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无题》唐代钱珝所作,诗人悲伤的起因是什么?

  钱珝,字瑞文,考功郎中钱起的曾孙,唐朝时期诗人,著有《舟中录》二十卷,已佚,《全唐诗》收录他的诗一卷。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钱珝所作的《江行无题》吧。

  现在的我们所谓的“旅游”或“旅行”,大抵便是真正的或”游“或”行“,仿佛一个个匆匆的过客,又好像一只只南迁的大雁,难以留下自己的痕迹。如果说有,也只是对着相机或手机,搔首弄姿一番,然后拍下一个固定的身影。

  生命不应该是这样的,不应该如此苍白无力,还应该另外具有一种别样的滋味萦绕心头。人生于世,与万物不同之处,便在于人是会”思想“的,并且因此而形成“文化”,源远流长,从而作为传承遗泽后世。中国古代诗歌,便是传统文化之中的佼佼者,值得我们去无数次进行阅读和体悟。

image.png

  《江行无题》

  【唐】钱珝

  夜江晴未晓,

  徒惜月先沉。

  不是因行乐,

  堪伤老大心。

  《江行无题》百首,作者署名有二,一作钱起,一作钱珝。作者题为中唐著名诗人钱起,其实是错误的。据《唐音癸签》卷三十二记载:“钱珝,起之曾孙也……后坐累贬抚州司马,其《江行绝句》百首,正赴抚州途中所作也。”为了证实所考无误,文中又证道:“有他文,载《英华》中云:‘夏六月获谴佐郡,秋八月自襄阳浮舟而下。’今其诗有‘润色非东南,官曹更建章’,‘去指龙少路,徒悬象阙心’,‘岘山回首望,如别故乡人’……等句。”

image.png

  在这里,让我们先选取其中一首诗作,领略一下作为著名诗人钱起曾孙的钱,其诗歌才华的妙处。据《文苑英华》卷七0七载钱自序所说,就是在此次江行之旅中,他编录了五百四十篇自己的文稿,名为《舟中录》,用来纪念斯事。

  “夜江晴未晓,徒惜月先沉”,诗人首先挥毫大胆地描写着周围的自然景色。诗人舟行江水之上,起来的时间肯定是比较早的。否则,又如何能够看到眼前景象呢?江水幽暗,缓缓流淌。遥远的东方天际上空,虽然悄悄地露出丝丝鱼肚白线,但是整个江面依旧被笼罩在黝黑的夜色里。目睹此情此景,唯有徒然令人怅叹,惋惜昨晚明月已经抢先西沉下去了。

  此处,在诗人的笔下,他用静然的文墨渲染,没有嘈杂,没有喧嚣,却在这种安谧而安详的氛围里,为我们营造出大大的茫然无措。是的,此种安然并非超然,反而具有暴风雨前的某种宁静意味。这种蕴含着爆炸情绪的调子,实质上正是用以上两幅意象鲜明的画面来反映的。一个“未晓”加上一个“先沉”,持续推进,层层逼近,实实在在地强调并突出了内心深处隐藏着的重重阴影。

image.png

  “不是因行乐,堪伤老大心”,所谓“即景抒情”,前面两句是“即景”,此处就是“抒情”,抒发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真真切切的一种感怀。大家不要看到现在的我,这般伤心悲愤的模样,然后就产生某种误会,以为我是因为无法把握命运,无法掌控时光流逝而忧心忡忡。诗人的这种感情的抒发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的。因为是有据可查的。

  在组诗的下一首中,诗人写道“静听老叟语,俱是厌兵人”,这大概才是诗人因此而感到悲伤的真正原因。身逢乱世,命若草芥,每日都在担惊受怕之中度过,这不仅是当时老翁的情绪使然,更是作为旁观者的诗人的感同身受。正因如此,所以,诗人才会写下“不是因行乐,堪伤老大心”。的确,在这里,诗人的感伤起因,并非是为感觉到时光在飞快流失而伤情。此时此刻,诗人的悲伤更多地是来自于对战乱的痛恨,以及那种因为无法改变混乱局面的无力感伤。

  诗歌的写作手法总是那样几种,无论如何变幻加变化,总是似乎孙悟空难逃如来手掌,技巧就是孙大圣,而情感才是如来手掌。如果不能明白这个道理,一味追求单纯去玩弄诸般技巧手段,就会有些本末倒置的意味。此诗仅仅凭借寓情于自然景观之内,然后自然引出自己的情怀,大有不吐不快之感,更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不外如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