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问陶简介_清代诗人_性灵派三大家之一_张问陶个人资料
张问陶 清代诗人
- 中文名:张问陶(1764~1814)
- 别 名:张船山
- 国 籍:中国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清山东省馆陶县(今山东省冠县北馆陶镇)
- 出生日期:1764年6月26日
- 逝世日期:1814年4月23日
- 职 业:翰林院检讨、莱州知府、诗书画家
- 信 仰:儒学
- 主要成就:清代性灵派三大家之一
- 代表作品:《船山诗草》
- 祖 籍:四川遂宁
- 字 号:字仲冶,号船山、蜀山老猿
- 门 生:崔旭、梅成栋、姚元之等
- 誉 称:青莲再世、少陵复出
张问陶介绍
张问陶(1764年—1814年) ,字仲冶,一字柳门,其故乡四川遂宁城西有船山,因以为号。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清四川潼川州遂宁县黑白沟(今属遂宁市蓬溪县)人 。清代诗人、诗论家、书画家。
张问陶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及第,曾任翰林院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后出任山东莱州知府,后辞官寓居苏州虎邱山塘。晚年遨游大江南北,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享年五十一岁。
张问陶撰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与彭端淑、李调元合称“清代蜀中三才子”,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
(张问陶着色像取自《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清叶衍兰辑摹,黄小泉绘)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张问陶于乾隆二十九年五月二十七日(1764年6月26日)出生于山东省馆陶县(今山东省冠县北馆陶镇)一个官宦世家。先世居湖广麻城孝感乡,明洪武中迁居遂宁。张问陶自幼随父宦游均州、荆州、黄州、汉阳。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父亲张顾鉴升云南开化知府,问陶随母及全家留汉阳。不久其父因荆门“失出”案发受牵连去职,家产赔累殆尽,住房也为豪吏所夺,全家生活陷入困境,常奔走告贷,曾经数日家中都点不起蜡烛。
才华横溢
张问陶自幼受家庭熏陶,在其父直接教导下,与兄张问安、弟张问莱发愤攻读。张问陶饱览群书,博研名画,勤学苦练,少年时即崭露才华,被目为“青莲再世”。十五岁时,张问陶写《壮志》一诗抒怀,少年壮志,气概不凡。虽家中生活窘困,仍顽强坚持学习。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三月,二十岁的张问陶在北京与四川涪陵周兴岱(号东屏,时任赞善官)之长女结婚。次年八月,偕周夫人乘船回川省亲。十月在途中生一女,周夫人因病乃与小女留涪陵娘家。张问陶回遂宁写诗甚多。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五月,噩耗频传。周夫人病逝涪州,不久小女亦夭。这时,张家家境更为困顿,有时竟到“仅求衣食亦无缘”的地步。同年秋,张问陶与兄长张问安去成都参加乡试。因为张问陶所写诗歌传抄者众,诗名大噪,成都盐茶道林儁(号西厓)爱慕其文才,将其女林韵徵(名颀,号佩环)许配予他。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九月,张问陶与林韵徵在盐茶道署成婚,其家里因此出现了诗坛罕见的“三兄弟三妯娌诗人”,即张问陶及其兄问安、弟问莱、嫂陈慧殊、妻林韵徵、弟妇杨古雪均是诗人。
仕宦生涯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三月,张问陶又赴京师参加顺天乡试,中举人。次年初,张问陶西返四川,在成都、遂宁小住,岁末去北京。这期间他吟兴甚豪,每到一地必有一诗,或凭吊古迹,或流连风景,寄词壮采,显示出卓绝的才华。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张问陶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此期间写诗最多,几乎每日一首或几首,而且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翰林同年中,石韫玉、洪亮吉等名士与张问陶结交,对他的诗非常佩服。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三月,张问陶被授翰林院检讨。次年,撰写《论文八首》《论诗十二绝句》,这两组诗歌反映了张问陶的诗歌风格和理论体系。
