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上惊秋》唐代苏颋所作,诗人将感慨隐藏在心中
苏颋,字廷硕,唐朝时期宰相,也是个文学家。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苏颋所作的《汾上惊秋》吧。
岁月从来波澜不惊,缓缓如长河流淌不止,春去秋来,万物生长,永远不会因为某个片断而恒久停留。所谓的“追赶季节的脚步”,只是浪漫的诗意想法,它领悟到的应当是人生之中那些最美好的时光。
人生足够拼搏,为了留住记忆里的场景,努力用笔墨绘画,加油发明相机,最普遍的仍是千古文字流传下来的惊艳诗文。美轮美奂的,只有幸或不幸的人生,永不磨灭。
《汾上惊秋》
【唐】苏颋
北风吹白云,
万里渡汾河。
心绪逢摇落,
秋声不可闻。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武则天大周朝进士。开元为相,与宋璟共理朝政。文章著称当时,和张说齐名,人称“燕许”,盖因其封号许国公,张说封号燕国公。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汾河”,即景,摹自然瑰丽雄伟之风光。汾河,发于山西宁武县西南管涔山,向西南流经河津县入黄河,为第二大支流。相传汉武帝在其地获黄帝所铸宝鼎,因祀后土,并泛舟汾河之上,饮宴赋诗,作《秋风辞》。
本诗大略写成于开元11年,当时唐玄宗听信张说的话,修复汉后土祠,进行相关祭祀。苏颋为礼部侍郎随行,并成此诗。诗人由现实进入历史时空,目睹眼前状况,不禁浮想联翩,自主地开始两相并列对比,种种感慨只可隐藏内心,处于一种欲说还休的遮蔽态势。
此处,诗人巧妙化用汉武帝《秋风辞》的诗句“秋风起兮白云飞”和“泛楼船兮济河汾”,借诗意而抒发自己难以启齿道出的深刻用意。这既是唐朝诗人的惯用写诗方法,也表现出来诗人的窘境,只能大多利用汉代轶闻事迹来间接表达自己无法言喻的内涵。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抒情,状胸怀不可名状之愁绪。正是因为以上种种莫名情况,现实比梦想更加严厉,诗人无法畅快胸臆,如鲠在喉,就像明明将要玉堂春暖却只能冰封万里,硬生生地控制着心灵上需要陈述的强烈欲望。
秋天是收获的时节,也是残酷的季节,“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一切仿佛四季,人生也如此,自然有起有伏,有高有低,生死无常,福祸难测。所以此时此刻,眼前萧瑟的景色,难免影响到诗人情绪,变化波动当然是不可避免。
所以“心绪逢摇落”的原因所在,既是源于自然感观,更是想到现实情况,所以诗人自然而然地点明诗中题意“惊秋”,说明自己无法承受“秋声”的“不可闻”。事实上,这“秋声”恐怕并非只是自然的,可能还有来自于诗人没法提起的“朝政”之严厉的肃秋。
诗题作《汾上惊秋》,其实诗人真正惊讶所在,并非自然界里的那个季节之“秋”,反而是充满了惶恐的人生之“秋”。他把自己的小心思隐匿于典故里,悄悄地述说着故事与人生,隐隐绰绰,若即若离,学山水画大师留下一大片空白,让人自己领悟。
藏而难露,宛转委屈,贴身于这种结结巴巴的语境之内,我们需要用心地体会着诗人的尴尬处境,不禁使人愈发体悟到“生而为人,何等艰难”,却唯有咬紧牙关,选择匍匐前行。毕竟,人生负重,永远在路上,哪怕小心翼翼,也得向前进。
栏目最新
- 1 《江梅》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2 《白帝》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3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4 《壮游》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5 《野望》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6 《忆昔二首》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7 《萤火》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8 《可叹》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9 《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0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1 《发潭州》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2 《秋雨叹三首》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4 《哀王孙》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5 《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