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宜够诗词网!
欢迎访问宜够诗词网!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 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
黄帝问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 岐伯对曰: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
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滑则病狐疝风;濇则病少腹积气。 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不足病肺痹;滑则病肺风疝;濇则病积溲血。 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则病脾风疝;濇则病积心腹时满。 阳明有余,病脉痹,身时热;不
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 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问? 帝曰:愿尽闻之。 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 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
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 岐伯对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 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
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两眉头各一,入发至项三寸半,傍五,相去三寸,其浮气在皮中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项中大筋两傍各一,风府两傍各一,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五藏之俞各五,六府之俞各六,委中以下至足小指傍各六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 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大风汗出,灸譩譆,譩譆在背下侠脊傍三寸所,厭之,令病者呼譩譆,譩譆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 帝曰:经之常色何如? 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 帝曰: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 岐伯曰:阴
黄帝问曰: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其所,愿卒闻之。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窘乎哉问也!其非圣帝,孰能穷其道焉!因请溢意尽言其处。 帝捧手逡巡而却曰:夫子之开余道也,目未见其处,耳未闻其数,而目以明,耳以聪矣。 岐伯
刺家不诊,听病者言,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刺至骨,病已上,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 阴刺,入一傍四处。治寒热。深专者,刺大藏,迫藏刺背,背俞也。刺之迫藏,藏会,腹中寒热去而止。与刺之要,发针而浅出血。治腐肿者刺腐上,视痈小大深浅
黄帝问曰: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愿闻其道。 岐伯对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其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 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帝曰:如何而反? 岐伯曰: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
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 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邪胜则虚之者,出针勿按;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言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 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帝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 岐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