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太君简介_保家卫国震天下的女英雄佘太君个人资料
佘太君 保家卫国震天下的女英雄
- 中文名:佘太君
- 别名:折太君、佘赛花
- 国籍:中国-北宋
- 出生地:大同
- 出生日期:公元934年
- 逝世日期:公元1010年
- 职业:元帅
- 主要成就:抗辽破夏;七郎九妹
- 配偶:杨继业
佘太君介绍
佘太君(934 ~ 1010年),又称折太君,名赛花,云中(今山西大同)人,折德扆(yǐ)之女。宋代名将杨继业(杨业)之妻。曾祖父曾任后唐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十里)刺史,隶属李克用;祖父折从阮,公元930年后唐明宗授他为府州(今陕西府谷县)刺史;父折德扆,后汉隐帝特任府州团练使。据清代兵部尚书毕沅《吴中金石记折克行碑 》中记载:折恭武公克行神道碑,在府谷县孤山堡南,叙折太君事,世以此碑为折太君碑。考折太君,杨继业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南折窝村。折太君即是历史上的佘太君。佘姓是后来说书人以讹传讹,用了同音字所致
人物生平
佘赛花,封号太君。生于后唐清泰年间(934年),后汉乾祐二年(949年)与杨继业成婚。
卒于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寿七十七岁。清康基田《晋乘搜略卷二十》载:“乡里世传,佘太君善骑,婢仆技勇过于所部,用兵克敌如蕲王夫人之亲援桴鼓然。”人们把她比作蕲王韩世忠亲援桴 鼓退金兵的夫人梁红玉,推崇备至。清代光绪《保德州志》载“杨继业……事北汉为建雄军节度史,娶折德扆女。”佘太君生长在一个爱国名将的家庭里,自幼受其父兄武略的影响,青年时候就成为一名性机敏、善骑射,文武双全的女将。她少年时便与普通的大家闺秀不同,她研习兵法,颇通将略,把戍边御侵、保卫疆域、守护中原民众为己任,协助父兄练兵把关,已具备巾帼英雄的气度。佘杨两家结亲后,佘太君随夫杨继业侍北汉,居住在太原北汉“杨府”。夫君边关打仗,她在杨府内组织男女仆人丫环习武,仆人的武技和忠勇之气个个都不亚于边关的士兵。杨继业归宋后,举家迁至开封府,杨继业七年抗辽,威震雁门。但因总帅潘美误信了王侁之言,对错误的方法阻止不够坚决,杨继业于公元986年不幸殉国。佘太君上书陈述杨继业战死的原由,使潘美受到官降三级,王侁和刘文裕被削职为民的处分。佘太君曾祖父曾任后唐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十里)刺史,隶属李克用;祖父折从远,公元930年后唐明宗授他为府州(今陕西府谷县)刺史;父折德扆,后汉隐帝特任府州团练使。据清代兵部尚书毕沅《吴中金石记折克行碑》中记载:折恭武公克行神道碑,在府谷县孤山堡南,叙折太君事,世以此碑为折太君碑。考折太君,杨继业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南折窝村。折太君即是历史上的佘太君。佘姓是后来说书人以讹传讹,用了同音字所致。清朝光绪年间《岢岗州志》所述:“杨业妻折氏。业,初名刘继业,仕北汉,任犍为节度使,娶折德扆女。后归宋,赐姓杨折,性敏慧,尝佐业立战功,号‘杨无敌’。后杨业战死于陈家谷,潘美、王侁畏罪,欲掩其事,折上疏辩夫力战获死之由,遂削二人爵,除名为民。”又《保德州志》云:“折太君,宋永安军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扆女,代州刺史杨业妻。性警敏,尝佐业立战功。后太平兴国十年,契丹入寇;业进兵击之,转战至陈家峪口,以无援兵,力屈被擒,与其子延玉皆死焉。太君上书陈夫战殁,由于王侁违制争功。上深痛惜,沼赠业太尉,除王侁名。”宋太宗下诏“故云州观察使杨业,挺陇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死后)赠太尉,大同军节度,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以(《宋史·杨业传》)。佘太君个性机敏、善骑射,文武双全的女将,其不屈不挠的民族正气,汇集成一代忠烈英勇传奇的故事。