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所作的《月下独酌其一》,欢快的调子里却带着忧伤之意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仙”。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白所作的《月下独酌其一》吧。
据有心人统计,诗人李白流传下来的诗歌共计1059首,其中与月有关联的计有341首,相当于每三首中就有一首涉及到月亮。而大量与月相关的词语,诸如“皎月”、“素月”;“月华”、“月色”;“飞镜”、“玉蟾”以及“清光”、“清辉”等等,都反复出现于其诗词之中,次数达到74次之多。如此众多的咏月诗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专属于李白的月之国度。
李白笔下的这轮皎洁明月,不再是悬挂于寂寂高穹上的无知白玉盘,而早已变化成其内心世界里一位风采独具的婵娟仙子。身为之而动,情为之而起,“幕天席地,友月交风”(清刘熙载《艺概》),从而组成充满生命活力的一个情感世界。这个世界洋溢着多彩的个性,因而显得透明而空灵;伴随着伟大的抱负,却又分外孤独而敏感;富于崇高的理想,常常变得执著而焦灼,它具有美好的诗意,伴生着悲剧的美感,所以更加使人着迷。
亘古不变的月亮,照耀古今,其本自然之物体,根本毫无感情可言,但是等其到了多情的诗人李白笔下,却被赋予了多姿多彩的生命情感。月亮既是其本身,也蜕变成为诗人借以抒发情感的“材质”。主观感情附丽于客观事物之上,从而一月生万象,一物孕盛情,产生出鲜明的艺术作品,惹人喜爱。
《月下独酌》其一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题为《月下独酌》,有月,方能显其人之影;有人,却言“独”,是为无伴,才有“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晋李密《陈情表》)之感。在世人面前出现的李白,往往是飘逸而洒脱的,但当阅其诗作,却可以发现其内心深处隐藏着的孤寂。“独酌”一词,不仅仅出现于此组诗歌,而是反复出现达到13次,而其诗中之“独”字则有将近140次。李白之“独”,简直让人眼花缭乱,也令人瞠目结舌,为之情感背后的真实面目而叹惜不已。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开篇两句,诗人便给我们构筑了一个清寂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久久难以忘怀。手拎着一壶酒,边走边喝,踽踽独行,来到花丛中间,说是赏花,花却毫不知趣;说是饮酒,身边却没有可以亲近之人。诗中言酒曰“壶”而不说杯,极端呈现“独酌”之现实景象。李白尝在人前自喻“酒中仙”,多是“白日放歌须纵酒”,大抵高朋满座之盛况。此时忽然一个“独酌”之形象,实在是太大的反差,简直让人有些难以接受。然而,正因如此,方让我们耳目一新,并且牢牢记住这个画面。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时间越长,孤独越深;酒入愁肠,情感惆怅。“拔剑四顾心茫然”的那种感觉越发强烈起来,是酒喝多时的浑身躁热,抑或是另有其他缘故?肯定是酒喝多了,不然何以会做出如此幼稚动作:来,月仙子且陪一醉;来,影君子且拼一场,可否?前言“壶”,不说“杯”,是孤寂意十足;至此提“杯”,“举杯”之时,徒然唤友,愈显寂意盎然。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冷漠的。月仙子根本不解风情,难明畅饮之大乐事;影君子毫无反应,徒然附庸一生。此两句紧接上面,叙述了一个可以捧腹大笑的场面,我们仿佛可能看见诗人醉意陶陶的神情,他一会儿抬手指月埋怨,一会儿俯首捣地嘀咕影子。这个场面可笑的背后,却适时反映出诗人此时无可奈何之复杂情绪。在此,“既”和“徒”两字,强硬转折掉上两句的高昂喜意,兀然恢复孑然一身之凄凉。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迁怒于月和影,真是一种幼稚的做法,唉,还是暂时把他(它?)们当作自己的伙伴吧,(如此岂不是显得更加幼稚?)这般大好良辰美景,让我们及时行乐,专心寄情于花月,一醉方休;至于那些人世杂念,纷扰郁闷,还是放置于一边,莫去理会。句首用“暂”,说明诗人酒醉心不迷,仍是能清醒认识到自我内心之寂寞。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前面说到要及时行乐,这两句便具体描写诗人的举动。他兴致勃勃,自斟自饮,载歌载舞,醉态可掬。在醉眼朦胧之中,诗人感觉到月亮随着歌声在上下跳动,左右移动,而自己的影子却零乱不堪,恍恍惚惚。给予无情物以情感,所以“月徘徊”,所以“影零乱”,诗人将月与影拟人化,从而达到情景交融之状态。事实上,这根本就是一种错觉,就像佛谒所言“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月和影之动,实乃诗人心已经躁动。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明面上看这两句,意思为:清醒的时候大家在一起寻欢作乐,喝醉之后,大家却要相互分开。这本就是现实场景,却正好应了那句“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似乎恰好说明,诗人内心里非常清醒,能够认识到司空见惯的场面,其实才是生活的真实现象。此处的“醒”与“醉”,可以理解为喝酒前后的状态,同样可以理解为现实里,“醒”即得意,“醉”即失意,正好杜甫所写“得失寸心知”(《偶题》)。诗人到底是明白着的。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最后两句,寄托着诗人真诚地期盼,月仙子和影君子,真希望我们之间的友谊,没有沾染上世俗里面的那些庸俗之干扰,从此可以逍遥于缥缈邈远的天宇之际,快乐无边,没有羁绊,没有牵挂。至此也让我们明白,前面的所谓“醒”、“醉”,其实都是不值一提的,因为内心所欲所求的为何事何物,诗人一直都可以说是一清二楚。亦因此,诗人才感喟“相期邈云汉”,恐怕只有在遥远的天界,才有可能得到自己所期望的啊!
本诗写花写酒,轻描淡写,不在花亦不在酒;问月问影,赋予人情,无关月亦无关影。处处流露醉态,却时时保持清醒。似醉非醉之间,故意营造出一幅《花间月下醉酒图》,似乎欢快的调子里却偏偏带着忧伤之意:月似多情却无情,影似狂乱却慌乱,最终留给我们一个凄凉满满的背影,好不孤独。正是:借酒浇愁愁更愁,佯狂卖醉难解忧;如何对影成三人?不若大梦几度秋!李白终究是寂寞的一个“谪仙”,他尚在人间漂泊。
栏目最新
- 1 《江梅》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2 《白帝》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3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4 《壮游》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5 《野望》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6 《忆昔二首》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7 《萤火》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8 《可叹》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9 《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0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1 《发潭州》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2 《秋雨叹三首》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4 《哀王孙》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5 《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