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有哪些关于家书的诗作?蕴含怎样的情感?
历朝历代有不少关于家书的诗作,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古时候,条件极为落后,人们之间的通讯,主要靠信件往返。有一个词就叫:鱼雁传书。而对于出门在外的游子来说,家书,是和家人联系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渠道,无论是报平安,还是诉衷情,都在那几页纸张上。家书,永远在人们心里占据着沉甸甸的分量。
试说途是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宋·孔平仲《寄内》
在与妻子分离后,诗人踏上了旅途,却也陷入了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他想和妻子说说别后的情形,已经是傍晚,路上行人稀少,天寒地冻,北风吹乱了纷飞的雪花,乱山深处分外凄冷寂寥。此刻,诗人是多么想念妻子啊。
家书总是朴实无华,不经修饰,就像闲话家常一样,平淡而充满了温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也不知道啊。夜晚巴山下着绵绵的秋雨,涨满了池塘。什么时候能一起在西窗下,一边剪着烛花,一边聊天,说一说巴山今夜的这一场雨!我期盼着那一天!
身在异乡,总是异客,而写家书却是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事。
月淡梧桐雨后天,萧萧络纬夜灯前。
谁怜古寺空斋客,独写家书犹未眠。
——明·高启《夜写家书》
雨后天气清朗,月光淡淡,映照着庭院中的梧桐树,夜灯下树影萧条。这是一个疏淡的秋夜,而古寺里的游子,在灯下写着家书,还没有睡觉。周围一片寂静,而他已然忘记了其他,沉浸在思念中不能自拔。
不管在何时,家书,都牵动着游子的心。走得越远,就越思念家乡亲人。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唐·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诗人孤身一人出使万里之遥的安西。一路上,看见故乡的明月,忍不住落泪,踏过胡地的沙地,更觉路途艰难。漫漫长路,仿佛要走到尽头,好像当年张骞寻找黄河源头,过了沙漠,更觉天空低垂。与朋友帐中痛饮,醉里赶紧写下家书,托朋友带回家乡。人醉而心不醉,家书岂可忘?
有人忙着写家书,也有人怕写家书。这是为何?
故乡朝夕有人还,欲作家书下笔难。
灭烛何曾妨夜坐,倾壶不独为春寒。
迁来莺语虽堪听,落了杨花也怕看。
但使他年遇公道,月轮长在桂珊珊。
——唐·章碣《下第有怀》
故乡早晚有人回去,带信很容易,可是诗人却难以落笔。夜里熄灭了烛光,却无眠静坐,以酒浇愁并不只是为了伤春。黄莺儿啼声动听,却怕看庭前飘落的杨花。如果他年遇到公道,希望月光皎洁,桂枝可攀折。这是诗人落第后的复杂心情,想写家书,却又无比失落,有些难见江东父老之意。
家书,是联系家人与游子之间的纽带,游子思念家乡,而亲人同样牵挂着游子,期盼着早早归来。
江上杨花撩乱飞,随郎马蹄点郎衣。
杨花飞多还堕地,郎去遥遥何日归。
郎归不归任郎意,但是家书无寄处。
愿栽杨树绕天涯,明年见花郎忆家。
——明·沈周《杨花曲》
妻子送别夫君,江边杨花纷乱飞舞,飘洒得到处都是。妻子不禁感伤,杨花飞舞,终会坠地,而夫君一去何时能返?回不回来但凭君意,可是写给你的家书不知该寄向何处呀。真希望到处栽满杨树,即使在天涯海角,等到明年杨花开了,你就会想起今日之别,想起该回家了。妻子既有嗔怪,更有期盼呀。
一封家书里,有着说不尽的话,有着诉不完的思念。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吹起了秋风,又是秋天了,勾起了诗人心头的万千思绪。写好一封家书报平安,总是担心想写的话没有写完,送信之人都快出发了,诗人还把家书取出来,再重新检查一遍。慎之又慎,生怕有什么遗漏,是因为情深啊。
就算是无纸无笔,游子也忘不了,跟家里人报个平安,告诉他们,我过得很好。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唐·岑参《逢入京使》
诗人回头东望故园,路途漫漫,不禁两泪长流,染湿了衣袖,怎么也擦不干。在马上和入京使者相遇,想要写信却无纸笔。只有托对方报个口信,告诉我的家人,我很好。诗人生怕家人为自己担忧啊。
战乱之际,家书更是牵动人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杜甫《春望》
