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被后世称为”诗魔“。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二人合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合称“刘白”。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白居易所作的《卖炭翁》吧。

  卖炭翁

  白居易 〔唐代〕

  苦宫市也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红纱 一作:红绡)

image.p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注释

  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

  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可怜:使人怜悯。

image.png

  愿:希望。

  晓:天亮。辗(niǎn):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困:困倦,疲乏。

  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骑(jì):骑马的人。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把:拿。称:说。

  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回:调转。叱:喝斥。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image.png

  驱:赶着走。将:语助词。

  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半匹红纱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系(xì):绑扎。这里是挂的意思。直:通“值”,指价格。

  中心

  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同时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创作背景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唐宪宗元和初年(公元806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