嘉庆二年(1797年)秋,张问陶在家丁父忧。期间,他往来于遂宁、成都、北京,目睹现实,写诗揭露,如《宿宝鸡县题壁十八首》中有“豺虎纵横随处有”“焦土连云万骨枯”的句子,对官吏们掠夺人民的暴行,以及“万骨枯”社会的悲凉景象作了深刻的揭露。
嘉庆五年(1800年)八月,张问陶被分配监考顺天乡试,次年,奉旨教习庶吉士,九月再次监考顺天乡试。
嘉庆十年(1805年)九月,张问陶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奉派巡视北京南城。
嘉庆十四年(1809年)春,张问陶担任会试同考官。七月,改任吏部验封清吏司郎中。
嘉庆十五年(1810年)七月,张问陶出任山东莱州知府。赴任后,他立即栉风沐雨,跋山涉水,深入所辖七邑了解民情,并清理积案,考试童生,奖掖后进。他为官清正廉明,审理案件及时,且不徇情枉法,深得民心。其断案所下判词,简切透辟,后人奉为典范,曾多次编选印行。莱州辖区掖县、即墨两县农业减产,平度、昌邑、高密、潍、胶五州县遭严重水灾,村落萧条,民生困苦,问陶面对这般现实,痛如切肤。他乃具报请予减免缓交税租,并发放积谷,以赈济饥民。为此事,张问陶与上官意见不合,他看到自己为民请命却难有作为,被压抑而终年郁郁不乐,没过几年就得病了。
晚年生活
嘉庆十七年(1812年)三月,张问陶以病辞官。行前,他系念莱州歉收,民有饥馑,便将自己历年积蓄捐谷七百石赈济七邑饥民。他上辞呈后曾写诗自述:“二十三年指一弹,非才早愧不胜官。云衣久已轻如叶,虚背抽身也不难。”离莱州时,又写诗自白:“绝口不谈官里事,头衔重整旧诗狂”。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愤懑和沉重心情。张问陶到吴门时,病情加重,便留虎丘寓所,自号“药庵退守”。他的寓所位于苏州山塘街青山桥附近,邻白居易祠,遂名为“乐天天随邻屋”。
张问陶忧患余生,积劳成疾,医治无效,于嘉庆十九年三月初四日(1814年4月23日)病逝于苏州寓所,享年五十一岁。张问陶辞世时,家境萧条,三个女儿尚未出嫁,家人无力扶其灵柩回乡,乃寄殡于苏州光福镇玄墓山。次年,其儿女得到了鲍勋茂、查有圻、王大煊等生前好友资助,张问陶才得以归葬故乡遂宁。
主要影响
政治
治理莱州
张问陶赴莱州途中,看到莱州府所辖二州(胶州、平度州)五县(掖县、潍县、高密、即墨、昌邑)均遭受严重旱涝灾害,千村万落一片萧条凄惨景象,人民流离失所。张问陶刚到莱州府十几天,就大量办理遗留案件。张问陶进宫面见时,嘉庆帝告诉他莱州府“民刁默化难”,意思是要他以严刑峻法以治之。但张问陶并不主张以严法治理百姓。
在经济上,张问陶积极投入财政,时刻关注民生,及时赈灾。当莱州府所属七邑中,平度州、昌邑 、高密 、潍县、胶州五州县遭水灾时,张问陶访察民隐,采取措施,对百姓减免粮赋,又向上宪陈情,请求发放仓谷,以赈济饥民。莱州府秋收复歉,省上救济粮谷又迟迟没有借拨下来,张问陶带头捐谷七百石,分布七城,煮粥施赈,暂解饥民燃眉之苦。
在政治上,张问陶遵循吏道,肃清冤假错案,以法律为准绳,扭正贪污风气,不徇私情,不畏豪强,刚正不阿。张问陶在处理疑难要案时,往往避开含糊不清、最容易造假的口供,直接放眼全局,从案件本身入手。莱州府民陶文凤乘其弟文麟外出时企图抢占其弟媳丁氏,被丁氏戳死。县官因为双方口供争执不下而不能决断,张问陶悉心研审,终于全部得到了真相:丁氏杀死陶文凤系为了阻止陶文凤的侵犯而杀人,于是判丁氏无罪。昌邑县举人陶尔昌,向典史唐如松贿赂二百两银子,害死帮工蒋成,占据其妻邢氏。张船山调齐全案卷宗,一一审问,最后惩办了豪绅陶尔昌、贪官唐如松、知县陈星五,为人民出了一口气。即墨县的富家子屈培秋杀人后,用二百两银子买贫民王小山顶替凶手。张问陶为百姓申张正义,判处屈培秋死刑,王小山从宽免责,大快人心,堪称明断。
文学
诗歌创作
张问陶在清代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不仅是清代蜀中诗冠,也是清代乾嘉诗坛大家,一代诗宗,是清代第一流的诗人和诗学理论家,是性灵派后期的主将和代表人物。
张问陶一生致力于诗、书、画,造诣精深,其诗被誉为清代“蜀中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诗作5000余首,今存3500余首,表现了他独特的思想个性和艺术风格。对于诗歌创作,他主张抒写性情,强调独创,反对摹拟。诗作多描写日常生活。作品较好的是一些纪游、写景、题画之作,如《嘉定舟中》《泸州》《瞿塘峡》《巫峡同亥白兄作》《下新滩》《题李墨庄前辈归槎图》等。亦间有反映白莲教起义和清军腐朽的作品,如《出栈宿宝鸡县题壁十八首》《乡愁五首》《庚申六月寄亥白兄成都》等。他的诗风清新自然,以七绝最胜,但有一部分诗篇情调沉郁。
