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纳兰性德为何如此感慨?

  诗词过了唐宋,真正流传后世的经典作品其实很少了。纵观古典文学的发展轨迹,诗词的高雅文学传统,也就止步于唐宋,元杂剧明清小说代表的是世俗化的文学形式,更加大众化。

  然而,还是有很多的诗人词人继续传承诗词传统,比如明代的杨慎,又比如清代的纳兰性德。

image.png

  少年时没读过纳兰词,课本上也没怎么见过。但是人到中年,却时常被他的诗词打动。那种隐藏在字里行间当中的、细微的情感变化,满满的都是人生之悲,字字述说着人到中年处境的尴尬。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这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下片最后一句,“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最是容易引发我们的思考。

  年少时的一切都已经远去,留在眼前的只有之前的回忆。尤其是在一个落叶飘零的深秋,淅淅沥沥的秋雨增添了几分凄凉,词人的思绪也回到了多年前。

  眼前的一切都是和心中至爱共同拥有过的,看上去只是记忆的碎片,哀怨的情意却能把这一切联系起来,鲜活的记忆历历在目。更有秋风秋雨的加持,满腹的苦涩已然不可逃避。漫漫人生之路,人注定是孤独的旅程。美好的爱情带给人对未来的希望,却不料世事之变,在本来应该迎来收获的季节中,只能任凭身边仅剩之物的不断离去。

  和他诸多经典的诗词一样,这首词依然追忆曾经的爱情。二十多岁寻求到一生挚爱,三年后就撒手人寰,本来一家三口相亲相爱,如今只有词人孑然一身。

  眼前的“回廊”,那是在心中的寸寸相思;眼前的“落月”,那是诗人道不尽的孤独;眼前熟悉的这一切,还是“十年踪迹”,而自己旧景重游,看到的是“十年踪迹”,经历的,还是那“十年心”。

  人到中年,旅途过了一半,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更为明晰。了解到什么最为珍贵,也懂得什么最能打动人心。少年时代我们读不懂纳兰词,人到中年,一句简单的“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就足以让我们遇见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