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最美的一首诗,充满禅意读完令人平静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苏轼。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苏轼

  古往今来,能被称为“天才”的人物,并不算多,而王维,便是其中的一位,此人自幼才华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15岁那年便进京应试,成为无数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16岁那年便写下流传千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1岁考上进士,前半生可谓顺风顺水。

  只可惜随着一代贤相张九龄的下台,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上台,整个朝堂开始变得乌烟瘴气,向来清高的王维,自是受不了如此氛围,于是他买下了前朝诗人宋之问的蓝田别业,将其改名为辋川别业,从此在这里安安静静吃斋念佛,看书写字,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王维一步一步成为影响后世千百年的“诗佛”。

  在此期间,王维写下了一首充满禅意的好诗,它便是《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非常短,全文仅20字,乍看一眼,诗人描写的是美妙的山水风光,然而细细品味过后,却发现根本不是那么简单,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image.png

  这第一句“远看山有色”,写的是直观的“静景”,即远远看去,是美妙的山川景色,其中这个“色”字,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因为你不知它究竟是“清秀俊朗红湿绿垂的美色”,还是“奇傀峭拔的异色”,就在读者遐想连篇时,王维带着我们走进了下一幅画面。

  “近听水无声”,此乃“动境”,当我们渐渐靠近那山时,突然听到了水流的声音,让人迫切地想要一探究竟。

  结果就在此时,王维写道“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时候读者才明白,眼前的根本不是山水美景,而是一幅静态的画——所以即使如今春天已经逝去,可画中的花朵依然盛开,永不凋零,而画中的鸟儿,自然也不会受惊。

image.png

  作者用简洁浅显的文字,将一幅丰满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依次为“山、水、花、鸟”,构成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春景;同时,他还运用“远、近”、“有、无”以及“去、来”3组反义词,来增加诗歌内容的张力、立体感以及节奏感,顿时提升了整首诗的艺术价值。

  此时,我们再回过头来细细品味这首《画》,又会有全新的感觉——佛语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远看山有色,但其实“有即是无,色即是空”;当我们近听水之声时,其实“无声无息,如梦幻泡影”;而所谓的春景,虽然早就已经逝去,但我们的心中,却依然保留着春天的画面。这是一首充满禅意的好诗。

  其实除了这首《画》,王维还有许多篇幅短小,语言精美的山水田园诗作,正如苏轼所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巧妙地运用了艺术构图手法,用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仿佛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图画,实在是妙哉,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