近人徐世昌辑《清诗汇》,是清诗选本中影响大、声望高者。该书入选船山诗37首,为蜀中诗人入选最多者。在乾嘉时期诗人中,张问陶入选量仅次于袁枚。可见,张问陶在乾嘉诗坛地位之显赫。当代清诗选本,也给船山崇高地位。如钱仲联《清诗三百首》,选张船山诗3首,仅低于袁枚,而高于赵翼,蒋士铨、洪亮吉、吴锡麒等人。陈祥耀《清诗精华》,选张问陶诗8首,比乾嘉其他诗人多。李梦生《律诗三百首》,选张问陶律诗3首,高于袁枚、自珍。可见张问陶是清代律诗十大诗人之一。
当时张问陶名震海内、群相敛手,有的诗人写诗作文,自愿化为妇人,为他效力,甚至作为他的妻妾侍奉他。他的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晚清诗人易顺鼎,有神童的名号,诗作多至万首,“自谓为张船山后身”。南社诗人柳亚子,有诗云:“猛忆船山诗句好:白莲都为美人开。”《海上花列传》中,写不少人照张问陶诗意做诗;张恨水在小说《春明外史》里,让杨杏园步和了张问陶的八首七律《梅花》诗,引得人们纷纷寻找《船山诗草》来读。可见,船山诗影响之大。
诗学思想
张问陶主张诗歌应写性情,有个性:“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论诗十二绝句》),“诗中无我不如删,万卷堆床亦等闲”(《论文八首》)反对模拟:“文章体制本天成,祗让通才有性情。模宋规唐徒自苦,古人已死不须争。”(《论诗十二绝句》)他的诗论与性灵说相吻合,与乾隆时期性灵派的代表人物袁枚、赵翼鼎足而三,占据乾嘉性灵派殿军的地位。张问陶没有论诗专著与文章,但其《船山诗草》却收有数十首论诗诗,其诗学观与袁枚性灵说笙磬相应,又不乏独到之见。张问陶堪称性灵派独具特色的诗论家。张问陶的诗学观点由于表达形式的限制,比较粗略,远不及袁枚《随园诗话》等专著周全。不过,张问陶亦有其独具的个性、思想,因此与袁枚又有差异,实为对袁枚性灵说不足或弊端的补救,从而使性灵说有所发展。这是张问陶诗论的新贡献。
张问陶论诗一再标举“性灵”,可见其主性灵之旨。如“性灵偶向诗中写”“传神难得性灵诗”“同无青白眼,各有性灵诗”“笔墨有性灵”等等;尤其是“愧我性灵终是我”之句,与袁枚“独抒性灵”(《随园诗话补遗》卷四)说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袁枚性灵说内涵是强调创作主体应具真情、个性、诗才三方面主观因素。张问陶论诗要义一方面与此相通,一方面又有补充与发展。
张问陶和袁枚一样,也真性情为创作要旨。首先,他强调创作者必须具备真情实感,有真性情要抒发。因为“有情”才能写出真诗,所谓“热肠涌出性情诗”(《赠徐泰征》)是情与诗因果关系的生动说明。其次,他指出表现真性情是诗的本质,“自磨碎墨写天真”(《代启答毕秋帆先生并上近诗一卷》),“不写性灵斗机巧,从此诗人贱于草”,所谓“天真”、“性灵”,皆指“诗缘情”(陆机《文赋》)。因为主情,故与袁枚一样批评肌理派翁方纲以考据为诗,称“何苦颟顸书数语,不加笺注不分明”,已远离诗抒情之正轨。张问陶认为,诗情不是从“古人书”中所能得到的,而是从生活阅历、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故云:“写出此身真阅历,强于饤饾古人书。”又云:“关心在时务,下笔唯天真。”这一观点对袁枚性灵说所谓“神韵是先天真性情”(《答李少鹤》)的主观唯心因素是一种补救。另外,就“情”本身而言,袁枚强调其真,尤重“情所最先,莫如男女”,与理相离,亦有忽视情之美与善的弊病。张问陶主情,既重视其真,亦兼顾其真与善,故云“古人怀抱有真美”,“恶诗尽有真情境,忍与风花一例删”(《重检记日诗稿自题十绝句》)。这一观点比袁枚要合理、全面。
张问陶于强调真性情的同时,还标举“气”:一曰真气,二曰奇气。他明确提出真气与真情相辅相成的观点。如果说真情是诗的血肉,真气则是诗的筋骨,更是诗的精神力量,有情无气仍难见诗人之真本色。此“气”从诗人角度而言,是具有刚正的气质、人格的力量。从诗的角度而言,则是具有一种劲健的风骨、壮美的气势。张问陶重视气,就是重视诗人的品格、气质的修养,从而赋予诗作以气势。“奇气”则是指诗人的非凡、狂放的气质,一种浪漫精神。张问陶论诗重气,当受到挚友洪亮吉的影响,洪氏《北江诗话》即将“气”与性、情等相提并论,作为“诗文之可传”的重要因素之一,皆意在针砭某些性灵诗轻佻滑易、缺乏气骨之弊,亦是对袁枚性灵说之补救。
张问陶于性灵特别强调“我性灵终是我”,这是同袁枚性灵说推重“作诗不可以无我”(《随园诗话》卷七)一样张扬个性、崇尚创作的独创性。为此张问陶宣称:“自吐胸中所欲言,那从得失争千古”,“浮名未屑以诗传,况肯低头傍门户!”(《题方铁船工部元鹍诗兼呈吴谷人祭酒》)意谓诗人应该独抒性灵,自出机杼,诗中有人。他极力反对缺乏个性、因袭他人的“诗中无我”的乾嘉诗坛中拟古者,为此张问陶讥云:“模宋规唐徒自苦,古人已死不须争”矛头指向沈德潜、厉鹗这些规唐模宋者,并认为依傍门户是不会出人头地的。与模拟者相反,性灵派皆主创造,以表现自己的真情与个性,张问陶亦云:“土饭尘羹忽崭新,犹人字字不犹人”,所谓“斩新”就是诗人所推崇的创造精神,只有做到“不犹人”,才能写出“我”之“性灵”,自成一家。
