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与长安才子文斗,两句诗就让别人输的心服口服

  孟浩然与长安才子文斗,两句诗就让别人输的心服口服,这首诗就是著名的《断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孟浩然少年时代家境贫寒,他苦读诗书,却一直没有办法找到贵人举荐自己。于是他只能一直隐居在鹿门山中学习“纵横之术”,想要等待机会结识贵人。

  然而这一等,等到了三十多岁,可以帮助孟浩然的贵人还是没有出现。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首《田园作》,诗云: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图片.png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我居住在远离尘喧的茅屋里面,借着祖先的恩荫,怡养自己恬静、素淡的心性。选择了合适的归隐者家园后,我还在门前还种植了一千株果树。

  每日感叹时光流逝,已经三十多岁了,还没有当官的际遇。现在不管是读书,还是练剑,都已经太晚了。就好像一个人在临近落日时分,独自在墓园里散步。

  每天早上一醒来,就满怀忧愁,整日呆坐在家中,一句话都不想说。只羡慕那些一飞冲天的仙鹤,不肯学在庭院中争食的鸡鸭。

  然而眼都望穿了,也迈不进宫殿的大门,最后只能在山野里砍柴、唱歌。乡野里没有我的知音,朝中也没有我的故友和亲朋。谁能为我这个唐代的“杨雄”,向皇帝进荐《甘泉赋》呢?

  孟浩然《断句》的故事

  于是就这样,孟浩然不再甘心继续留在山中,他骑着驴子出了鹿门,开始过起了四处干谒的生活。开元十五年,孟浩然骑驴上了长安,当时他已经在江、楚二地小有名气了。

  所以一到了长安后,孟浩然就“驴不停蹄”地跑去参加了长安的才子聚会。因为已经年过四旬,又是从小地方来的寒酸书生,在场的才子大多看不起他。

  于是孟浩然当场写下了著名的《断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凭借这两句诗,孟浩然惊艳全场,让众才子弃笔认输,这件事后来还被传为了千古佳话。

  那么,为什么孟浩然这两句诗会大出风头呢?这主要是因为,当时长安诸才子正以“联句”为乐。这种文化娱乐活动,比的是即兴作诗,才子们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创作出诗句。

  然而,写诗却是一件耗时又耗力的事情。那么,写出一个佳句,大概要多少时间呢?晚唐的贾岛说:“三年得两句,一吟双泪流。”

图片.png

  这当然是夸张,不过最起码我们可以肯定,在才子聚会上即兴创作,是很难出好句的。然而孟浩然最终却凭“急智”做到了,他不但写出了两句好句,并且这两句诗还写得非常工整。

  诗中以“云”对“雨”,是气象学名词对名词;“微”对“疏”,是程度副词对程度副词;“淡”对“滴”是动词对动词。所以这一个对句,算是对仗工整的。

  除此以外,这两句诗选取的自然意象,虽然并不涉及深刻的内涵,但是显得清新旷远,让人过目难忘。后来孟浩然的诗在宋代声名大噪,连李清照也要借他的“疏雨滴梧桐”去填词。

  经过这件事以后,孟浩然得到了张九龄、王维等人的赏识。但是,这对他的仕途并没有什么帮助。因为科考并不只是考试写诗,何况他的诗歌风格在盛唐时,并不受欢迎。

  随后,孟浩然参加科举,以名落孙山收场。王维爱惜他的才华,把他邀请到宫中,与自己一道研究音律。相传有一次唐玄宗来找王维,撞见了孟浩然,于是请他即兴写一首诗。

  孟浩然不知道哪根筋不对,马上写了那首我们都背过的《岁暮归南山》。因为诗中有“不才明主弃”一句,惹到唐玄宗大怒,就把他赶走了。

  但是孟浩然离开皇宫后,并没有马上回到鹿门山的家中。因为他毕竟还是一名儒家的知识分子,圣贤书告诉他,读书人的目标就是学以致用,为天下人谋福祉。

  于是,孟浩然又写了那首让我们背过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在诗中对丞相张九龄说:现在是一个盛世,我却只能端坐在家中,什么也干不了,这让我感觉十分羞耻。

  张九龄本来就对孟浩然有好感,于是就安排他到自己手下工作。然而孟浩然干了没多久,就因为背疽发作,辞官游历四方,最后真的回到山间去隐居了。

  以上的故事,涉及唐玄宗的部分,恐怕不是实情。如果孟浩然真的是因为激怒了唐玄宗,才被赶出宫来的,那么他后面必定不好意思再去找张九龄给自己安排工作了。

  同时,张九龄明明知道唐玄宗不喜欢孟浩然,自然不可能去冒犯天威给孟浩然安排工作。所以真实的情况是,孟浩然的诗在盛唐时期并不是很受欢迎。

  对于孟浩然的生平,苏轼曾经在《赠写真何充秀才》中做过总结:

  又不见雪中骑驴孟浩然,皱眉吟诗肩耸山。饥寒富贵两安在,空有遗像留人间。

图片.png

  孟浩然生平的经历,不管是饥寒,还是富贵全都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了。苏轼认为,当时导致他声名大噪的,并不是他的那些好诗,而是王维画的“孟浩然骑驴图”。

  结语

  孟浩然的诗风纯净自然,清新旷远,但是他的诗歌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与此同时,孟浩然的诗既不像李白那样想象力丰富,神采飞扬;也不像杜甫的诗那么沉郁顿挫,关心时事。所以很不对古人的胃口,这恐怕也是导致他科举不能中举的一个原因吧。

  不过诗歌本来是属于艺术,艺术并没有固定的创作范式,也不追求什么“文以载道”。一首诗只要能让读诗的人感受到当中的美,它就是一首好诗。

  在这一点上,还要数李白是孟浩然的“知音”。因为李白、杜甫对孟浩然的赞美与推崇,再加上宋人对诗歌审美的根本转变,孟浩然的诗越来越受欢迎。

  不光李清照等名人开始借鉴孟浩然的《断句》来填词,甚至还有不少人想要给《断句》“续尾”。但是除了孟浩然本人以外,再也没人能写出同样清灵旷远的佳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