杨继业为国捐躯之后,佘太君又协助其次子杨延昭抗辽立功,累任崇仪副使、江淮南都巡检使、知定远军、保州(保定)缘边都巡检使、本州防御使、高阳关副都部署署、加如京使。杨延昭戍边二十余年,“契丹惮之,曰为杨六郎”(宋史)宋朝皇帝真宗也赞扬地说:“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北宋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杨延昭病逝军中,终年57岁,河朔之人多望延昭灵枢痛哭流涕,悲声直上九霄。杨延昭之子杨文广从狄青南征有功,授兴州防御吏、知泾州,为定州路副都总管,迁步军部虞侯,卒后赠同州观察使。杨家将从杨继业之父杨信到孙杨文广,祖孙四代驰骋疆场,英勇杀敌为国捐躯,堪称“一门忠烈”,佘太君正是杨家将的中流砥柱。虽然正史上对折太君没有作更多记载,但是折太君那深通兵书、久战沙场、忠心爱国、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却深深地印在广大人民脑海之中。她指挥杨家将英勇杀敌的可歌可泣之英雄业迹,已经达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深度。后来的人们为了怀念她、歌颂她、学习她、崇拜她,希望她留芳千古,永垂不朽,又编演了评书、小说和戏曲剧目,其中以戏曲剧目广为流传。在山西代县杨忠武祠保存的《杨氏族谱》中,对佘太君作了全面的评价:“忠山西版《杨家将》中的佘太君心乐善,内助教忠,受龟寿五福之多,邀象服六珈之贵。不我先不我,后睹星月之重明;俾尔炽俾尔,昌焕乾刊之新渥。爰稽邦典,益进郡封。汝有子,若汉室功臣山河永誓;汝有德,如鲁侯寿母松伯弥坚。被我宠光,贰缓休祉,可特封郑国君太君夫人。”作为“杨门女将”的核心人物,佘太君的形象感人至深。这个人物,到底是艺术虚构,还是确有其人?历史记载模糊不清。清以前的史料从未提及佘太君。地方志中,明代成化时期的《山西通志》只记载了杨家三代,没有佘太君。到了清代,地方志才出现了有关佘太君的记载,有人认为佘太君为杨令公之妻,并称“佘”为“折”之误,甚至认为佘太君是宋初的晋北大家族折德扆之女。山西保德县折窝村和陕西白鹿县佘家坡头村一带,流传着佘太君改姓的故事。佘太君原姓“折”,在长期征战过程中,她有感于丈夫和儿子都为国战死沙场,为了图个吉利,便将“折”改为同音的“佘”字,意在子孙福禄有余,由她一人承受外来之灾。
最早认为佘太君是历史人物的推断,始自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乾隆一统志》和《保德州志》都称有“佘太君墓”,在“州南四十里折窝村北”。《保德州志·人物·列女》记载:“杨业娶府州折氏,称太君。其父为麟州刺史,又为火山节度使,业后为代州刺史,皆距此不远,故缔缘烟卜地于此与?”其实《保德州志》对自身的这段记载也是存有疑问的,所以句尾用的是疑问语气,但后人为了证明佘太君的真实性,便断章取义,以讹传讹了。清光绪十年续修《岢岚州志》,沿用了《保德州志》的说法,而且又有新的发展,增加了佘太君为夫申冤的情节。其中的《节妇》卷称:“杨业妻折氏,业初名刘继业,仕北汉……娶折德扆女。后归宋,赐姓杨。折性敏慧,尝佐业立战功,号杨无敌,后业战死于陈家谷。潘美、王侁畏罪欲掩其事,折上疏辩夫力战获死之由,遂削二人爵,除名为民。”《岢岚州志》的这段记载,史实与传说混杂。关于杨继业的描述基本上符合事实,但对佘太君替夫申冤和潘美被贬的记述则更多地与民间传说相近,与历史真实相远。潘美当时只被削去了三个虚官,仍是朝廷宠臣,“除名为民”没有事实依据,这是常识性的错误。很显然,《岢岚州志》的记录不完全依据可靠史料,内中收录了一些故事传说,因此很多人对其可信度并不认同。有关杨业之妻佘太君的信息实在太少,《保德州志》和《岢岚州志》的出现算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所以尽管内容多有谬误,还是被广泛引用。清代的一些文史学者根据方志所载对折太君加以肯定,毕沅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的状元,在其所著的《关中金石记》中称,“考折太君,杨继业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折宭村”。近代学者李慈铭(1830~1894年),在《越缦堂诗话》中也说,曾发现过折太君墓碑等等,但并没有记录碑文。其实他俩既未见墓碑,更不见碑文,不过是根据听闻和地方志引申而已。清人又有私人笔记讲到折氏善骑射。康基田的《晋乘搜略卷二十》记载:“乡里世传,折太君善骑,婢仆技勇过于所部,用兵克敌如蕲王夫人之亲援桴鼓然”,把佘太君比作蕲王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梁红玉是南宋人,如果佘太君真有其人应该活在北宋,用后人比先人,
