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李颀所作,将“别”与“思”有机结合在一起
李颀,唐朝时期官员、诗人,曾担任新乡县尉,后来辞官隐居。与王昌龄、高适、王维的人交好,尤擅七言边塞诗。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颀所作的《奉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吧。
皆言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可是又有谁知道“人生自古伤别离”,所以最好的离别话语当是:“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最上心的诗句却应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李颀一生交游甚广,经常有诗与王维、王昌龄、高适、綦毋潜等唱和。虽然名声不显,但是其作为诗人是合格的。他极其擅长五、七言歌行体,特别是七言,甚得时人与后来者好评:“东川七律,自杜公而外,有唐诗人,莫之与京”(翁方纲《石洲诗话》)。
《奉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
【唐】李颀
阴云带残日,
怅别此何时?
欲望黄山道,
无由见所思。
根据诗题,可以发现本诗所写,主要有两部分:一个是“别”,奉送五叔入京;一个是“思”,兼寄綦毋三。这两个事情,在短短的二十个字里,被诗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写得十分自然,恰到好处。
首两句“阴云带残日,怅别此何时”,讲的是诗人之别。诗人在其另一首《送陈章甫》中写道:“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单单这几句,都足以理解其为人和思想。
天色阴暗,乌云在风声里翻滚,日头在云层中穿梭。这是诗人开头就定下来的基调,有些低沉,有些郁闷。云是阴沉的,太阳是残缺的。一个“阴”字和一个“残”字,活生生描绘出来一番低压气象。
所以,在如此不愉快的场景之下,我们立马就能够理解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惆怅。当然,这种情绪的来源,肯定不是受到气候的影响,反而是因为内心里郁积的离愁别绪,带动了对外在天气状况的感受。
尾两句“欲望黄山道,无由见所思”,涉及到的是诗人之思。这里的綦毋三,是指诗人綦毋潜,行三。两个人交情深厚,一直保持诗歌唱和,抒情达意,关系亲密。
我们仿佛看到现场一样,诗人停步驻足,眼望通往黄山的漫长道路。道路是那么的漫长而遥远啊!诗人心头涌现无尽的惆怅之意。似乎,在这么一个瞬间,这种惘然来得如此突然,实质上应该在踏上送别“五叔”的路程的时候,这种情绪就已经开始酝酿。
送别的行为在前,于此同时,诗人肯定知道中间会路过友人的居住的地方,所以非常自然地产生出来对朋友的思念。这个念头来得十分自然、坦然,根本没有什么理由的。但终究还是一个遗憾,为什么呢?一是时间来不及,二是不顺路。毕竟,送别五叔入京是主,起思念綦毋潜是次,不可颠倒。
这首诗在“别”的外部遮蔽之下,同时把隐匿在内层之”思“给很好地呈现出来,这种与朋友之间真挚的感情并非流于表面,而是来自于诗人的内心深处。如果非要找到证明的理由,其实在写作这首诗的同时,诗人还另外写了一首同名的七绝:“吏部明年拜官后,西城必与故人期。寄书春草年年色,莫道相逢玉女祠。”
在平淡的事件叙述之中,深挚的情感仿佛泉水般清澈,这一切都来自于诗人在诗作里所无法释怀的浓郁情谊。有时候,真情比言辞来得更加吸引人。
栏目最新
- 1 《江梅》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2 《白帝》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3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4 《壮游》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5 《野望》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6 《忆昔二首》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7 《萤火》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8 《可叹》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9 《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0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1 《发潭州》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2 《秋雨叹三首》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4 《哀王孙》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5 《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