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郊的《赠云婢》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凄美故事?
崔郊的《赠云婢》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凄美故事?其实历史上的他在发迹之前,曾经与姑母家的婢女相恋,两人的感情非常不错。后来他考取了功名,等他再回到姑母家准备迎娶婢女之时,才得知婢女已经被姑母卖给了地方上的一位节度使。
又过了一段时间,到了寒食节。崔郊独自一人到郊外散心,偶然遇到了从前的爱人。二人泪眼相望,却不敢多做交谈。于是崔郊写下了一首著名的爱情诗《赠去婢》,送给对方。
诗中的“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后来成了千古名句。人们总爱拿这两句诗来形容世间那些,因金钱、地位等原因被迫分手的痴男怨女。
很多人都听说过这首诗的后两句,却未能一睹诗歌的全貌,更不知道故事中的当事人兼作者明明姓崔,为何在诗中变成了“萧郎”。
《赠云婢》——唐·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白话翻译:
公子王孙追逐着美人脚下的尘埃,绿珠垂下的眼泪,滴到了绫罗制成的手帕上。一朝嫁入王公贵族的门第,就像掉进了深不可测的大海,从此以后昔日的爱人,就变成了陌路之人。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是里面却运用了三个典故,讲述了一位绝色佳人与心上人分别的故事。
诗的第一句里面的“逐后尘”,出处曹植《洛神赋》:“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本来是描写洛神踏波而行的姿态,被作者借来描写自己心上人的美。
看起来,这位婢女是一位如宓妃一样的绝世美人,所以在她的身后,一直有众多的王孙公子去追她。
诗的第二句,用到了晋代著名美女“绿珠”的典故。绿珠本来是交趾人氏,生得十分美貌。石崇在交趾当官的时候发现了她,用十斛珍珠把她买了下来,还给她起了绿珠之名。
后来,绿珠与石崇倾心相爱。石崇的政敌孙秀知道以后,想要抢走绿珠,石崇因为拒绝了对方的无理的要求,招致杀身之祸。绿珠知道后,为了表示对石崇的忠贞,坠楼身亡。
读过了这个典故,再读崔郊这句诗就会明白他为什么要提到绿珠了。绿珠和他所爱的女子一样,原来是家中的下人。她们同样都是美人,同样面临被权贵逼迫,离开自己情郎的困局。
诗的第三句,是说这位美女自从嫁进了王公权贵的家中,就像是掉入了深不可测的大海。重门深锁,昔日的情郎,根本没有办法探知她的消息。
第四句则是说,即使他们二人有机会偶然重见,但是她已经成了别人的妾室,为了避嫌,只能把从前的爱人当成陌路之人。
末句里面用到的“萧郎”一词,应当是出自弄玉与萧史的神话爱情故事,这也是这首诗用到的第三个典故。
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是一个音乐家,她特别喜欢吹笙。有一天晚上,她做梦梦到一个翩翩少年,乘着彩凤吹着箫朝她走来,于是弄玉就爱上了梦中的箫史。
后来,秦穆公四处寻访,终于找到了箫史,于是请他到家里教弄玉演奏。弄玉和箫史因此相爱,并结为夫妻,最后双双乘着龙凤升天而去。
根据唐人野史笔记《云溪友议》的记载,与崔郊相恋的那位“去婢”也和弄玉一样,是一位精通琵琶、笙簧的多才多艺之人。
崔郊在这里用到“箫郎”一词,显然是想暗示读者,他和诗中女主角,就像神话传说中那对志趣相投的恋人一样。
通观整首诗,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来,诗人在创作之时,除了对权贵们破坏自己的姻缘心怀愤懑之外,对女主角其实也有所不满。
前面我们曾经提到过,当绿珠面临强权逼迫的时候,她选择用一死来向世人和石崇表达自己的忠诚,但是《赠去婢》中的“去婢”,并没有像绿珠一般以死全节。
非但如此,“去婢”后来在寒食节于郊外遇到崔郊之时,连话也不敢多说几句,就急着要离开了,这显然是有意要和崔郊划清界限了。
尽管“去婢”的行为并不无当,但是崔郊却难免会觉得她有点薄情,于是他就在诗中发出了“从此萧郎是路人”的感慨。
知道这首诗故事的人,都说这个爱情故事有了一个完美结局。因为后来崔郊写诗的事,被买走“去婢”的那位节度使知道了。节度使把崔郊请到自己的府上,让崔郊当面读出了这首诗。
但是让人很意外的是,他并没有刁难崔郊,反而开始欣赏起崔郊的才华,并决定把“去婢”送还。但是在这个故事当中,其实还存在两个问题:
其一,野史中提到的这位节度使,当初是因为迷恋“去婢”的美色才买走了她,后来把她还给崔郊时,“去婢”是否已经失身。
其二,崔郊写诗时已经暗中有了埋怨“去婢”之意,等到迎回“去婢”之后,他们的感情还能像从前一样吗?
不过好在唐朝人的贞洁观念,并不像后来的明清时期那样重,所以或许崔郊与“去婢”破镜重圆后,也能得到幸福吧。
最后再来说一下故事中提到的这位节度使,他的名字叫于頔。事发当时是唐朝山南东道的节度使,后来官至宰相,还替儿子娶了唐朝的公主当老婆。
不过于頔生性横暴,经常凌上欺下,行不法之事。同时又沽名钓誉,喜欢结交文化人,并且出手异常地阔绰。所以他因为欣赏崔郊的才华大方把“去婢”归还,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结语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贫富差距的拉大,权贵与穷人地位的悬殊,常常导致很多相爱的人,不能如愿地结为夫妻。
旧时代的女子时常被人当成财产买卖,所以很多穷人对于“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的情形,感觉非常熟悉。
所以大家在理解这两句诗的时候,往往都会为这一对苦命鸳鸯被人拆散,而感到深深的遗憾与惋惜。
如果从来没有通读过全诗,也不了解“绿珠跳楼”全节的典故,那么人们通常不会想到,“从此萧郎是路人”一句,其实多少还带着一点崔郊对“去婢”的怨怼之情。
关于这首诗的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因为在野史里面,崔郊成功迎回“去婢”被认为是完美的结局。至于迎回“去婢”之后,二人之间又发生了什么,史书没有记载,我们就无从知晓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崔郊这首诗歌控诉的主要对象,还是那些仗着有钱有势,大行买卖婚姻之道的王公贵族。
假如崔郊的姑母不是一位贪财之人,而节度使于頔也没有花重金来买“去婢”,那么“从此萧郎是路人”的怨情,就根本没有机会产生了。
栏目最新
- 1 《江梅》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2 《白帝》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3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4 《壮游》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5 《野望》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6 《忆昔二首》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7 《萤火》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8 《可叹》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9 《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0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1 《发潭州》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2 《秋雨叹三首》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4 《哀王孙》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5 《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