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泛若耶溪》綦毋潜所作,记述春日泛舟若耶溪的美好经历
綦毋潜,字孝通,是唐代诗人,官至著作郎,后归隐,与当时许多诗坛名家都要来往。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綦毋潜所作的《春泛若耶溪》吧。
綦毋潜(692-749),江西人,年幼聪慧,饱读诗书,志向远大。当他15岁时,便离开了家乡,来到了京都长安游学,希望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在长安,他首先是带着自己的作品四处拜谒权臣名士,与有名气的诗人互相唱和,力争让自己的才华被人发现,得到举荐,像极了今天明星们的各种刷流量蹭热点。他不厌其烦,也不怕吃闭门羹,最终他的作品得到了诗坛名家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孟浩然等人的肯定,与这些名人逐渐混得熟悉了,成了他们朋友圈中的一员,最终渐有诗名。
但綦毋潜认为,光有诗名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才算是事业有成,才能够在长安立足。于是,在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綦毋潜报名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唐朝的各级公务员考试叫科举考试,那时的科举考试比今天的高考公考过犹不及,中或不中,都能让人癫狂。尤其是一朝及第,看尽长安花,比春风还得意。綦毋潜胸有成竹地参加了考试,考后还是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考上是应该没问题的,于是对放榜满心期待。
这一天,长安城热闹非凡,对于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读书人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天,因为今天就要放榜了。綦毋潜很兴奋,一大早就来到了政府的榜单公布处守候着,辰时一到,政府的工作人员就把榜单张贴到指定的地方,綦毋潜等一众人围了上去,认真的看着上面是否有自己的名字。看到自己有名字在上面的,自然欣喜若狂地走了,没有名字的呢?多看几次榜单是否看漏自己的名字,最终确定没有以后才失望地走了。綦毋潜不知道看了多少遍这个榜单,然而,榜纸那么大那么长,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綦毋潜”那三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付出了这么多,耕耘这么久,只惹一身的京都尘埃,竹篮打水一场空。作为一个异地考生,为了这次考试已经在长安滞留了这么久,还是暂回老家,未来再作筹谋吧。落榜好残忍,綦毋潜这是被深深地打击到了。
稍有安慰的,也不是只混了一身京尘,綦毋潜结交了很多知己好友,在踏上小船即将告别这个伤心地时,一个好朋友带着真挚的鼓励与祝福来给自己送别,他就是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这是一首题为《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的送别诗,不仅写出了对朋友的关心、理解、慰勉与鼓励,也表现出诗人积极入世的思想。
在这首诗开头六句,王维说,当今正是太平盛世,人们不再隐居,而是纷纷出山应考,走向仕途。说是贤明君主治下是不会有隐逸之人的,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伟大光荣正确的君主麾下释放自己的才华。因此,綦毋潜同志,你莫要伤心失望。你既然到了金门(就是汉代皇帝接见贤才的地方),就不要觉得自己的道,自己的学问有问题。要振作精神,树立信心,争取再考。选择科举之路是没有错的,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的。
这首诗的七至十句,王维劝綦毋潜暂时回家去。十一至十四句王维好心为綦毋潜设想回乡的快捷与沿途风光,安慰綦毋潜,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开心起来。最后两句规劝綦毋潜,这次落第只是自己的才华恰好未被主考官赏识,切不要因此怪罪于开明的“圣代”,不要怨天尤人,切莫以为朝中赏识英才的人稀少。王维这一恳切安慰之辞很温暖,激励綦毋潜继续仕进。
綦毋潜得到王维的劝勉和鼓励,深受感动,回到家乡后继续发奋读书。最终在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再次参加公务员考试被成功录取了,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是,后来因为发生了“安史之乱”而辞官归隐,后游历河山名川,并致力于诗歌创作,其中《春泛若耶溪》最负盛名,也是綦毋潜唯一被选入《唐诗三百首》的一首诗。
《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綦毋潜说,我寻幽探胜的心意没有定止,随着一路看见的景色生发不已。晚风吹送我的行舟,沿着开满鲜花的河岸荡入溪口。星夜又转过西边的山岭,隔山仰望天上的南斗。潭底升起溶溶的烟雾,林中月亮仿佛低落在行舟的背后。世事何等地纷繁渺茫,不如做一名隐居的钓叟。
这首《春泛若耶溪》,是作者綦毋潜记述春日泛舟若耶溪的美好经历。若耶溪景色很美,带给作者好心情、好兴致。作者乘着小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过眼溪山,寓目花林,清幽无限,美不胜收。从白天,一直到夜晚,夜里的景色亦佳,仰望高山,看星星,看月亮,完全忘情在自然山水之中。
这次春游,綦毋潜玩得非常开心,也有兴致写下这首诗。游览时的兴奋,也移向了诗中。诗写到最后,却生出了感慨,这是他春游时所没有的。“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世尘扰扰,那样的经历太难得了,真愿意丢开世尘,永远处在游赏时的快乐之中。
有人说綦毋潜“超然出世的思想感情给若耶溪的景色抹上一层孤清、幽静的色彩”,读完之后我也发现,此诗如同他的一生,此后是不知所终,仿佛只留在此山中,羽化而登仙去也。
栏目最新
- 1 《江梅》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2 《白帝》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3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4 《壮游》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5 《野望》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6 《忆昔二首》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7 《萤火》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8 《可叹》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9 《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0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1 《发潭州》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2 《秋雨叹三首》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4 《哀王孙》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5 《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