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饱含思乡之情的诗作?诗人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古往今来,有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了思乡、思亲的诗词歌赋,他们的思念氤氲了整个诗词历史的长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旅居洛阳的李白,春夜里无意中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缥缈的笛音仿佛来自天边,更像是来自那个魂牵梦绕的故乡。都说李白潇洒豪放,然而再潇洒的人也难以割舍思乡的情节。笛声幽怨,仿佛家人喃喃细语的叨念,带着些许抱怨,又满含着浓浓的思念。
现代诗人席慕蓉曾说过:“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只要远离故乡,乡愁就永在心间徘徊,尤其是在那些特殊的日子里,更浓,更烈。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刘皂《旅次朔方》
晚唐诗人刘皂,为了博取功名和谋求出路,离开家乡咸阳,渡过桑干河,千里迢迢来到并州,而且在并州一待就是十年,并州已经成了他第二个故乡。然而时间再久,乡情也难忘,尤其在节日到来时,更是思乡情切,夜夜难眠。
如今的人们,亦是如此。多少人为了心中的理想,或者仅仅为了多挣一点钱,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背井离乡,独自去外地闯荡。于是,节假日就成了他们永远的心结。
“每逢佳节倍思亲”,假日是无法归家之人最难熬的岁月,一切繁华喧闹对他们来说,都只是对孤独的无情衬托。蒋捷说,“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什么时候能回家团聚呢?一家人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嬉笑打闹。如此简单的心愿,却并非那么容易实现。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蒋士铨《岁暮到家》
清朝的蒋士铨是幸运的,他赶着岁暮回到了家。母亲见到儿子万分惊喜,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只是母亲看着儿子的脸,总觉得又瘦了几分,心中的怜爱无法形容,只能仔仔细细地询问旅途的风尘。儿子则惭愧未能尽到孝心,不敢诉说旅途辛劳让母亲伤心,只把外界的繁华讲于母亲听。
歌词中曾唱,“有妈的孩子像块宝”。的确,无论何时,无论年长年幼,有母亲在,他永远是个孩子,有人惦记,有人关心。就像带着线的风筝,在那一头,永远有一只温暖的手在牵着,幸福,满足。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回乡偶书》
阔别十载回到家乡的贺知章,觉得家乡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很多人都已不认得了,只是乡音无改,依然如故,可是曾经的意气奋发,却早已变成了丛生的华发。昔日的老友也都改变了很多,甚至有好多人已经化为一抔黄土,再无法一起饮酒话桑麻。惟一未变的只有门前的镜湖水,依旧清澈,无波无澜。
随着年岁渐长,回家已经成了一种想却又怕地纠结。日日思念,夜夜梦归,可真正回家时,却是“近乡情更怯”,有一种说不出的落寞忧伤。
但无论何种情绪,何种纠结,随着春节的脚步临近,回家已经成了大家的共同心愿。因为不仅仅他乡的你在思念着她,家乡的她也在日日思念着你。像白居易应和元稹的诗中所说: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白居易《望驿台》
白居易想象着元稹在四川广元任上,思念着家中的妻子;而妻子在长安靖安里的家中,也日日守着窗子,凝眸远望。望驿台前,春意阑珊;靖安宅里,花繁柳绿。同样的春色,同样的思念,隔着千山万水的两处离愁,却是同一种刻骨相思。
这种相思,会在节日里无限地放大,大到将其他所有感情都全部淹没,只剩下了它——相思。在爆竹声声、新桃换旧符的日子里,相思愈来愈浓烈,愈来愈无法遏制......
栏目最新
- 1 《江梅》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2 《白帝》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3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4 《壮游》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5 《野望》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6 《忆昔二首》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7 《萤火》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8 《可叹》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9 《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0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1 《发潭州》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2 《秋雨叹三首》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4 《哀王孙》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5 《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