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经部 >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三节》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孟子》 佚名 著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三节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三节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公都子说:“滕更在您门下的时候,好象是属于以礼对待的那种人,可是您却不搭理他,这是为什么?”  孟子说:“凭仗着自己是贵族而问,凭仗着贤能而问,凭仗着是长辈而问,凭仗着有功勋功劳而问,凭仗着有老交情而问,这些我一律都不回答。滕更在其中占了两个方面。”

  注释1.滕更:滕国国君的弟弟,曾向孟子求学。2.挟:《孟子·万章下》:“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战国策·秦策一》:“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这里用为要挟、强迫别人服从之意,又有凭仗之意。


孟子尽心章句上读解


知道人的本性、本能和本质,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这就是孟子在教育上采用的最佳行为方式。古代教育,很少象现代填鸭式的教育,主要是要学生自己去想、去悟,然后才来问老师,老师则在这个问题上给予启发。如果不问,老师就可以认为是学懂了,从而讲下一个问题。但如果要问老师,则不能“挟贵,挟贤,挟长,挟有勋劳,挟故而问”,因为,要“问”,就要有一种谦虚的态度,按孔子的说法是“不耻下问”。如果耻于下问,也就说明这个人不谦虚,而不谦虚则学不到真正的东西。滕更就是不谦虚,所以孟子才采取不搭理他的行为方式。这便是孟子的尽心知命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