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镜见白发》张九龄所作,蕴含无穷的失意和悲观

  张九龄,字子寿,号博物,唐朝开元年间宰相,也是个文学家、诗人,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后人。擅长发展五言古诗,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到启迪作用。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张九龄所作的《照镜见白发》吧。

  天人有五衰,凡人何尝不是需要面对生老病死,只要是生命难免逃脱命定的危机;至于所谓的机遇,就像可遇不可求的因缘,这就是宿命,无法化解。

  世人常常喟叹于“无常”与“有机”,也不过是对于未知命理的猜测,这一切就仿佛没有停止的转盘,目标永远遥不可及。所以,得之是幸,失之叹命,如此而已,惶论其他。

image.png

  红颜易老,英雄迟暮,每一段时光其实都是值得留念的,因为那本来就是属于生命旅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爱所以爱,记忆长存,温馨永恒。

  《照镜见白发》

  【唐】张九龄

  宿昔青云志,

  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

  形影自相怜。

  初见张九龄这首《照镜见白发》,脑海里浮现的却是李白的那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同样的照镜画面,虽抒发着各自不同的情思,却又反映出相同的对时光难以把握的幽愤之喟叹。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对比过往与如今,鲜明地描绘出现实中的困境。青春年少,胸怀大志,意气风发,指点江山,逸兴遄飞;时光流水,转眼不再,而曾经那些豪情壮志,都化作烟云流散,唯有满头如雪白发,在向人述说悲凉。

image.png

  此时的诗人本身惨遭贬官,过去的荣光都恍然一梦,现实所能遗留下来给予他的,也只是无穷的失意和悲观。如果硬要说还有其他的,那么也只是被生活打击之后的各种迹象,比如生命暮年,青丝如雪。

  “宿昔”之“青云”映照当前的“白发”,似乎一面万事万物都被看通透的镜子,里面皆说明着命运的无常,时光的无情,以及生存的无奈。曾经的诗人有多大的抱负,现在的他就会在内心产生多大的遗憾。“蹉跎”的,其实并非生命,而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乐趣。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诗人的面对满头白发,其意志当然是无限消沉的。种种人生不得意,又有哪个人能够真正懂得呢?只有对照着眼前的明镜,就像骄傲的孔雀开屏一样,独自绽放着自我的绮丽,顾影自怜,形影相吊。

  身居高位,自然门庭若市;身处江湖,当然门可罗雀。世间事,一得一失,一唱一和,讲究的本来就是如此哲理。所以,在这样的世相面前,尘世人,只有看透一切,放下执着,息事宁人,方得大自在。

image.png

  这种前后截然不同的两个现象,对于曾经豪华而今简陋的诗人而言,不可谓不痛彻心扉,最大的变化还是心理上的落差。诗人肯定不是流连于那些享乐之情,更多的应该是由于无法实现“宿昔青云志”之后的难受。

  诗人由眼前白发想到宿昔志愿,他利用这个对比想要表达的是内心的一丝不甘,还有愤懑,却没有拘泥于个人得失之上,在他心底所怀想着的永远是“生民”。可惜,天不遂人愿,挣扎不过的,是命运最后的一声惋叹。

  人生的道路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那些坎坷磨折将会一直伴随在左右,让人永远提心吊胆不可安宁。每当这个时候,就会看出一个人的本质,到底是伟大,或者是渺小。能够超脱的,自然得到心中所属;即便失意,精神依旧亘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