国家破碎,山河却依旧。春天来了,长安城里草木繁茂。感伤时觉得鲜艳的花儿都哭泣,怨恨离别听到鸟叫都觉惊心。战火连绵不熄,一封家书比万俩黄金还珍贵。成天忧愁,白发越搔越短,简直快簪不上了!没办法确认亲人的安危,让人又急又愁,却又莫可奈何啊。
再坚强的人,看到家书的那一刻,也会像个孩子一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雪满衣裳冰满须,晓随飞将伐单于。
平生意气今何在,把得家书泪似珠。
——唐·令狐楚《塞下曲二首其一》
衣裳上落满了白雪,胡须上都结满了冰碴,破晓时将跟随飞将军讨伐单于。平生的意气如今都去哪里了?手里拿着家书,眼泪如断线的珠子滚落。热血男儿,不惧生死,但心中始终有着最柔软的角落,那就是家乡和亲人。
收到家书,是无比欢喜的事,如同见着了家人,再多的苦都不会觉得苦了。
来时正犯长安雪,今见春风入塞初。
为问行人多少喜,燕山南畔得家书。
——宋·郑獬《回至涿州》
时间过得真快,来的时候,长安正下着雪,如今春风已经吹入了边关。问那行人为何高兴得不成样子?是因为在燕山南畔,收到了家里寄来的书信啊!
家书里的内容,各有不同,但思念是相同的,而盼归的心情也是相同的。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明·袁凯《京师得家书》
诗人距家乡有三千里之遥,望着茫茫江水,望不到尽头。收到了家书,上面写了十五行,字里行间也没有别的话语,尽是催促早早还乡团聚。亲人在家园期盼游子回归,而游子之心,何尝不是?
最让游子无奈的是,不知何时归。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宋·苏轼《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雨后风景清丽,只有离家在外的人,心中幽恨难消。北固山三面环水,碧水拥着青螺髻般的山峰。家书自万里而来,问我哪一年,能真的回去?我也不知啊,更添伤感。头发已白,送春归去,喝得醉醺醺的,东风吹拂,却让人清泪不止。何时才能踏上归途?!
无论生活有多难,只要能回到家乡,一洗风尘,和亲人团聚,再也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了。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清·蒋士铨《岁暮到家》
母亲的爱子之心,永无尽头,终于游子回乡,阖家团圆,一片喜气洋洋。看到母亲为自己缝的冬衣,针脚细密,而家书里的字恋墨痕仍如新的一样。母亲看见儿子,便道儿子又瘦了,询问着儿子在外面的艰辛。而身为人子,诗人面对着慈母的厚爱,怕母亲担忧,更不忍心诉苦。
一封家书,里面装着的,不是薄薄的几页纸张,而是笔墨书写不尽的思念和关怀。鱼雁往返于山水间,而思念并不会被山水迢迢,路途遥远而隔断。见字如面,无论是写家书,还是收到家书的人,被亲情牵绊,纵有再多不易,却也是幸福的。亲人,就是游子前行的最大动力。每每回首,总不忘却初心,归途充满了温暖,每个人都在期盼着,团聚不会太晚。
栏目最新
- 1 《江梅》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2 《白帝》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3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4 《壮游》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5 《野望》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6 《忆昔二首》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7 《萤火》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8 《可叹》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9 《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0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1 《发潭州》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2 《秋雨叹三首》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4 《哀王孙》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5 《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