张问陶重性灵亦如袁枚一样重诗人之灵性,或曰诗才,并略有阐发。诗人有灵性表现之一是创作之际易产生灵感,无须雕肝镂肾、生写硬凑。《论诗十二绝句》云:“凭空何处造情文,还仗灵光助几分。奇句忽来魂魄动,真如天上落将军!”“跃跃诗情在眼前,聚如风雨散如烟。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功纯始自然。”采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创作产生的灵感现象。“自身真阅历”即是“不凭空”;但创作还须借助“灵光”即灵感。二诗写出灵感降临“忽来”的突发性、“骤得”的短暂性,以及思维的活跃性,“诗情跃跃”指感情激动,而且想象丰富。此外灵感乃自然而生,不可强求。可见张问陶对灵感的认识还是比较全面深入的。
对于诗歌的审美特征,袁枚性灵说要求灵活、有生趣、风趣,张问陶则主张空灵、有真趣,二者颇为接近,但亦有区别。张《题屠琴隖论诗图》云:“一片神光动魂魄,空灵不是小聪明。”袁枚之注重意象的灵活有趣,就迹近于“小聪明”,而张问陶之重“空灵”,内涵要广,它不仅要求意象灵动,而且追求意境深、韵味长,是一种高境界,故又称“诗到空灵艺始成”。为达空灵之境,在艺术表现上注重以白描之笔勾勒意象,不堆砌典故;于创作心境则要求自然纯真、摆脱动利。空灵之境非满脑子礼教、一味“谈风雅”者所能达到,而必须出自于自然“天真”。另外,“天趣”、“真趣”亦与雕凿无缘,同拟古、考据之作亦不相干。对诗歌语言乃推重自然、质朴的“常语”,所谓“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这与袁枚“家常语入诗最妙”、“口头语,说得出便是天籁”的观点相近。
书法
张问陶的书法学习米芾,险劲放野,别具一格。他的书法应该还是属于帖学的范畴,师法虽上至二王、颜真卿,但张问陶主要得力于“宋四家”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以及其后的赵孟頫、董其昌等前贤高手。张问陶的书法笔意沉郁而又空灵,骨力蕴含笔画之中,笔墨抒情趣味十足。观其书风,有着跌宕起伏,笔断意连而又沉着厚重的风格。
张问陶的书法,自具风神,自铸一格,其冲破了僵化刻板的“馆阁体”这个牢笼。因为张问陶敢于自辟蹊径,再加上自己天分独高,特别是晚期的书法自由驰骋,信手拈花,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突破了“馆阁体”的樊篱,展现出张问陶自己的书法风格。张问陶的书法风格影响了众多的书家。他们中有被誉为清代第一的何绍基以及独创“包体”的包弼臣,从他们的书法作品中不难看到张问陶书法风格的影响,受张问陶书法风格影响的书家还有赵熙、颜楷、谢无量、陈楚帆等。
绘画
作为书画家,许多有关论画的诗文都言及张问陶的画颇近徐渭,“写生近徐渭,不经意处皆有天趣;山水虽非专门,而透逸之趣能脱尽飞气;花鸟人物悉笔为之,而风致萧远;画马、画鹰、鸟最得神俊。”张问陶的画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善山水、人物,又擅花鸟、飞禽、走兽,尤其是马、鹰与墨猴,最为得心应手。张问陶的绘画亦集明四大画家之技艺精华而挥笔自如、线条流畅,工笔精湛、韵味宏厚,技艺一绝,别具风格。画山——险峻陡峭。画树——枝粗叶茂。画面清爽,工笔水墨相间,图纹转折如行云流水,图文并茂,如《深山隐居图》。
张问陶绘画将继承传统与创造革新相结合,进行创新。张问陶继承了明代林良、沈周、徐渭、陈淳等凰家的写意技法,但他是师其意而不在迹象间。在师古人的态度上,他学习古法而不死守古法,敢于摆脱传统的束缚,突破程式,自立门户,抒发个性,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笔墨苍劲生动,清新高雅。他把生活、把实际的物象当作创作源泉;他崇尚自然,重视写生。提倡作画既要从真实物象的美的感受出发,又必须把自然形态提炼加工。他既重视古人的成就,有所取法,又反对生吞活剥和机械地摹仿。既富有创造性,又能继承和发扬传统。
张问陶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写意为主,以写神为重。他的绘画不仅是状物,更着重抒怀,强调神韵。立意新颖,构图追求用虚,以虚求实,删繁就简,布局开朗空疏。喜用简笔,有的作品减至无可再减,仍然神完意足。如四川省博物馆所藏《梅花图册》,画面简洁,以尺幅之纸,展示大的境界。用简炼的笔墨,表现深邃的意境,即所谓“少少许胜多多许”。《梅花图册》借物言情,用有个性的带感情的笔墨,去塑造有个性感情的形象。问陶笔下的梅花,既“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着重传神,去表现有个性的“性情”。此图梅的枝干挺拔伟岸,斑驳的皮,刚劲浑厚,“簇簇冰花”含苞怒放,表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一枝一花,均出刚烈之气,把客观物象与充沛的感情,熔铸于艺术形象之中,堪称问陶具有代表性的杰作。
