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薛华》王勃所作的送别诗,表现了知心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王勃,字子安,擅长五律与五绝,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他的送别诗气势磅礴、雄浑壮阔,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王勃所作的《别薛华》吧。

  离别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生离与死别均是离别,只不过前者较为温和,后者更加直接,给人带来的痛苦与折磨也更加深刻。因此才有了“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这样令人痛断肝肠的诗句,于是,“送别”这个题材广泛存在于浩如烟海的诗词当中。

  在送别诗中,可谓名篇频出。而王勃则凭借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了送别诗的奠基之人、扛旗之人。这首诗之所以成为经典的送别诗,让王勃火了一把,或者是因为那两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诗人意气风发,对前途充满希望的潇洒豁达之情。但是,当诗人的人生遭遇“滑铁卢”,官场失意,前途堪忧的时候,也曾忧郁惆怅,也曾伤心落泪。这时候所写的诗也就“凄凄惨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了!

  话说,当时王勃在沛王那里担任暑府修撰一职,文笔卓著,颇得沛王赏识。诸王们都喜爱斗鸡,王勃便开玩笑,写了一篇《檄英王鸡》。这种恶搞,无非文人们自娱自乐,不料,领导想多了生气了——唐高宗大怒:“你这是挑拨王子们之间的矛盾!!破坏王宫的安定团结!”

image.png

  中国人,一不留神就倒霉,防不胜防。罪名一旦上升到政治高度,王勃的一生基本上注定要完了,虽然他才二十几岁。对于王勃这样的素有大志、少年时就盛名行世、却因为一件小事就从此不得重用的人来说,其内心之苦,可以想象。所以,当他送别同乡、通家,也是良友的薛华时,不觉泪流满面,写下了令人伤感的《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抒写离情别绪之作,历代诗歌中不计其数。但是,“诗要避俗,更要避熟”(刘熙载《艺概·诗概》)。《别薛华》则堪称是一首含意隽永,别具一格,意境新颖的送别诗。通过对友人薛华的劝慰,倾吐了仕途坎坷的悲愤,表现了知心朋友之间休戚相关的深厚情谊。

image.png

  首联“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两句即切题,借送别之路抒发了世路艰难的人生感慨。“送送”极言作者不忍朋友离去之情。“多穷路”语含双关之意,既指送别之路的荒寂,又比喻仕途之多艰。次句,既表现诗人对于友人旅途生活的关心,又形象地比况了友人人生征途的艰难。“穷”、“独”二字,用笔如神,创设了凄冷的气氛,奠定了全篇的基调。

  颔联“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两句延续了首联的情感,讲述这漫漫长路,即使百年长寿的身体也无法吃得消,表达诗人对自己的不顺仕途有着刻骨之痛,也是对友人的深深担忧,句句肺腑之言,感情真挚。

  颈联“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这两句,读来似乎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着同样的真挚感情,无论相隔多远彼此之间的心是在一起的,无论在哪里朋友的友谊是不会消失的。其中的“共苦辛”用接近于白话的方式深刻地表达了两位好友之间同甘共苦的深厚友谊,令读者读后不禁落泪。

image.png

  尾联“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两句:离开的人,还是留下的人,彼此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杜甫《梦李白》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便是这个意思。而这篇在诀别之时,断言彼此都将互相入梦,既明说自己怀友之诚,也告诉对方,我亦深知你对我相思之切。“俱是梦中人”的“俱”字,似乎双方对等,而由作者这方面写出,便占得了双倍的分量。

  这首诗少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的旷达乐观,彼时的壮志豪情不复存在。相较之下,在这一首《别薛华》诗中,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诗人的壮志难酬。特别是在诗中的结尾,诗人将一切归咎为一场梦,既写出了人生虚无缥缈的特性,也表达诗人自身对现实价值和人生理想的怀疑和消解。似乎也表达诗人最终只得将一切痛苦归咎于人生的梦境,为结尾盖上了一层朦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