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雪》唐代司空曙所作,向世人传递着昂扬蓬勃的正能量
司空曙,字文初,唐朝大历年间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大多描写安史之乱后的心情,基调幽凄。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人的一生总是行走在孤独之旅途,无论脸孔上绽放的笑容如何灿烂,也难以掩饰住内心流露出来的那份寂寥。人生而孤独,心灵终将遭受寂寞侵袭如虫蚀咬,无法安宁。或许正是如此,人才费力去追寻着所谓的伴侣,结果却差强人意,幸福或者纷扰,接踵而来,相互纠葛。
能够安危接受孤独之人,内心一定是非常强大的,他将不会遭到红尘俗世的干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平淡又宁静,和谐而美满。所以,古代哲人提倡“慎独”,把“修身”排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首位。一屋不扫,何以治天下!
生而为人,没有谁可以独自偏安一隅,终究会走向社会,与万千大众打交道,适应着迎面而来的游戏规则。所以需要“格物、致知;诚心、正意”,最终能够达到“修身”圆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正人先正己,从此成为古代文人的一项标准,被有操守的学问家严格遵循着执行。今天我们欣赏的一首小诗,就很好地在里面反映着与“守寂”有关的思想。
《松下雪》
【唐】司空曙
不随晴野尽,
独向深松积。
落照入寒光,
偏能伴幽寂。
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司空曙的《松下雪》。顾名思义,堆积在松树下面的积雪,是真正的孤寂的雪,或者被遗忘,或者自愿守寂。在自我选择之中,坚持行走着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至于最后的结果如何,暂时不需要去考虑,且享受这个充满不可知的乐趣。
首句“不随晴野尽”,干脆利落,直接点出松下雪的作风:心怀不甘,不愿意,也不喜欢追随着大众,把自己置放在广阔的原野上,然而跟随着晴阳逐渐消融,升上太空,求得万安。他偏要独立自主,安排自己的命运,如果说是标新立异,他也甘心承受这种指责。
简单的一个“不随”,就把松下雪塑造得像一个性格鲜明的人,快人快语,敢做敢为,作风硬朗,虽然有一副松软的身体,却拥有着一颗坚硬的心。有时候,这种性格十分不讨人喜欢,却难以掩盖其身上的四射的耀眼光芒。因为,这是一种千金难买的精神。
次句“独向深松积”,承接上面,详细交代雪的动向:离开雪花大部队,独自寻找着自己的归宿,不向都市求荣华,甘愿深山得安宁;与山峰为伴,觅松树为侣,若有野兔山鼠,时时来悄语,更具无上乐趣。
从“不随”的倔强转到“独向”的守寂,不仅仅是来自于行动上的外在宣言,更是源自于心灵上的内在独白,是追求,是理想,亦是精神凝练之后的升华。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岁月的悄然流逝而慢慢堆砌起来的。所以,它具有着坚固性,也不会轻易坍塌。
后两句“落照入寒光,偏能伴幽寂”,是对前面松下雪一系列行为举动的总结,或者说是最后的导向。落日照射在松下雪的身上,泛起一片寒冷的光芒,有些刺人眼目,仿佛超凡出尘,令人恍惚,或许唯有具备这样品格之辈,才能忍受如许幽静,伴随这般寂寥。
在这里,“落照”恰似众人之目光,一个简单的动作“入寒光”,如窃窃私语想要攘攘着独处之人的生活。然而,高洁的心是不会轻易受到干扰的,所以诗人才下了结论“偏能伴幽寂”。在坚贞不屈的精神照耀之下,那些处心积虑都将如落花流水,不着一丝痕迹。
这首咏物诗,具有鲜明的托物言志的特征。如何在庸俗化的人世间,躲避倾斜下来的纷纭喧嚣,并保持着高洁的操守。诗人把个人的志向和情趣,都一一寄托在所吟咏的物象身上,向世人传递着昂扬蓬勃的正能量。
栏目最新
- 1 《江梅》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2 《白帝》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3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4 《壮游》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5 《野望》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6 《忆昔二首》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7 《萤火》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8 《可叹》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9 《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0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1 《发潭州》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2 《秋雨叹三首》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4 《哀王孙》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5 《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