张问陶绘画题材丰富,立意不同凡响。张问陶的绘画,题材涉及山水、花鸟、人物、鸟兽等领域,然而不论何种题材,立意均不同凡响,富有生趣。他画的花卉作品较多,花鸟、人物悉随笔为之,风致肖远。擅画猴、画马、画鹰鸟,以墨气胜。山水画得较少,但“山水深得古法,枯枝鹰鸟苍秀得神”“山水虽非专门,秀逸之趣,能脱尽习气。写生亦思致潇洒,机趣翩然”。他最擅画梅、兰、竹、菊、松、石、水仙等,笔墨爽利劲拔,艺术形象生动优美。梅兰、竹、菊等题材,在我国绘画传统习惯上,不但要求真实地反映自然景物的神态,而且往往以它们来象征高洁、坚贞、正直等品格。问陶之所以爱画这类题材,也就是他自己的思想寄托,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赋于景物以艺术生命,赋予梅、兰、竹、菊以新的内容和意境。以物喻情,使所描绘的对象人格化,充满个性,加之诗、书、画的有机配合,从而给人面目一新的深切感受。
历史评价
清代
袁枚:①诗人洪稚存太史,旷代逸才,目无余子,而屡次来信颂执事之才为长安第一。②以执事倚天拔地之才,肯如此撝谦,亦是八十衰翁生平第一知己。(《答张船山太史书》)③忽然洪太史,夸我得奇士。西川张船山,盘盘大才子。④诗沉郁空灵,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答张船山太史寄怀即仿其体》)
吴锡麒:①如此惊才仅中寿,问天何苦更生才?②余在都下,与张船山侍御为莫逆交。读其诗,如龙跳虎卧,令人色然而骇。……船山雄于诗者也。(《哭张船山》)
崔旭:船山夫子,或目为才子,为狂士。乃有识之才子、狂士也。忠孝之节、兄弟之情、朋友之谊见诸篇什,有目共睹。于朝贵无献媚贡谀之言,于同列无含讥带讪之语。(《念堂山诗话》)
洪亮吉:①张检讨诗如骐骥就道,顾视不凡。②我狂可百樽,君捷亦千首。谪仙和仲并庶几,若说今人已无偶。(《题张同年问陶诗卷》)
石韫玉:①灵运生天竟我先,空传诗卷五千篇。世间缘尽应分手,地下才多熟比肩?肆志英雄都纵酒,慧心文字总通禅。清谈从此无人会,每拊流波辄泫然。②才似张衡信绝伦,即论为政亦超尘。幽兰竟作当门草,老桂终成抱火薪。(《悼船山同年三首》其一、二)
蒋宝龄:脱尽凡骨,虽画名家弗及也。(《墨林今话》卷8)
李元度:(船山先生)幼有异禀,工诗,有“青莲再世”之目。其诗生气涌出,沉郁空灵,于从前诸名家外,又辟一境。其《宝鸡题壁十八首》,指陈军事,得老杜《诸将》之遗,传诵殆遍。书法险劲,画近徐青藤,不经意处,皆有天趣。国朝二百年来,蜀中诗人,以船山为最。(《国朝先正事略·张船山先生事略》)
张维屏:船山诗生气涌出,生趣飞来。古体中时有叫嚣剽滑之病。当时随园名盛,此游戏为诗,船山亦未免染其习气。至近体则极空灵,亦极沉郁,能刻入,亦能清超。大含名理,细阐物情。或论古激昂,或言情婉曲,或声大如钟镛,或味爽如菘韭。几欲于从诸名家外,又辟一境。(《国朝诗人征略》卷50)
(朝鲜)朴齐家:曾闻世有文昌在,更道人间草圣传。珍重鸡林高纸价,新诗愿购若干篇。(船山和云:“性灵偶向诗中写,名字宁防海外传。从此不防焚剩草,郁陵岛上有遗篇。”)
顾翰:见其跋涉关河,崎岖戎马,欲歌欲泣,情见乎辞,以为太白、少陵复出也。(《船山诗草补遗序》)
朱文治:满纸飞腾墨彩新,谁知作者性情真。寻常字亦饶生气,忠孝诗难索解人。一代风骚多寄托,十分沉实见精神。随园毕竟耽游戏,不及东川老史臣。(《书船山纪年诗后》)
姚元之:蓬莱仙吏出尘姿,管领神山鬓未丝。堂上琴悬无长物,郡中乌集已多时。仙人楼阁春长住,水国烟波秋到迟。出海云霞天五色,不知何似使君诗?(载《晚清簃诗汇》卷117)
李桓:①先生天资英敏超悟,读书有夙慧,十岁能诗。弱冠后壮游南北……才益豪,笔益肆。通籍直史馆,名重一时。改御史,有直声。顾性情恬淡,不屑与时俯仰,以故久滞不迁。以俸深出守东莱,潇洒无俗吏态。②所为诗,专主性灵,独出新意,如神龙变化,不可端倪。近体超妙清新,雅近义山。古体奔放奇横,颇近太白。卓然为本朝一大名家,不止冠冕西蜀也。(《国朝耆献类征初编》)
陈其元:性伉爽,无城府,书画妙一时,与先大夫最善。(《庸闲斋笔记》卷5)
孙桐生:(船山)所为诗,专主性灵,独出新意,如神龙变化,不可端倪。近体超妙清新,雅近义山。古体奔放奇横,颇近太白。卓然为本朝一大名家,不止冠冕西蜀也。
傅世洵:弱冠闻君已出群,中年阅历老弥真。旁人漫哂无余味,三百年来见此人。(《论蜀诗绝句》)
杨揆:蜀中作者自杨慎以后,惟问陶能继之。
薛志泽:画远青藤,不经意处,皆有天趣。(《益州书画录》)
小野湖山:春涛森翁所选三家绝句,三家为谁?曰张船山,曰陈碧城,曰郭频伽,皆近世巨匠。(森春涛《清三家绝句》序)
民国
戴吉双:固李太白、苏东坡、虞伯生、杨升庵之后一人也,诚蜀中亦大家矣。(《四川儒林文苑传》)
杨守敬:乾嘉间之书家,莫不胎息于金石,博考名迹,惟张船山,宋芷湾绝不依傍古人,自然大雅,由于天分独高,故不师古而无不泥于古。
林思进:性灵空淡未容攀,后代讥评漫等闲。试问蜀中文苑里,百年谁复嗣船山?
