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诸公有怀绝句》唐代皇甫冉所作,蕴含强烈的思乡之情
皇甫冉,字茂政,唐朝时期大臣,大历十大才子之一。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皇甫冉所作的《同诸公有怀绝句》吧。
俗谚道:“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故土难离,人之常情。固然说“树挪死,人挪活”,可是没有到了山穷水尽的那一步,又有谁愿意离开熟悉的一切,离开曾经拼搏过的地方,去往另外一个充满了陌生事物的异地他乡,重新再来一次血腥厮杀。
只有经过了战乱的恐怖洗礼,才能明白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只有经历了生活的痛苦磨难,才会懂得平淡时光的难得可贵。日子的和美与甜蜜,从来不在于拥有了财富的多寡,而是能够用心体悟每天平易的生活,知道珍惜身边每一个爱你或你爱的那些人。
《同诸公有怀绝句》
【唐】皇甫冉
旧国迷江树,
他乡近海门。
移家南渡久,
童稚解方言。
皇甫冉(716-769),祖籍安定(今甘肃泾川)人,后移居丹阳(今江苏镇江)。晋朝名士皇甫谧之后,唐朝“大历十才子”之一。少年时代聪颖过人,十岁能文,甚得张九龄器重,称其为“小友”。天宝十年,状元及第。与刘长卿、严维友善,诗作唱和。诗歌多写离乱漂泊、宦游隐居、山水风景等等,五七律风格清迥,飘逸。有《皇甫补阙诗集》传世,《全唐诗》存诗二卷。
“旧国迷江树,他乡近海门”。旧国,指故土。海门,据《镇江府志》云:“焦山东北有两山对峙,谓之海门。”诗人首先是展开回忆:故里的景色逐渐褪失鲜艳的色彩,曾经鲜活的江边树木,一日复一日地迷失在记忆世界的深处;其次是描绘现实:如今居住的地方景物,显得这般陌生,即使已经生活多年,却仍是充满隔阂。回忆总想哭,是因为无法再次接近的痛苦,更是因为现实变得有些残酷。
根据诗歌题目,得知诗人大概是在和朋友们聚会时候,有可能谈论某个话题引起了对故土的回忆片断。诗人离开故里已经有不少年月,曾经熟悉的一切开始变得有些模糊,所以句中自然而然地用上了一个“迷”字。此时的记忆似乎断片,成为一种恍惚之感,是一种下意识的迷惑,还有一种捉摸不清的迷茫。那一瞬间,现实忽然迷离,甚至有些缥缈,因为思想早已飞到过往时空里去了。
“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诗人在末尾举了一个实际事例,以此来点明离开故土时间的长久性。从祖居之地的北方转移家园,南渡外迁到得此地安家落户,蓦然回首,时间已经好像过去很久,变得分外遥远。当初那些牙牙学语的小孩子,都已经从起始的懵懂状态,开始能够懂得和理解甚至开口讲说当地的方言。
最后这两句其实是补充,是对诗人举家来到“他乡”之后的生存状况以及相关情景的继续叙述。这种描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被诗人刻画得非常细腻,格外认真,非如此,是无法表现“移家”时间之长久的。然而,时间愈发久远,沉淀在诗人内心里的思恋,那种对故土的牵挂之情,将会像美酒一样随着岁月的加深而愈加浓郁芳香。这种馥郁香气,其实是建立在某种具有痛苦性的情感之上的,比如思乡,比如挂念。
纵观此诗,不管是旧国里的江树,抑或是他乡中的海门,这些回忆中或现实里的相关景观,在这里其实都只是一种铺设而成的背景。对于这一切的描述,都是为了牵引出后面的真实事例:小孩子会讲当地的方言。离别故土的时间之长久,想念家乡的情感之浓烈,就在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例子里被深刻地表达出来。一种感情的普遍性,或许本就如此简单。
栏目最新
- 1 《江梅》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2 《白帝》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3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4 《壮游》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5 《野望》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6 《忆昔二首》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7 《萤火》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8 《可叹》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9 《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0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1 《发潭州》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2 《秋雨叹三首》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4 《哀王孙》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5 《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