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冯延巳的《醉花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醉花间

  五代冯延巳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冯延巳,字正中,广陵(扬州)人。五代文人,曾仕南唐烈祖、中祖两朝,官至宰相。

  晴雪,即雪晴。本词第一句先点明时节、天气。早春时候,春寒料峭,一场小雪刚过,天气放晴,空气依然凛冽,即使这样,小池边的梅树仍旧早早地绽开了花瓣。梅雪相映,正是大自然的绝佳景象。有梅有雪,骚人墨客就会诗兴大发,本词作者也不例外,但是诗人并没有在梅雪上大做文章,仅点到为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春未到”、“梅自早”,诗人对自然变化、时序交替体察入微,仅用一个“自”字,既拟人地表现了梅先于百花报春的特性,又展现了梅不惧凌寒,傲雪而开的风骨。诗人的高妙皆在细微之处,看似信手拈来的一个字,实际上经过万千锤炼,才有如此精准生动地表达。

image.png

  上片最后两句,依然是对眼前景物的描写。

  鸟鹊衔来细小的树枝,在高高的树上筑起了鹊巢,斜月挂在墨蓝的天幕上,清辉泻下,将纤细的小草镀上了一层寒冷的银光。

  上片至此结束,诗人兼并雪、梅、鹊、月诸多美好的物像,从梅雪的静到鸟鹊的动再归于斜月寒草的静,笔致空灵,动静结合,营造了一个优美与宁静并存、清寒中略带忧伤的氛围。

  过片两句,“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以我个人的理解,语序上应是倒装,实际语序应为:自古金陵道,山川风景好。此两句既为上片做了收束,又为下片的内容做了铺垫。

  金陵即南京,六朝金粉之地,山水秀美,物华天宝,古往今来一直如是。

  城池如此,人却非也。

  下片第三句,诗人一笔转折——“少年看却老”,意即风流少年,转瞬间就已垂垂老矣,正所谓“朝如青丝暮成雪”,至此句,诗人方点明主旨,人生苦短,韶华稍纵即逝,这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无奈,也是诗人们特别容易触及的主题,例如黄庭坚就说“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寄黄几复》;再比如李后主说“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流淘沙令》;王国维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蝶恋花》);京剧《武家坡》中有两句戏文“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这些诗句之所以打动人心,除了具有哀伤与幽深的美以外,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能尽言人心中所想。

  下片后三句,明白如话,诗人化用李太白《将进酒》之诗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物岁更替、流年暗换,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便引人生出许多无奈,也因其无奈而倍加珍惜,于是诗人说“相逢莫厌醉金杯”,相聚时短,就一醉方休吧。最后则以悲叹结尾,所有的莫可奈何都在极质朴的六个字里——“别离多,欢会少。”

image.png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所谓“要眇”就是一种幽微、深隐的美学感受,冯正中恰是深谙此道。

  但单就本词而言,它不同于冯氏其它词作那样营造完美意境,比如说他的《鹊踏枝》其结句为“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游人都已归去,平林外新月如钩,诗人独自伫立在小桥之上,任东风盈袖,人默默无语——词结在一种意境上,好似什么都没说,又好似什么都说了。而本词的下片,更象是“赋体”,诗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读者们能深刻地感受到诗人深入骨髓的忧患意识,也更能理解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

  冯延巳的词跳出了“花间”窠臼,使词具有更广博的意境、更深沉的情感、更高尚的品格,这是冯词不可磨灭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