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美人闻琴不听》唐代李播所作,传达出“美人”孤寂的心思

  唐代诗人李播所作的《见美人闻琴不听》,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世上美好的事物向来很多,大抵需要有一颗善于欣赏的心灵,和一双勇于发现的眼睛,还要有一支能够表达的妙笔,从而可以生花呈现给他人。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慷慨分享,应该是这个世间最动人的美德之一。

  如果想要在这尘世找到一样最美好的事物,我想,大抵就应该是“女子”这个造物主都要嫉妒的精灵莫属。“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北方有美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李延年《歌一首》)……看,自古至今,描写女性的词语和诗句简直不要太多,完全与我心有戚戚焉。

image.png

  今天我们来看一首《见美人闻琴不听》,这首诗大量用典,在短短的二十个字内,竟然使用了三个典故,但却不令人觉得累赘,反而很好地把“美人”孤寂的心思给传达了出来。

  《见美人闻琴不听》

  【唐】李播

  洛浦风流雪,阳台朝暮云。

  闻琴不肯听,似妒卓文君。

  诗的作者是中唐诗人李播,字子烈,与著名诗人白居易友好。白居易在诗歌中,曾经不吝地称颂他“动笔诗传鲍谢风”(《寄李蕲州》),但是遗憾的是他的诗作流传下来的极少。白居易在其诗《对酒有怀寄李十九郎中》中,曾引用李播《悼故妓》两句:“直应人世无风月,始是心中忘却时。”然而,从中并不能看出“鲍谢风”来。

  相反,我们可以从李播流传下来的两首半诗歌作品中,发现他的写作内容大抵总是围绕在女性周围。这样一来,他给大家造成的第一个深刻印象,却是流连花丛不为“正事”之人。我们再次联想到他的友人是白居易,当翻阅一下白居易的官场坎坷经历,忽然就明白过来他之所以如此的真正原因。

  李播的声名不显,相对于那些“声名远播”的同伴,自然是属于比较失意之辈。古代文人们的失意之后,或者游戏人间,或者徜徉山水;或者风月无边自快活,或者满腔幽怨独悲愤,反正是性格不同,各有选择。至于对其中行为的判断,孰高孰低,孰是孰非,仍然难以强求,属于自在心意,岂能尽如人愿。

image.png

  我们先看前面两句,“洛浦风流雪,阳台朝暮云”,此处,诗人连用两个典故,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足够美丽。如果你没有听说过,不要紧,这说明你是一个现实的人,能忘怀地生活着也是挺好的。至少,不会产生一些与阅读有关上的无用烦恼。

  首句“洛浦风流雪”,这句诗演化自三国时期曹植所作《洛神赋》中的:“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曹植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政治人物,人送“枭雄”称号曹操的儿子。有名的成语“才高八斗”就是讲的曹植,南朝诗人谢灵运极其自负,曾对人讲:‘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意思就是说,除了曹植(字子建)值得他佩服以外,其他人都不放在眼里,真正是目无余子。

  这一句诗既然引用了曹植的意思,那么就可以很好理解其中的含义。曹植的《洛神赋》的第二段,对洛神的绝世美貌进行了大肆渲染,描写得极为生动诱人,诸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可以说,完全是”色香味”俱全,描绘的是面面俱到,有许多词语现在成为通用成语流传下来。

image.png

  次句“阳台朝暮云”,这句诗出自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宋玉所著《高唐赋序》之中:“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来演变成成语“巫山云雨”,内容不能详说,涉及到男欢女爱上面去了。然而,这其实是一个“拍马屁”后的大大的误会。

  这个故事显然混淆了听者楚襄王与神女的关系,事实上,楚襄王只是一个“可怜的”倾听者罢了。在《高唐赋》中,楚襄王听了宋玉讲的故事之后,大概是做梦梦到了神女。于是,楚襄王就让宋玉写了一篇《神女赋》,专门用来形容一下梦见的那个女子的美貌。仅此而已。和传说中的那个“神女”搞“巫山云雨”活动的,其实是楚襄王的前代先人。后来人,为什么搞错了对象?大概率是因为没有详细地阅读过以上两篇文章的缘故吧。

  诗人在前面两句诗中,写了闻琴女子的貌美,写了看见这个女子之后,许多男性的内心的“快活”想法。然而,这一切都是不切实际的,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在意思,其着陆点并不是这些。诗人其实想要弄清楚,为什么这个“美人”如此排斥听别人弹琴呢?铺垫完毕,最后的答案马上就要见分晓。

image.png

  末尾两句“闻琴不肯听,似妒卓文君”,虽然给出了答案,但是诗人仍然故作姿态,偏偏再次引用一个典故。以故事引述自己想要讲述的主题,这应该算是诗人故意为之,从而在曲折的含蓄之中为阅读者提供一点儿美好的悬念和趣味吧。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自从开始流传以来,便注定会成为一段传奇名著历史。这里面,值得人敬佩的并非用琴声“勾引”卓文君的才子司马相如,而是中国自古相传的四大才女之一的卓文君。这是一个奇女子,也是一个伟女子,是一个令她的那个负心老公都会“自形惭愧”的才女子!

  我曾经说过,爱情故事往往会从美好开始,然而逐渐回落,慢慢地就将注定以悲剧收场。事实上,在美丽的传说背后,常常隐瞒了那些琐碎的生活细节,而这些东西才恰恰是造成“悲剧”的真正原因。比如司马相如之故意弹琴,其本意就是以自己的“才华”来诱惑卓文君,那个时候的他根本就像一只公孔雀的样子。其意不纯,其爱又怎么能够保持足够的真呢?更不用说恒久。

  相传是卓文君写就的《白头吟》,其中内容很是能够反映她的思想:“闻君有两意,帮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把卓文君果断干脆的决心,表述得非常充分。这充分说明,她并不是一个怀柔之人,内心里隐藏着刚强和坚韧。这是属于一个真正的有内涵的女性的自白与宣言。我很钦佩这样的女性,因为她们值得如此。

image.png

  诗人在这里道明美人听闻别人弹琴之后,为什么不愿意倾听的理由。美人哀怨,常喜顾影自怜。为什么呢?大抵不外是,女大不中留矣。“少年男子哪个不钟情?妙龄少女哪个不怀春?”这一切都是自然的、生物的本能。所以,诗人故意在此言明美人“似妒卓文君”。因为在如花似玉的时光里,卓文君能够幸运地遇上一个能够为她弹奏一曲“凤求凰”的男子。而自己呢?这是一个没法明说的问题,也是产生妒忌情绪的源头。

  综观本诗,诗人巧妙借用各种典故与传说,从多处角度开展描绘,把一个处于“怀春”阶段的美人的心理,细腻而逼真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人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如何才能完美地传递出来,这是一个非常考验技巧的艺术活动。诗人在此处便做得极其出色,能够恰如其分地利用与女性有关的典故,巧妙地穿针引线,从而使其成为比较完整的线路,很好地刻画出来一个充满幽怨之情的女子形象。即便相隔遥远的千载,如今仔细读来,仍然显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