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湘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想知道韩愈的《湘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吗?此诗是他第一次被贬之时所作,含蓄地抒发了被贬的迷惘惆怅与无比悲愤之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湘中

  【原文】

  猿愁鱼踊水翻波①,自古流传是汨罗②。

  苹藻满盘无处奠③,空闻渔父扣舷歌④。

  【注释】

  ①猿愁:山猿哀鸣的声音似有愁绪。踊:向上跳跃。

图片.png

  ②汨(mì)罗:在湖南岳阳,为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

  ③苹藻:是水草名,古人常采来作祭祀之用,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苹:泛指没有根的浮水植物。藻: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奠:祭奠。

  ④渔父:渔翁,渔夫。父:通“甫”。《楚辞》记载: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扣舷歌:扣舷而歌。叩击船板唱着歌而去。引自《楚辞·渔父》。

  【译文】

  山猿发出哀愁的啼鸣,江鱼腾跃出水面,水波翻滚,这里自古流传着屈原投身汨罗江的故事。

  江边到处可见装满祭祀所用的绿苹和水藻的盘子,可是当年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只听见江上船中的渔父扣舷而歌的歌声依旧还在,遥遥可闻。

  【赏析】

  韩愈官居监察御史时,因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毁而被唐德宗贬到偏远的广东阳山县当县令。有一天韩愈心情郁闷,来到汨罗江畔凭吊因政治失败而投江身亡的屈原,联想起当年楚国上下都沉浸在醉生梦死中,而屈原毅然上疏反遭谴责的状况,与此刻的自己又是何等相似啊!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江边到处可见祭祀所用的绿苹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当初贾谊尚能投书一哭,此时韩愈却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唯有江上的渔父扣舷歌依然遥遥可闻。韩愈见到此情此景,不禁无比感伤,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怀古伤今的经典诗篇。

图片.png

  前两句的描写,暗寓了诗人在政治上突如其来的打击,在他心底激起了无法平息的狂澜。此刻如同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浪涛翻滚。在这样的心情下,再次想起了当年的屈原。诗人虽然没有直抒见到汨罗江时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但此中却隐含了溢于言表的不尽之意。

  后两句的描写,诗人化用典故,借屈原跟渔父相遇对白,与后来渔父扣舷而歌离去的故事,感慨自己就像当年的屈原,而那蕴含深意的扣舷歌,似乎永远在嘲弄着执着于改革政治、不肯同流合污的仁人志士。这里暗用楚辞典故,巧妙地与自己的处境联系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面对茫茫水天怅然若失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