怎么看都有点奇怪,可见这个所谓的世传,不会早于南宋。对佘太君是否为真实人物的质疑从未间断,如果佘太君真为宋初的历史人物,且英勇无敌而又敢于为夫申冤,这样的女中豪杰,即便正史不载,宋人笔记也不可能只字不提。反而偏偏是到了清代,离事发当时的宋朝已相当遥远,佘太君的事迹才进入史料,这不是很奇怪和难以令人相信的事吗?从清代以来,想证实佘太君确有其人的资料不少,但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一些文人和地方志作者,不辨真伪,将传说记录下来,而后世的研究者,又根据这些记录来论证,以讹传讹,形成了一个循环论证的怪圈。
佘太君最早出场是在元杂剧中,她从一开始就是个艺术形象而非历史人物佘太君为杨业妻的说法不见于宋元正史及笔记,但如果就此说佘太君是完全虚构的,很多人感情上恐怕接受不了,也不符合历史真实。杨业一定是有妻子的,也可以叫做“太君”。太君是古代对一定级别官员之妻或母的尊称。在唐代,官员达到一定级别,他们的母亲就可以被称为太君。宋时,为了体现对大臣的优待,朝廷为群臣之母专设了封号,刺史以上官员的母亲封为县太君。杨延昭官在刺史之上,其母当然可以被叫作太君。杨业之妻“太君”究竟是谁,史书从未提及。佘太君最早出场是在元代杂剧《谢金吾诈拆清风府》中,她从一开始就是个艺术形象而非历史人物。但当时故事编排讲究“事有源流”,从杨业妻叫“太君”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端倪。《谢金吾诈拆清风府》中迫害杨家、强拆清风府的奸臣谢金吾也不是凭空虚构的。谢金吾的原型就是北宋的谢德权,因为曾经官为金吾街司,被人称作谢金吾。“诈拆清风府”折射的是北宋开封清理民宅,修建官街的一段史实。当时京城的街巷非常狭窄,朝廷觉得有辱堂堂大宋的形象,便任命谢德权负责拓街扩道。这个“拆迁办主任”依令行事,铁面无私,上拆达官贵人府邸,下撵小商小贩,毫不留情,为此得罪了不少显贵。他们跑到皇帝那里,添油加醋地告状。皇帝无奈,准备下诏停止扩街。谢德权听闻之后,马上陈明利害:“皇命既然已出,怎么能够轻易中止,现在干扰正常事务的都是些权贵豪强,他们只不过舍不得出租房屋的租金罢了,没有什么大事。”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谢德权放手整治街道,虽然很有成效,但却落下骂名,受到利益受损者的非议,甚至被编排到了戏剧舞台上,《谢金吾诈拆清风府》就是以此为背景进行的再创作。剧中他成了奸臣王钦若的女婿,爱财如命,是个糊涂贪官,受了王钦若的指使强拆杨家清风府。历史上的谢德权为官清正,办事干练,喜欢建造有功效利益的工程,发现徇私枉法的官吏,一定要当面斥责,所到之处法纪严肃,政治清明。《宋史》记载了他的诸多事迹。《谢金吾诈拆清风府》这出戏是虚构之中隐含真实,故事情节事出有因,人物设计于史有据,反面人物谢金吾都不惧实名,要讴歌的人当然也无须避讳,所以杨业妻很可能真姓佘,尽管史料没有记载,但元杂剧的佘太君决不是空穴来风。不过戏中的佘太君形象较弱,与普通的家庭妇女看不出有什么两样,遇事没有主见,动辄哭泣,这也许就是杨业之妻的真实状态。后来那些惊天动地的故事,很可能是小说家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段,从另一个确有其人的“折太君”演变而来。北宋确有一个令契丹军闻名丧胆“折太君”,“佘太君”的事迹可能是移花接木《宋会要辑稿》记述了另一个折太君,她的事迹与传说中杨业妻颇为相像,不过她是丰州刺史王承美的夫人。折夫人很有谋略,辅助王承美屡立战功。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折太君夫妇率军与契丹军发生激烈交战,斩获敌人数以万计,生擒契丹天德军节度使韦太。第二年,万余契丹兵再度来犯,折太君夫妇又一次大获全胜,并乘胜向北追出百余里,所向披靡,契丹军闻名丧胆,不敢再犯。