命。接下去写往日的夫妻恩爱情景,反衬出今日永别的苦情,梦醒后的凄清难禁。结穴处再点梦中“只灵飙一转”,为之无限的怅惘,无穷的恨憾。
首三句“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可以这样理解:人生如此短暂,你又如此薄命,让我怎么能 不留恋?我又怎么忍心把你忘记?
接着四句“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写的是从前两个人的恩爱:“闲时绣榻之边,他们一起看花落花飞,云卷云舒,世事变化”。但这么恩爱的时光没有多久。因为,早先纳兰的心思不在卢氏身上,而且后来,他又到宫中当侍卫去了,留给卢氏能和他恩爱缠绵的时间并没有多少。
接着三句“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是作者伤心的自白:过去团圆日子,一去不返。
最后三句“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写出了纳兰的锥心之痛:容貌还在,可是人却无法亲近。
这首词的下片进一步刻画纳兰苦苦追寻亡妻的踪影和追寻而不可得的沉痛心情。
首句“重寻碧落茫茫”写出纳兰梦醒之后,仍寻觅亡妻的身影。
接着两句“料短发,朝来定有霜”写出纳兰因思念过度而两鬓斑白如霜。
接着四句“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纳兰认为,妻子离逝后,所有的事物都是一种伤痛的深情。
接着三句“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纳兰说:我本想和你一起到老,没有想到你却早早离我而去,我的风流神采也已经消失殆尽了。
最后三句“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纳兰说:我已经没有办法传达我的思念了,只能请檐上那一 声声的雨水,谱出我对你的思念。
纳兰性德这首《沁园春·丁巳重阳前》所表达的思念卢氏的情感,句句都如此浓烈,俩人爱情之深,由此可见。正如有评论说:“纳兰,其词可谓一字一泪,哀痛欲绝;其情则缠绵悱恻,清明如水,以其天生所禀赋的一份纤柔善感的词心,无待于这些强烈的外加质素,而自我完成了一种凄婉而深蕴的意境!”
清代词坛中兴是短暂的,纳兰是当时词坛的主将,他的这首悼亡词真纯深婉,凄美哀伤,为丰富悼亡文学作出了贡献。它不仅表达了纳兰性德与卢氏之间个人的真挚爱情,表现了人类对最纯洁情感的追求,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深处封建王朝末世的贵族对于自身命运的感慨。
栏目最新
- 1 《江梅》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2 《白帝》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3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4 《壮游》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5 《野望》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6 《忆昔二首》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7 《萤火》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8 《可叹》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9 《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0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1 《发潭州》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2 《秋雨叹三首》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4 《哀王孙》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5 《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