襟霞阁:张船山以诗古文名家,书画兼佳。书法刚劲,画学徐青藤,诗尤绝佳,有青莲再世之目。官山东莱州府知府,政声卓著,为一时冠。盖张公虽喜闲情,而宗理学,且熟于历代史事。凡古之所谓循吏良史者,无不熟谙其施行之方法。而采精撷英,以临其民,宜其有神明之目,无冤抑之事也。且工于文词,其所著判牍批词,均斐然成章,为后世称诵。盖循吏而兼儒林也。(《张船山判牍》)
赵尔巽等:(张问陶)以诗名,书画亦俱胜。(《清史稿》)
杨守敬:乾嘉间之书家莫不胎息于金石,博考名迹,惟张船山、宋芷湾不依傍古人,自然大雅,由于天份独高,故师古而不泥于古。(《学书迩言》)
梁绍壬:船山诗书画三绝,博大精深,风行宇内,泗、海骚人,靡不倾仰。(《两般秋雨庵随笔》卷八)
徐世昌:船山弱冠工诗,空灵沉郁,独辟奇境,有清二百余年,蜀中诗人无出其右者。(《清诗汇·诗话》)
杨庶堪(杨沧白):嘉陵江驿雨如垂,寒屋诗人有故基。行到宝鸡问村店,清宵残壁诵君诗。(《论诗绝句百首》)
钱钟书:袁、蒋、赵三家齐称,蒋与袁、赵议论风格大不相类,未许如刘士章之贴宅开门也。宜以张船山代之。(《谈艺录》)
钱仲联:①四川的张问陶,是继袁枚而起的性灵派中坚,有刚劲之骨而少滑易之习。(《清诗三百首 前言》)②张问陶《船山诗草》中的秦中风光,不仅在题材的广阔上,远超前代,而且在“诗之缒比凿险”,状写“难写之景”上,都有超越前人之处,为祖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山水诗增添了新的明珠。(《明清诗文论集 清诗精华录》)③力主将乾隆三大家中之蒋士铨,换为张问陶。(《钱仲联学述》)
当代
王英志:纵观整个乾嘉时期性灵派众多诗人,可与袁赵鼎足而立为性灵派三大家者,唯有张氏。(《性灵派研究》)
龙洲剑客:①张船山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应当是不输于思想史上的王船山。②象张问陶这样一往情深地在诗歌中倾吐自己最真诚的生命感悟的人,古往今来恐怕也不多吧!在他之前有杜工部,在他之后只有郁达夫。③江右三大家中,从袁枚到赵翼、蒋士铨,无论在才气还是诗歌的造诣上都未必一定胜过张问陶。就诗论诗,张问陶是绝对不输于三家的。(《烟波谁识旧船山》)
刘扬忠:张船山不单是西蜀诗人之冠,而且是清代中期全国诗人之冠,对他进行研究,继承他的文学遗产,乃是全国学者的分内之事。(《张船山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朝正:乾嘉年间的性灵派在华夏拥有诗人之众,是过往的许多诗派无法比拟的,而巴蜀诗人恰恰是通过张问陶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带领一批诗人,影响着一批诗人。因而,活跃在诗坛,齐集在张问陶周围的蜀中诗人都崇尚性灵,……形成了众星拱月、群星灿烂之势,迎来清代巴蜀诗歌中最为壮观的黄金时代。
张永义:①恰恰是黄仲则与张问陶(字仲冶,号船山)代表了清朝中叶的最高诗歌水准。正如同一时代的德语文学有歌德与海涅,如果18世纪封闭的国内文坛,失去了“二仲”的痛饮高歌,那么,我们的阅读一定会显得枯燥无味。②生活在十八、十九世纪之交的张问陶,处境更艰难,他的内心所体会到的深层幻灭感比起200年后敲击键盘的文人要更具体更疼痛,因为那是整个封建王朝的夕阳残照,他把墨汁和胆汁混合,轻轻一抹,给那个感伤的时代画上了苍凉的休止符。(《感伤时代的人生幻灭——读<船山诗草>》)
彭静中:综观船山行藏,他立德、立功、立言,是一位三不朽的杰出人物,他的高风亮节,永远为全国人民尤其是四川人民所爱戴和景仰。
杨世明:乾嘉时期是清代巴蜀文学最繁荣的时期。这一阶段最辉煌的一页,是产生了大诗人张问陶。从汉代以来,巴蜀出产了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李白、苏洵、苏轼、苏辙、虞集、杨慎、张问陶这十大文学家,迄今为止,几乎任何中国文学史,都要对上述十人的文学成就作出介绍。”(《巴蜀文学史》)
人际关系
据《遂宁张氏族谱》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遂宁张氏由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白獭河(今湖北省麻城市白塔河村)迁入四川省遂宁县黑柏沟(今属蓬溪县任隆镇黑柏沟村)。至康熙年间,张问陶的高祖张鹏翮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张氏崛起,成为一支兴盛长达200年的望族。家族中考中进士者6人、为官者80余人,1人入《中国通史》、2人入《辞海》、3人入《清史稿》、4人入《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有诗文著述流传者50余人,可谓“一家男女尽能诗”。因为张鹏翮和张问陶祖孙二人分别在政治和文学上取得崇高地位,康熙、雍正两帝还亲自为张家赠匾、赐书,可谓名满天下,人称“清代蜀中第一家”。
家世 | 高祖 | 张鹏翮 | 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太子太保、太子太傅。 |
曾祖 | 张懋诚 | 官至通政使、署工部右侍郎。 | |
祖父 | 张勤望 | 官至山东登州知府、署登莱青海防兵备道。 | |
父亲 | 张顾鉴 | 官至云南开化知府。 | |
母亲 | 周氏 | 即墨人,赠孺人。 | |
妻妾 | 元配 | 周氏 | 涪陵人,户部侍郎、左都御史周兴岱女。 |
继室 | 林颀 | 江苏人,四川布政使林儁女,著有《林恭人集》。 | |
同辈 | 兄 | 张问安 | 清代诗人、书法家,著有《亥白诗草》八卷。 |
嫂 | 陈慧殊 | 浙江人,江西南安府同知陈亿女,著有《香远斋稿》。 | |
弟 | 张问莱 | 蜀中才子,与书法家梁同书为忘年交。 | |
弟妹 | 杨继端 | 四川人,松江府知府杨玺女,清代女诗人、画家,著有《古雪集》。 | |
姐 | - | 嫁浙江归安监生潘本侃。 | |
