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描写海棠的一首诗,读出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苏轼。
宋朝时期伟大的诗人苏轼,在被贬到黄州以后创作了许多首诗篇。1084年,也就是苏轼被贬到黄州的任职团练副使的第五个年头,这一年的诗人相比于刚刚被贬来到这里之时的心情自然好了不少,面对着眼前的一切诗人的心中似乎还可以感受到一丝丝的暖意,但是悲伤落寞的心情长时间里还是不会改变的。接下来小编给大家介绍的这首诗,便是诗人在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好好地欣赏一下吧。
《海棠》
宋代: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人在袅袅东风的吹拂之下,感到暖意浓浓,眼前的美丽春色更是尽收眼底。此时花朵所散发出来的芳香融入到了朦胧的烟雾当中,而天空之上的月亮也已经移动到了院中的回廊之处。现如今诗人心中最为担心的事情,便是在和漆黑的夜里花儿在那里独自的开放却没有一个人在那里欣赏,为此,诗人特意点燃一根蜡烛来照亮海棠那美丽的容颜。
在这首诗的第一句中,诗人便写到:"东风袅袅泛崇光。"由于诗人所处的地方在我国现在的湖南,所以诗中的"东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春风,"袅袅"二字一般是指春天的时候昼夜温差相对较大,所以每到早上都会产生这种烟雾缭绕的感觉。"东风袅袅"也就是在指春风吹拂的状态。在这里诗人也是巧妙地运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之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属于我们常常提到的"语典",所以说诗人对于这首诗的描写还是非常上心的。
接下来的这一句,则是诗人秉承了上一句的描写,对美丽的海棠花从侧面进行描写。"香雾"一词主要是指在那氤氲的烟雾当中依然可以闻到海棠花所散发出来的芳香,"空蒙"之上将春雨绵绵描写成烟雾的样子,突出表现了春雨的细腻,其实也只有这样才会将万物滋润的淋漓尽致。这一点诗人也并不是头一次进行的描写,苏轼曾经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对细腻的春雨进行过生动的描写。"香雾空蒙"则是表明海棠的花香是一阵一阵的,更是那种弥漫开来的花香,这也是诗人从嗅觉方面进行描写的,此时我们也能感受到海棠花的花香四溢,这样描写的好处就在于,不仅很好地扩大了诗歌的空间,也顺便提高了诗歌整体方面的审美意境。
在后面的两句诗词当中,诗人主要是对自己爱花的心事进行描写。从第三句开始便进行了一次完美的转折,诗人首先便写到:"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我们可以发现,诗人对于前面对环境和海棠花的描写进行了转折,最后也是表明了诗人担心"夜深花睡去"。小编觉得这句话也是全诗的精髓所在,诗人为什么会对前面的景色如此精妙的赞美,还不是为了更好的衬托出下文,这样描写便很好的表现出了一个赏花之人的内心想法。上面所写到的 "月转廊",则是在说美丽的月光再也找不到海棠花了。其中这个"只"字只不过是一个虚词罢了,诗人更想表达的还是全部的海棠花,这也再一次深化了爱花之人的深情告白。这其中的那个"恐"更是运用的惟妙惟肖,不但强调了诗人对海棠花的痴情程度,还很好的暗示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内心。
后来的诗人也是接着写到:"故烧高烛照红妆。"我觉得这一句的描写非常的重要,通过诗人细腻的描写我们似乎看到了诗人将自己的爱花情感提高到了极点。此时我们就可以把"故"字看作是所以的意思,其中也是含有"特意而为之"的意思。在这句话中诗人也是巧妙的运用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典故,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海棠睡未足"的故事,体现出了唐玄宗对杨贵妃深深的爱。"红妆"在表面上是对海棠的描写,但是在实际上是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表明了自己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这样做的好处便是,诗人可以以花喻人,不但让我们感到十分的含蓄且委婉,而且还可以给我们一种审美上面的美好想象。
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首诗全诗都抒发出一种语言浅进而富有深意,我们也是可以想象的,诗人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已经是自己被贬之后的第五个年头了,同样此时的自己也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此时如果诗人再想回到朝廷之中进行任职,显然已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在我们看来诗人本应该颓废不已,但是在这首诗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诗人一点点的颓废之气,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栏目最新
- 1 《江梅》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2 《白帝》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3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4 《壮游》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5 《野望》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6 《忆昔二首》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7 《萤火》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8 《可叹》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9 《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0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1 《发潭州》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2 《秋雨叹三首》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4 《哀王孙》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5 《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