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苏轼所作,描绘出西湖的迷人景致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书画等各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是豪放派代表人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苏轼所作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吧。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美丽的景物到处都有,可是最美的,还是风光秀丽的西子湖。
春暖花开,西湖边碧绿的柳树抽出细细长长的枝条,吐出翠绿的小叶芽儿。桃花红了脸,笑眯眯的。风儿拂过,柳树那飘扬的枝条仿佛一根根长发。莺歌燕舞,生机勃勃,啊,好一派美丽的春光!
夏日炎炎,湖面波光粼粼。荷花仿佛是“出污泥而不染”的仙子,亭亭玉立地在圆圆的荷叶舞台上跳着优美的舞蹈,淡雅而又迷人。
金秋时节,西湖边枯叶纷纷扬扬地落下,有的像一块块黄金,有的像熊熊烈火在燃烧,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舞蹈演员,旋转着落下,还有的像飞翔的小鸟,各种各样,送来了秋的气息。
寒冬腊月,雪花漫天飞舞,西湖那断桥上积满了厚厚的白雪,朝太阳那儿的雪先融化了,这时,断桥好像长长的白链中断了,这就是有名的景点“断桥残雪”。 西湖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直到现在还流传着一句老话:“西湖明珠从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
西湖一年四季景色诱人,自古以来就是一处风景独特的景点,是一个名扬中外的旅游胜地,也是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对西湖吟咏不绝。这其中就有大文豪苏轼。
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公元1071-1074),苏轼在杭州任通判。六年(公元1073)正月二十一,苏轼病后初愈,应杭州知府、诗友陈襄的邀请,在西湖上饮酒赏景,见西湖初晴后雨,景色动人,便写下西湖的美景,《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的第一首说:
“朝曦迎客艳重冈,
晚雨留人人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
一杯当属水仙王。”
苏轼说,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人醉乡。”大文豪苏轼无论在哪里都是最喜欢做三件事:交友,喝酒,游玩。这次他是在人间天堂——杭州,一大早就应好朋友的约,来到西湖边,坐上小舟。这时,天气晴朗,大家兴致很高,一边喝酒一边欣赏西湖美景,还不时谈论诗词歌赋。他们就这样喝酒玩着,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天开始昏暗起来,不一会就下起了小雨,朋友们有点失落,再加上喝了不少酒,于是就在小舟上睡着了!但是苏轼兴趣正浓,正好欣赏着雨中的西湖。“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苏轼认为,雨中的西湖别有一番风味,只是大家都没领会到而已。朋友们都醉倒了,现在唯有和水中龙王一起喝酒一起欣赏这西湖美景了!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说,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自己和朋友在西湖上饮酒,天气开始晴朗,不大一会儿工夫,天竟阴了,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展示着它那美丽的风貌。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即写西湖上由雨幕笼罩,山影飘渺。这是说,不久湖上下起雨来,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另一番奇妙的景致。
第三句“欲把西湖比西子”,诗人在这里用一个贴切而奇妙的比喻,拿西施来比西湖。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往今浙江诸暨县)西,故称西施。西施是客体,西湖是主(喻)体。作者选用这二者,不仅仅因为她们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这种比喻突发奇想,发人所未发,新颖别致。
第四句“浓妆淡抹总相宜”,揭示两者的内涵,写出了西湖的神韵。两者不借外物,不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不甚收。这个比喻融情入景,将物比作人,赋于西湖女性持有的意态风神和生命灵性。此诗一出,传遍天下,并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美称、爱称。苏轼自己对这个比喻也很得意,在别的诗里多次使用,如《次韵刘景文登介亭》:“西湖幸真西子,烟树点眉目。”等。
栏目最新
- 1 《江梅》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2 《白帝》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3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4 《壮游》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5 《野望》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6 《忆昔二首》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7 《萤火》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8 《可叹》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9 《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0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1 《发潭州》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2 《秋雨叹三首》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4 《哀王孙》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5 《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