妹 | 张筠 | 清代女诗人,嫁骧黄旗汉军袭骑都尉高扬曾。 | |
子辈 | 嗣子 | 张知防 | 张问陶无子,其为张问陶族侄。 |
侄子 | 张知简 | 工对联。 |
好友交游
张问陶天才踔历,名满宇内,交游甚广。据统计,张问陶诗歌中涉及的人物多达800余人,凡活跃在乾嘉诗坛的诗家,多与船山有交往。
同年 | 桂馥 | 学者 | 有《醉后示船山》《与船山说鬼》《戏题船山画兰》《赠别船山》等诗作。 |
洪亮吉 | 官员 学者 | 张问陶同科榜眼,与船山友谊情重,唱和亦多,有《题张同年问陶诗卷》《长至前一夕,久坐待张同年不至,兼怀里中旧游,拉杂书毕不觉破晓》《十二月初三日,雪霁邀同年张问陶、顾王霖过饮,醉后作》《张同年将乞假归蜀,醉后作送之》《岁暮怀人二十四首之十九·张检讨问陶》《送张问陶同年乞假归蜀并序》等诗文赠张问陶。 | |
石韫玉 | 官员 学者 | 张问陶同科状元,二人相交至深,有《初夏偕寿庭、船山同游法源寺,船山见和叠前韵答之》《送同年张船山吉士乞假归蜀》《船山以诗见遗,奉答四绝》《简船山吉士》《九日和船山检讨》相赠。张问陶死后,有《黄复翁家藏船山太守寒山独树图偶题一绝句》《题船山遗墨》《悼船山同年三首》《翌日同往祭船山太守,赋诗述事和绍武韵》等悼念。 | |
李赓芸 | 官员 | 乃船山至交,唱和至多。有《同年张船山吉士赠诗奉答》《秋日过张船山庶常寓》《张莱州(问陶)侨苏州,而居停查郎中(有圻)遘难,作此询之》等诗相赠或探访。 | |
文友 | 袁枚 | 诗人 | 张问陶由洪亮吉引荐给袁枚,他对张船山甚推许,称船山为“生平第一知己”。有《答张船山太史》《和船山诗》。 |
孙原湘 | 诗人 | 与张船山关系甚密,赠诗颇多,有《题张船山太史问陶勾漏山房》《喜晤张船山前辈时辞莱州守侨居虎丘山塘(二首)》《湖舫席上看船山醉即用惠书扇头韵》等诗相赠。 | |
孙星衍 | 藏书家 | 与张船山交深,和诗甚多,有《次韵答船山翰林见慰坠车之作》《又答船山翰林》《次韵张问陶》《张太守问陶为余题半身小影次韵答之》《次韵赠张船山》。 | |
吴锡麒 | 文学家 | 与船山友善,唱和甚多。有诗《喜查小山移居来吴,把晤新居剧谈往事,赋诗奉赠,并寄张船山莱州二首》《除夕前一日(即小除夕)船山招集怀人书屋祭诗二首》。张问陶死后,有《哭张船山三首》悲之。 | |
宋湘 | 文学家 书法家 | 与船山唱和颇多,有《见张船山归田诗卷因次其韵(四首)》《送张船山前辈出守莱州即次留别元韵(六首)》等诗。 | |
弟子 | 姚元之 | 文学家 | 两人交往甚密,唱和频仍。船山作有《题姚伯昂诗》。他题跋过的《姚元之诗稿》今尚存,姚元之称:“师爱余独甚。”船山出任莱州知府时,姚元之有诗《寄蓬莱太守张船山夫子》。张问陶死后,姚元之曾在其《竹叶亭杂记》中怀念恩师船山。 |
崔旭 | 文学家 | 船山极赏识崔旭,以王渔洋门下崔不雕相比,一时传为佳话。张船山作有《题门人崔晓林旭诗》二首。崔旭有《寄船山师》《题船山夫子画兰,兰出石巅,题云:兰之品高,吾谨于高处位置之》《闻船山师自莱州移病归》《读<船山诗草>见赠和诸作有感》《题张船山夫子集后》。张问陶死后,崔旭作诗《闻船山夫子凶问》恸哭。 | |
梅成栋 | 学者 | 嘉庆五年,参加顺天乡试,考中举人,同出张船山门下。船山时时指导梅成栋,教育梅成栋作诗要首重人品、要有奇气。后来,已是道光诗坛领袖的梅成栋回忆恩师的教诲。他寄诗于崔旭云:“同受船山夫子恩,座间曾叹两诗人。虚名竟折书生福,潦倒名场十六春。” |
主要作品
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20卷,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由石韫玉刊行;《船山诗草补遗》6卷,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由清代诗人顾翰刊行,两书共收诗3000余首。1986年,中华书局将《船山诗草》(包括补遗)列入“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出版,2000年重印。这是目前最完备、最通行的张船山诗集。近代周宇澄选注的《船山诗选》(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出版)、赵云当选编的《张问陶诗选注》也已出版问世。
张问陶诗歌注本中较为齐全的有成镜深、胡传淮主持编注的《船山诗草全注》。该书将张问陶撰《船山诗草》20卷及《船山诗草补遗》6卷,进行了注释,并补充了《船山诗草》佚诗近100首,是目前最为完备的张船山诗歌注本。
张问陶的诗作在海外广有流传,备受推崇。船山诗价重鸡林,日本、朝鲜来京师求其诗者,络绎不绝,在东南亚影响甚巨。日本嘉永元年(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和刻本《张船山诗草》(线装本),共七册,此为日本所见的早期船山诗刻本,和纸刻印精美,带藏书印。日本明治时期汉学家森春涛手钞、其子森槐南校有《清三家绝句》,明治十一年(清光绪四年,1878年)由日本茉莉诗店刊刻,选张船山绝句165首。
诗歌 | 《初归遂宁作》《芦沟》《泸州》《过黄州》《醉后口占》《得内子病中札》《阳湖道中》《十六日雪中渡江》《咏怀旧游十首》《读桃花扇传奇偶题十绝句》《思归》《嘉定舟中》《论诗十二绝句》《还家即事》《北道怀船山》《斑竹塘车中》《巫峡同亥白兄作》《出栈》 | |||
书法 | 《过浣花溪同田桥作》诗轴、《寒食东风日又斜》诗轴、行书《见山楼醉雪歌》手卷、《七律诗》轴、墨笔《菊花》立帧、《喜雨》诗书法轴、草书立轴《门外车尘渐扫除》水墨纸本、书法题画立轴《古径幽寻远》纸本。 | |||
绘画 | 《岁寒三益》立轴、《山水》单片、《南台寺饮酒图》、《诗痕迹图》手卷纸本、《丹凤朝阳》、《细雨骑驴入剑门图》、《鼎甲纯祜图》立轴、《荷锄图》、《封侯图》立轴、《高士图》、《岁寒三友》立轴、《贾阆仙故事》立轴、《东坡笠履图》、《达摩面壁图》、《拾得像》、《贾长江祭诗图》、《克勒马画像》手卷、《芍药》扇面、《菊花双雀》绢本、《松鹤延年》立轴、《松石》纸本轴、《花鸟四屏》设色纸本、立轴《红叶仙猿》设色绢本、镜心《面壁独悟》设色纸本、《荷花翠鸟图》纸本、立轴《睡猿图》设色纸本。 |
