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王安石等人都创作过关于小满的诗作,写出农家生活的淳朴
小满是青年人励志的风向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看关于小满的诗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当此时,麦子灌浆,蚕豆新老,小荷才露,青杏半熟,樱桃红艳,枇杷金黄……浅夏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浅夏的味道青青涩涩、酸酸甜甜。
小满与接下来的芒种节气相对应,是指有芒的作物尤其是小麦籽粒乳熟、将满未满的时节。小满之时,乡人喜欢到田里看麦,看那平展展的麦野上一棵棵麦穗青青秀秀,随手揪上两穗,掌心里轻搓,吹去芒壳,现出青莹莹、圆润润的麦粒,丢进口中,尝一尝浅夏那种特有的清香,心儿在和畅的惠风里薰薰欲醉。
古人也爱到乡间看麦,看得心绪恬然,诗情悠悠。北宋文学家、名臣欧阳修经常到田间小径欣赏麦景,抒发心中的欣喜与轻愁,他写有两首有关小满看麦的诗,心境完全不一。在《五绝·小满》里,他的心情是愉悦的: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诗人看麦应是皓月当空的夜晚,夜莺在绿柳丛中啼唱,田垄间一望无际的麦子随风荡漾,丰收在望的喜悦与落花流水的惆怅形成鲜明的对照,表达了诗人对麦子的由衷热爱。
欧阳修还有一次看麦,看出了农家生活的淳朴与惬意。他在《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中写道: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诗中先是描绘了夏初的田园风情,远处的竹篱茅舍掩映在漾动的麦海之中,麦田里抽齐了穗的麦子正在灌浆,微风拂来,一个个宛如摇头晃脑的孩子,而桑林里的桑叶正长得青绿肥嫩,正可供家蚕吃饱养壮,还有夜莺在棠梨林间放歌,山鸟在灼灼榴花里婉转.....这些清新怡人的美景,农人们是无暇顾及的,他们最为欣喜的是有个丰收的好年景啊!最后,诗人笔锋一转,联想到个人境况,不由愁绪淡淡,感慨良多。是啊,归隐田园要趁早,要在身体强健时,待到像诗人那样蹉跎岁月渐逝,龙钟老态日暮,不免悔之晚矣!
小满时节,不仅是麦子青秀,杏儿青黄,还有樱桃初红,枇杷泛金,正是采摘新粮新果尝新之际。古人也有小满“尝新”习俗,最爱的莫过摘来清凌凌、圆润润的青杏,泡制别具风味的青杏酒。北宋诗人王安中发出了邀约:
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催觞。
——《清平乐·和晁倅》
青杏酒的味道想必很美,不然北宋郑獬何以会说:
小旗短棹西池上,青杏煮酒寒食头。
——《昔游》
南宋诗人陆游更爱青杏的味道,他吟道:
冉冉流年不待人,东园青杏又尝新。
——《春晚雨中作》
废堞荒郊闲吊古,朱樱青杏正尝新。
——《初夏出游》
小满时节,杏儿半青半黄,想着泛起的缕缕清酸,我不由得唾液漫溢了。
小满的和风也把满树枇杷染得一派金黄,金灿灿的十分诱人,采摘几只,轻轻掰开,肉厚汁多,晶莹剔透,入口酸酸甜甜,美哉妙哉。宋代的戴复古因为爱尝枇杷尝出了名: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初夏游张园》
他载酒东园尝青梅,想到西园还有熟了的枇杷,又到那儿摘枇杷过酒,不觉酩酊大醉,是眼醉还是心醉呢?还有抗金名将辛弃疾更是枇杷迷,他写道:
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
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满江红·山居即事》
他以为只有吃到小满时熟透的枇杷,才是人生最惬意最为满足之事,所以即使醉了,被乡亲扶入东园,也要过足枇杷瘾。晚清诗人王泰偕眼里的小满是江南节气,不光能尝到枇杷,还有汁儿鲜润、味儿香甜的杨梅:
调剂阴晴作好年,麦寒豆暖两周旋。
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小满天。
——《吴门竹枝词·小满》
小满初满,清清浅浅,蕴含着诸多诗意和哲理。于人生来说,小满,小得盈满,不多不少,刚刚好。北宋名臣蔡襄在《十三日吉祥院探花》中说:
花未全开月未圆,寻花待月思依然。
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
明代奇书《菜根谭》里有言: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酕醄,便成恶境矣。履盈满者,宜思之。
这是诗意也是禅理,人生没有全满、大满时,更多的是一个个小满足、小确幸,多积“半称心”“小满意”,才能换得“大欢喜”“大境界”。
而对农作物对农人来说,小满不满,尚需努力。农谚云:“小满不满,麦有一险。”意思是说小满时节麦子正处在卯足劲灌浆的乳熟期,农人需要防备对麦子成熟影响最大的灾害“干热风”的侵袭。
农谚还说:“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莫管。”这两句讲,小满之后如果一直干旱无雨,那么对芒种时节的收获、播种,都是极为不利的。这与年轻人的成长成才极为相似,人在年轻的时候,正处于“小满”的关键时期,还需栉风沐雨,拔节灌浆,经受各种挫折磨砺,只有努力吸纳养分,不断壮大充实自己,才能逐渐丰盈起来、成熟起来。如此说来,小满,何尝不是青年人励志的风向标呢?
栏目最新
- 1 《江梅》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2 《白帝》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3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4 《壮游》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5 《野望》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6 《忆昔二首》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7 《萤火》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8 《可叹》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9 《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0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1 《发潭州》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2 《秋雨叹三首》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4 《哀王孙》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5 《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