他们把守丰州城35年从未有失,其事迹可圈可点。景德初年(1004年),宋真宗下诏让王承美进京,亲自接见了这位边防的传奇人物。不仅如此,宋真宗还特别赏赐了折氏,让她享受边疆官员的待遇,每月赐钱五万,这是一个莫大的荣耀。1012年十二月,王承美病逝之后,宋真宗招折氏入宫,内中缘由与他们的家事和继承权有关。王承美的长子是王文恭,但是王承美看来并不喜欢这个儿子,因为他后来将王文恭的儿子怀玉收为养子,改名文玉,钦定其为接班人。王承美去世后,在文玉接班的问题上遇到了麻烦,他的父亲王文恭对此事有自己的想法,上表朝廷陈述此事。宋真宗于是召折氏入京商议,因为折氏也支持文玉。朝廷下诏由文玉承继王承美之位,同时对文恭进行了安抚,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当时折太君已是年过60的花甲老人。仁宗天圣二年(1024),王文玉去世,当时身为安郡君、太君的折氏,为了边防安全,再次上朝面君,得到了宋仁宗的首肯,此时她已75岁。
《宋会要辑稿》记载的折太君与杨业、杨延昭为同时代人,折氏夫妇守边四十多年,契丹闻之胆寒。折太君的事迹相当丰富,其抗辽、上状、进宫等活动与戏曲小说中的佘太君形象有相似之处。她的儿子文玉、怀玉在杨家将中也有类似的名字。故事小说里的佘太君很可能就是根据王承美之妻演变而来的。
(张永廷 北京青年报)
比武招亲
提及杨门女将佘太君,必然联系到杨家将杨继业以及两位英雄的联姻,这得从他们的家世说起。五代十国混战时期,一些军阀为了达到巩固自己权位的目的,投靠契丹。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为条件夺取了后唐政权,
致使契丹骑兵长驱南下,给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造成极大破坏,中原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人民群众不甘受契丹压迫,纷纷起来进行反抗斗争,保卫家乡,收复国土。
杨继业的父亲杨信时任后汉麟州(今陕西神木)刺史,杨继业幼年随父亲由火山县(今河曲)到了麟州。麟州从五代以来就是西北地区的一个险要的地方,常有重兵驻守,地方风俗以骑射为风,加上杨门的家传,杨继业练就一身好武艺,不仅善骑射,而且对杨家的三十六路梨花枪枪法尤其精湛。
佘太君的父亲叫佘德扆,五代云中(今山西大同)人。世出官宦之家,后汉任府州团练使,世居府州地区,历抵外侵,为将门豪族,世称“佘家军”。佘太君受家庭的熏陶,文韬武略,深名大义。喜欢骑马射箭,舞剑抡刀,她使的一手绝活叫“走线铜锤”,在关键时候如流星绕飞防不胜防。后晋天福二年即公元973年,杨佘两家结为军事联盟。在共同抗辽、保卫家乡的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家的老家都是北路人,同为十家令公之一,门当户对,因此佘德扆将女儿自幼许给杨继业为妻。
佘太君和杨继业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共同的战事经历和志向,在感情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年秋天,契丹派兵五万侵犯府州。时佘徳扆病卧在床,佘太君向父亲请战后,一方面借辽军使者下战书相威胁之际,将计就计,拖延交战时间;一方面急派人前往火山王杨信那里求援,辽兵在佘杨两支抗辽雄军的夹攻下大败。这次战斗大获全胜,佘太君受到父亲佘德扆和杨家父子的赞扬。战毕,杨继业与佘太君更是互为尊重,爱慕中两人相约以武相会,跨双骑,持刀枪,在府州城南的野外打将起来,你来我往,枪来刀去,都想胜对方,但又怕伤害了对方。战了无数个回合,杨继业想,我身为男子总不能让妻子把我打败,于是卖个破绽,佯装败逃,佘太君紧追不舍,当追至七星庙前,杨继业瞅准时机,使出了杨家的看家本领“回马枪”,一枪挑定佘太君的战袍将妻子挑下马背。佘太君落马也不示弱,抛出了走线铜锤,将杨继业缠住拉下马来,两人双双落马,互相担心对方是否受伤,杨继业要撩起佘太君的战袍查看,佘太君直羞得跑入七星庙内,杨继业进入七星庙后与佘太君成了亲。每当人们涉足陕西府谷县城南的七星庙内,都会听到走线铜锤订亲七星庙,两位抗辽英雄喜结良缘的佳话。
十二寡妇
