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王大娘戴竿》唐代刘晏所作,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刘晏,字士安,唐朝宰相,他也是一位经济改革家,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刘晏所作的《咏王大娘戴竿》吧。

  无论你相信与否,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是与众不同的。

  你奋斗了一辈子,当停下脚步回首观望,才发现人家早已功成名就,正在安然享受着美好的人生乐趣,而此时的你却白发苍苍,满脸沧桑,一身凄凉。

  愤怒吗?或许有些。可是伸开双手,看着长短不一的指头,你唯有黯然低头无语。原来,一切都有安排,你所有能够计较的,只有:拼搏或者沉沦!

image.png

  拼搏还有一线希望,放弃终将一无所获。我们没有的,别人早就拥有;我们收获的,别人已经丢弃。生命本就是一双长短不一的手,唯有打拼才会把握得住。

  《咏王大娘戴竿》

  【唐】刘晏

  楼前百戏竞争新,

  唯有长竿妙入神。

  谁谓绮罗翻有力,

  犹自嫌轻更著人。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刘晏时年刚满十岁,为秘书正字。据《太平御览》记载:“唐明皇御勤政楼,大张乐,罗列百技。时教坊有王大娘者,戴百尺竿,竿上施木山,状瀛洲方丈,令小儿持绛节出入于其间,歌舞不辍。”

  杨贵妃兴致高昂,或许也有考验一下刘晏的意思。于是,就让刘晏以此为内容,写一首赞美王大娘精湛表演的诗作。刘晏果然不负众望,应声而成此诗,深得贵妇好感,让玄宗赏赐他象牙笏和黄纹袍。

  “楼前百戏竞争新”,写群英荟萃的场景。在有皇帝贵人们观赏的勤政楼前,各种各样的表演团队竞相斗妍,各自拿出看家本领,力争耍出新颖别致的技巧,只为能够引人注目,获取大家的喝彩。

image.png

  这一番热闹景象,全部表现在一个“竞”字上面,没有着力去详细分述那些表演节目。然而,其中的出彩的地方,肯定是相当不凡的。毕竟,观看表演的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皇帝和他最宠爱的贵妃在一起。

  诗人没有在这些上面落笔,是因为已经不再需要,了解到其中的背景之后,那些出众的画面是完全能够想象得到的。所以,小诗人在此大而化之,仅仅略加渲染就轻轻一笔带过,开始专注于自己要描写的目标。

  “唯有长竿妙入神”,转换角度,直入主角,开始提起王大娘的演出。固然其他的节目都是新奇巧妙的,但是就目前看来,满场的表演依旧无法与王大娘的表演相提并论。她的演出是另外一种水平,端的是鹤立鸡群。

  这一句其实是延续上面而来,轻轻一个“唯有”成了很好的转折,很快就突出了王大娘精湛的表演项目:斗竿。突兀而合理,就像行驶中的车辆,在车手高超技术摆弄之下,忽然来了动人心弦的“漂移”,非常吸人眼球。

  此句此处,仍是概而括之的三个字:“妙入神”,一切都在其间。至于如何“妙”,怎样“入神”,是没有进行详细描述的。小诗人当然是故意为之,只想为最后做好铺垫,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出王大娘表演的“入神”之处。

  “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细腻描写王大娘的表演场面:王大娘顶戴长竿的手段令人叹为观止,但如果以为这就是她的力量尽头,完全就是错误的判断。看!她仍然嫌弃太轻巧了一些,呼应让人攀爬上去,端坐在那长竿的顶上。

image.png

  我们是完全可以想象出来那个精彩场景:一个女子晃着膀子,顶住一根数丈长的竹竿,原本都以为这是高潮的时节,她缓缓站在那里,命令一个小孩子顺着长竿爬了上去,接着又开始甩开膀子表演起来。

  就像戏文里所演唱的那样: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啊。这分明是巾帼不让须眉!单单一句“犹自嫌轻更著人”,就把王大娘的与众不同的绝妙演技给呈现出来,让那些其他的表演节目都成为最好的衬托幕布。

  诗人虽然年龄小,然而其写诗的手段却十分娴熟,先抑后扬,详细得当,把王大娘新颖奇特的表演场面给刻画得精彩万分,鲜活生动。

  或许,正因如此,才把观赏节目的杨贵妃给深深地打动,从而让她找唐玄宗要来赏赐,重重地奖励了一番十岁的诗人刘晏,成为一段诗坛佳话,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