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反应出了当时曹操的什么思想?
《对酒》反应出了当时曹操的什么思想?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天地间,人为贵”的人本思想,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创作背景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战乱连年。曹操亲历了那个时代的战乱,感受了征战之苦,目睹了战争所造成的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曹操是富有理想的人,他希望能通过正确的措施实现他太平盛世的理想。此诗即反映了这一思想。这首诗创作时间未详,从诗题“对酒”和用“对酒歌”一句开头来看,可能是作者在饮酒时唱出来的。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对酒》属于乐府诗《相和歌·相和曲》。同《度关山》一样,都是表达作者政治理想的诗篇。此诗描写了一派太平盛世的欢乐景象。
对酒高歌,激起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认为,没有官吏上门催租、政治清明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会。在这一社会中,君圣臣贤、讼狱不兴、五谷丰登、国富民足、 路无拾遗、人人皆得寿终。这些作为诗人的理想社会令人神往。政通人和,物阜民康,构想诚然是美妙的。然而,诗人却不得不面对战火不断、百姓痛苦地呻吟的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实在是太大 了。
可以说,诗人描绘的社会和人生理想是在批判现实的基础上生发的。其精神支柱和思想渊源,主要是儒家的,同时也有法家和道家的。一般认为,曹操尚法。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应该说他具有外法内儒的特征。
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憧憬,是由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曹操是一个想有作为的古代政治家。他生逢乱世,皇帝昏庸,吏治腐败,民不聊生
。当时东汉社会黑暗,与诗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正好相反:官吏作威作福,主上昏庸无能;宰相大臣不忠不良,无股肱之效;刑法混乱无绪,民事纠纷激化;百姓食不裹腹,衣不蔽体;政府不惜民力,劳役无度,连头发花白的老人都未能幸免;任用官吏,不察善恶,苛榨百姓以为能;牢狱人满为患,地方官吏滥杀无辜以为功;兵连祸结,人命危浅;如是等等。诗人“忧世不治”,希望通过整治,能出现太平盛世。
全诗用灵活的、自由的句式,语气顿断,意绪连贯,“采用颂的形式”(陈贻焮《论诗杂著·评曹孟德诗》),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其中虽然涉及“雨泽如此”之类的自然对人的恩赐,但主要是人事以及与人事密切的君王、官吏、选举、礼法和人和人之间的亲和等,表现了诗人“天地间,人为贵”的人本思想。
名家点评
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魏乐奏武帝所赋《对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泽广被,政理人和,万物咸遂。若梁范云‘对酒心自足’,则言但当为乐,勿徇名自欺也。”
栏目最新
- 1 《江梅》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2 《白帝》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3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4 《壮游》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5 《野望》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6 《忆昔二首》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7 《萤火》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8 《可叹》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9 《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0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1 《发潭州》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2 《秋雨叹三首》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
- 1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 14 《哀王孙》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15 《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