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浣溪沙
苏轼
山色横侵蘸云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难忘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上阙写景。云霞横亘天边,遮罩大地,如胭脂般血红。落日余晖中,山色披上一层迷蒙凄然的柔光,像是刚从云霞里沾染出来。一个“蘸”字,想象奇特,形象而巧妙地描绘出云霞之艳浓如水和在其笼罩下的苍山暮色。“吐寒花”,说明已是深秋,又在“风静”之时,更添萧凉之意。接着视角一变,由物而人,远望前方,林子深深,散落的农屋星星点点,偶尔传来几声昏鸦啼叫,更显山村的寂静和落寞。上片从不同的角度写景,由上而下,由山川及景物,由景物衬托出人的生存气息。层层推进,营造出一个深远阔大而又寂寥的的意境,很有美感。
下阙典型的抒情。据薛瑞生考证,本词写于苏轼二十五岁(实际周岁二十三),在回家奔母丧完后回京师的路上。苏轼的母亲很伟大,深明大义,从小对两个儿子“教以学问,畏其无闻”,不料就在苏轼父子奔赴京城高中礼部省试,名闻天下之时却突然病逝,这对苏轼来说,“无疑是在一举成名的喜乐得意之际,遽然听到丧钟的敲响,领略到生命的本然的悲剧底蕴”。(王水照语)一路上虽然有最好的兄弟和父亲作伴,吟诗赏美景,然而心态难免低沉,路途遥远,于是目之所遇皆为哀景,天生多愁善感的诗人,又如何不梦到故园呢!梦到故园,却无法计算“多少路”,借酒浇愁,企盼酒醉忘乡,但总有醒来之时,偏偏酒醒以后还是“难忘隔天涯”!想想多少游子与魂牵梦萦的家乡永远隔着一座心的天涯,念念不忘,至死方休!多少无奈,只有那清冷的月光静静洒照千里平沙,替我去抚慰那梦中的故园了。结句以景作结,意蕴深长,寄托了作者深深的无奈与对家乡深沉的思念。
栏目最新
- 1 《江梅》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2 《白帝》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3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4 《壮游》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5 《野望》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6 《忆昔二首》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7 《萤火》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8 《可叹》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9 《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0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1 《发潭州》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2 《秋雨叹三首》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4 《哀王孙》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5 《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