史料索引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五·文苑二·张问陶附传》
《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张问陶传》
《国朝诗人徵略·卷五十一》
《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二百四十四》
《国朝先正事略·卷四十四·张船山先生事略》
《国朝全蜀诗钞·卷二十三·张问陶》
后世纪念
张问陶故居
船山区御书楼
张问陶故居位于遂宁市船山区小东街御书楼。民国时遭火灾被焚毁。今于船山区海琪古镇重修。
张问陶墓
张船山墓位于遂宁遂宁两河口(今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金桥镇翰林村二社两河口唐家湾月亮坪金子土内)祖茔。1959年被掘毁,2014年8月修复。周、林两夫人亦葬于两河口张氏祖茔。
问陶园
问陶园位于遂宁市蓬溪县赤城镇,由当地政府为纪念张问陶而修建。
纪念会议
2000年10月,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四川省遂宁市政府联合主办的“张船山全国学术研讨会”召开于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赴会专家近百人,收到论文50余篇。会后, 由胡传淮负责编辑成 《张船山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出版。
2014年11月20日,张问陶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张问陶诞辰25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于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各地专家学者共计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专家们就张问陶的思想、诗论、诗歌、书法、交游、师承、影响、家族、故里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思考和建议。
纪念组织
张船山研究会
张船山研究会,遂宁市学术团体,成立于2001年,挂靠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传播系。研究会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出版了《船山诗草全注》《张问陶家族诗歌选析》《张问陶诗歌菁华录》等著述。
船山诗词学会
船山诗词学会,遂宁市文学团体,以弘扬问陶诗风、光大遂宁文脉为宗旨。定期出版社刊《船山诗词》。
问陶诗社
问陶诗社,遂宁市蓬溪县文学团体,以弘扬问陶诗风、光大先贤文脉为宗旨。现有会员100余人。定期出版社刊《问陶新韵》。
纪念专著
张问陶研究著作
20世纪80年代后,张问陶研究逐渐引起学界重视。研究论文、专著大量涌现。据粗略统计,学术界发表发表论文11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单就研究张问陶书画的论文就有10余篇。如:胡传淮《张船山书画年谱》,专门为张问陶书画活动撰谱, 此为第一。而有关张问陶生平研究的专著1部、论文20余篇。如胡传淮历时10余年撰写的《张问陶年谱》等。
张问陶故里蓬溪县政协一直以挖掘、宣传和研究本地历史文化名人为己任。相继支持出版了《张船山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张问陶研究文集》《船山诗草全注》《烬余录注》等张问陶的研究著作。两本论文集对张问陶生平、诗歌、诗论、书画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可谓张问陶研究集成之作。2014年,当地政府还召开了张问陶全国学术研究会,对其生平和成就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汇总。
2013年,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走访了张问陶的故乡,采访了张问陶问题专家,摄制播放了巴山蜀水之城市故事纪录片《神断张问陶》,对张问陶进行了全面评价。
栏目最新
- 1 王湛简介_西晋汝南内史王湛个人资料
- 2 钟琰简介_王浑之妻钟琰个人资料
- 3 王浑简介_西晋名臣,太原王氏王浑个人资料
- 4 庐陵公主简介_晋明帝女庐陵公主个人资料
- 5 刘惔简介_东晋大臣、清谈家刘惔个人资料
- 6 薛万彻简介_隋末唐初名将薛万彻_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
- 7 薛媛简介_唐代女画家薛媛个人资料
- 8 陈玉兰简介_唐代女诗人陈玉兰个人资料
- 9 葛鸦儿简介_唐朝女诗人葛鸦儿个人资料
- 10 金尚简介_三国金尚金尚个人资料
- 11 王浑简介_曹魏凉州刺史王浑个人资料
- 12 斛律光简介_北魏到北齐时期名将、军事家斛律光个人资料
- 13 魏文帝曹丕简介_魏朝开国皇帝_曹丕个人资料
- 14 赤眉军首领樊崇简介_西汉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领袖樊崇个人资料
- 15 子产简介_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子产个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