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怎么去理解呢?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读这阕词,感觉辛弃疾真是一个大好人啊!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府(今济南市)人。他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并称“苏辛”。他二十一岁自家乡济南历城参加抗金义军,之后投归南宋。他力主抗金,但一直不能真正得到重用,四十二岁时更是遭谗被贬,只得退居上饶带湖家。黄沙道是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黄沙岭人到上饶古城的官道。这阕《西江月》(“西江月”为词牌名)即是辛弃疾被贬期间,经黄沙道回到贬所带湖时所写。
为什么读这阕词时感觉辛弃疾是一个大好人呢?
你看,在他眼里,不,在他心里,这黄沙道中,一切都是那么美,简直就是醉美醉美的!
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稀星挂天边,点雨落山前,茅店社林(土地庙边的树林)边,路转溪桥见。
这些景象很美吗?很美。但我们想一想,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正值壮年,因遭谗言而不得不中断高远的理想,卷起济世的才华,他的眼里还能见得到这样的美景吗?一般而言,是很难见得到的,因为他的心思根本不太可能放在这路途中的景色上啊。但辛弃疾不是一般的人,所以他见到了。他甚至将明亮的月光是怎样将树枝、树叶照得清清楚楚,都描绘进了词中。别枝,就是使树枝、树叶分别得清清楚楚。
他不仅见到了,而且还听到了平常人都听不到的稻花在阵阵香气的相互问候中憧憬着今年的大丰收。
今天我们对稻子是否丰收没有什么感受了,但在古代,在农业为本的农业文明时期,稻子是否丰收则是关系着天下是否安泰、百姓是否能过上幸福生活的头等大事。辛弃疾虽然遭受了贬谪,但他的心中依然有着仁爱天下的情怀。所以,闻到稻花香,他就期待着丰收,表现出憧憬着丰收的喜悦。
这样的辛弃疾,确实是一个大好人!
栏目最新
- 1 《江梅》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2 《白帝》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3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4 《壮游》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5 《野望》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6 《忆昔二首》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7 《萤火》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8 《可叹》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9 《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0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1 《发潭州》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2 《秋雨叹三首》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4 《哀王孙》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5 《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