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鉴赏之《诗经·伯兮》篇: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诗经》中的《伯兮》,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注释:

  伯:古代兄弟姊妹中长者为伯。妇女也称丈夫为伯。

  朅:音切,英武高大,威武健壮的样子。

  桀:通“杰”才智出众的样子。

image.png

  殳:音书,竹制兵器,长丈二。

  前驱:走在前面的将士。

  杲:音稿,明亮的样子

  谖草:萱草,忘忧草

  树:种植。

  背:通“北”。古人以为指北堂。在北堂种植萱草。

  痗:音妹,忧思成病

  赏析:

  《伯兮》描写在家思妇想念出外远征和丈夫,表达了无法忍受的强烈感情,诗首先想象丈夫在外“为王前驱”的英武形象,生动浮现在脑海中,这才更激起刻骨铭心的思念,连打扮也无心了,思念的深沉和强烈,有如久旱渴雨。但是,这种思念之强,简直叫人无法忍受,班干脆寄托在北堂下种植的忘忧草,来消解这种沉重的思念,一层深似一层,而又层层变换抒写的方式,正是《伯兮》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