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别》杜甫所作,借寻常人家男女新婚私房话,表露民间疾苦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被后世誉为“诗圣”,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杜甫所作的《新婚别》吧。

  有人说命运之神会为每个人都写好剧本,不过显然命运之神还有很多事要忙。在100多年前命运之神给了画家梵高一个人生剧本,而这个剧本在1000多年前已经被另外一个人用过,那个人就是唐朝的杜甫。尽管后世将杜甫称为“诗圣”,和李白并称李杜,但是在杜甫有限的58载岁月中,竟尽是生活的苦涩。

  杜甫所处的时代很特殊,历经唐玄宗、肃宗及代宗三朝,正是大唐帝国从鼎盛走向衰落的历史转折年代。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著名的叛乱。杜甫因逃避这场战乱流亡到了蜀地。杜甫在这个地方待了四年,写了二百多首诗,《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都是在这个时期所写。其中《三吏三别》,深刻地描写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同时也表达出杜甫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

  读杜甫的《三吏三别》,我们能感受到杜甫这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忧国爱民的真挚之情。作为一个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深谙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规律。他很懂得大背景下的小事件小人物给人的震撼力量。杜甫善于撷取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件,善于通过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反映深刻的现实。杜甫对现实的描绘不是简单的照录,他更像一名高明的导演。他能把平凡小事变为艺术奇葩,他能使寻常人物熠熠生辉。

image.png

  如借寻常人家男女新婚私房话,表露民间疾苦的《新婚别》。

  《新婚别》

  (唐代)杜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新婚别》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别”之一,作于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诗中描写了一对新婚夫妻的离别,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丈夫头天结婚,第二天就要去九死一生的战场,新娘虽然悲痛得心如刀割,但她同样认识到,丈夫的生死、爱情的存亡,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的,要实现幸福的爱情理想,必须作出牺牲。于是,她强忍悲痛鼓励丈夫参军,同时坚定地表达至死不渝的爱情誓言。这首诗写出了当时人民面对战争的态度和复杂的心理,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巨大不幸。

  首四句“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写出女主人公新婚之夜就要与丈夫分别的痛苦心情。其中“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以比兴领起,用菟丝比作自己,蓬麻比作丈夫,体现出新婚妻子对丈夫的依赖,因为封建社会的女人要依靠丈夫才能生活。接着“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两句,女子说,她现在嫁的是一个“征夫”,很难指望白头偕老了,真不如弃之路旁了。开篇即作新妇口吻,起句哀怨凄绝。

image.png

  接着“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八句描写新婚惜别之情。“结发”二字,说明这个新娘子对丈夫的好歹看得很重,因为这关系到她今后一生的命运。然而,这洞房花烛之夜,却就是生离死别之时,头一天晚上刚结婚,第二天一早就得走,连床席都没有睡暖,这根本不像是结发夫妻过的生活。“暮婚晨别”,“席未及暖”,匆促之状可见。“君行守边”,“妾身未明”,今后如何生活?“无乃”、“何以”,以反诘语气兼表判断性的副词和疑问副词,在委婉的叙说中加强了她的痛苦心情,语言真挚朴实,感情深刻动人。

  接着“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八句,女主人公追忆新婚前后之事。“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女主人公说,我出嫁前,我的父母是非常疼爱我的,我是父母的宝贝。“生女有所归”“归”即归宿,着落。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既然出嫁,就得“鸡狗亦得将”,“将”字当“跟随”讲,就是俗话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意思。

  可是如今,“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苍黄”同“仓皇”,即紧张,匆忙。也就是说,而今你却要到那生死未卜的战场去,万一不测,我该怎么办呢?既然这样,“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也就是说,我也决心随你前去,生死在一起。但又怕这样反而要把事情弄得更不好了。更何况,军队里是不允许有妇女的。这段话,刻画了女主人公那种心痛如割、左右为难的矛盾心理。描写上,用词准确,非常细腻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的内在心理,表意也深刻。

  接着“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八句,写女主人公强忍心痛,勉慰丈夫上前线保卫国家,并表白自己忠贞之情。“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意为不要挂念新婚,努力杀敌,这是勉励亲人的话。

image.png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女主人公说军中有女人,恐碍军威,所以我不会跟着上前线去了;“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女主人公说,在你走之后,我会马上收新娘服,过着最朴素的农妇生活,等待着丈夫你的凯旋归来,这是女主人公表白坚贞之情。前段,新妇情绪纷烦而语言缓涩;这一段,语言激昂,节奏急促,激昂慷慨。揭示出新妇以国为念而牺牲个人的高尚品格和情操。

  最后“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四句遥应首段,以比作结,这其中有哀怨,有伤感,但是已经不像最初那样强烈、显著,主要还是在鼓励丈夫,所以才说出“人事多错迕”,好像有点人不如鸟,但立即又振作起来,说出了“与君永相望”这样含情无限的话,期望夫妇终能团聚,表现了新妇的深挚的感情和坚贞不渝的情操。

  这首诗歌,不但表现出了安史之乱的社会现实,可以说,是一篇极富时代感的报告文学,而且也是杜甫忠君爱国思想情感的曲折表现。从艺术手法来说,诗人把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结合起来,并运用了艺术虚构方式,有效地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并通过女主人公内心独白的形式,再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及其思想斗争,把一个深明大义,极具爱国思想的女主人公的形象凸显出来。这样,不但使诗歌极具感染力,而且提高诗歌的审美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