多年来在准格尔地区一直流传着一个十二寡妇在十二连城曾经各守一城的传说。这传说中所说的十二寡妇,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杨家将》里征西的十二寡妇。
《杨家将》里说,宋仁宗时,西夏大军进犯,忠勇的杨宗保率兵迎敌,结果中箭身亡,其子杨文广也被困于绝地。噩耗传来,已经100岁高龄的佘太君毅然上朝请缨,率领杨门女将出征,一举击败西夏大军,班师回朝。传说中,佘太君率领十二寡妇征西时在十二连城与西夏军队交锋。当时,杨家十二寡妇率兵各守一城,与西夏军队展开血战。由于杨门女将个个武艺高强,又占据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十二连城,所以最终打败了西夏大军。
大佘太的传说
如今的内蒙古大佘太原来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的古战场。宋朝时,佘王城就设在这里。传说宋朝名将杨继业攻打佘王城时与佘王的女儿佘赛花(即佘太君)在战场上交锋不分胜仗。真是不打不相识,他俩在战场上渐渐产生了感情,并私定了终生。由于这层关系,佘王就投靠了大宋。后来,佘王城被辽国萧太后攻破。多年后,佘太君领兵出征,先锋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宋军夺回此地,佘太君在此重新筑城。为了纪念佘太君,后人管佘王城叫作佘太城。
艺术形象
小说评书
虽然早在宋元时期就有杨家将故事的话本,最早系统叙述杨家将故事的是明清时代的小说《杨家将演义》、《杨家府演义》、《杨家将传》等。后来的众多说书人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从而形成了的杨家将故事体系。解放前,这些评书都是口口相传,其中受原始小说影响,怪力乱神的情节很多。解放后经过抢救、整理、改编,基本去除了宣扬封建迷信和愚忠愚孝的情节。佘太君的形象逐步丰富,成为老当益壮的爱国女将典型。
同名戏曲
外文名称 She Sai Hua
影片类型:戏曲
国家/地区:中国
色彩:彩色
胶片长度:9本
是孙通从中作梗,使佘赛花产生了误会,经过一番波折,误会解除,佘杨结伴。
影视形象
1991年电视剧《杨家将》:佘赛花—张晶(前期),王建英(中期),张登桥(后期)
1994年电视剧《碧血青天杨家将》《碧血青天珍珠旗》:李香琴-佘太君;
1997年电视剧《寇老西儿》:祝希娟饰演佘太君;
1998年电视剧《穆桂英十二寡妇征西》:曹翠芬-佘太君
2004年电视剧《杨门虎将》:赵雅芝饰演佘太君;
2009年电视剧《少年杨家将》:陈秀雯饰演佘太君;
2011年电视剧《穆桂英挂帅》:斯琴高娃饰演佘太君;
2004年电影 《杨门女将之女儿当自强》:郑佩佩饰演佘太君;
2011年电影《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郑佩佩饰演佘太君;
2013年电影《忠烈杨家将》:徐帆饰演佘太君;
影响评价
在山西代县杨忠武祠保存的《杨氏族谱》中,对佘太君作了全面的评价:“中心乐善,内助教忠,受龟寿五福之多,邀象服六珈之贵。不我先不我,后睹星月之重明,俾尔炽俾尔,昌焕乾刊之新渥。爰稽邦典,益进郡封。汝有子,若汉室功臣山河永誓,汝有德,如鲁侯寿母松伯弥坚。被我宠光,贰缓休祉,可特封郑国君太君夫人。”
佘太君确有很高的骑射战斗、布阵行兵的本领。从史书的记载上看,杨家诸将大多位列偏裨,在北宋政治舞台上并非中心人物,但在民间传说和戏曲、小说中,却成为一门系国安危的主角,并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说明人民总是怀念和尊敬那些有气节、爱国家的英雄人物。
栏目最新
- 1 王湛简介_西晋汝南内史王湛个人资料
- 2 钟琰简介_王浑之妻钟琰个人资料
- 3 王浑简介_西晋名臣,太原王氏王浑个人资料
- 4 庐陵公主简介_晋明帝女庐陵公主个人资料
- 5 刘惔简介_东晋大臣、清谈家刘惔个人资料
- 6 薛万彻简介_隋末唐初名将薛万彻_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
- 7 薛媛简介_唐代女画家薛媛个人资料
- 8 陈玉兰简介_唐代女诗人陈玉兰个人资料
- 9 葛鸦儿简介_唐朝女诗人葛鸦儿个人资料
- 10 金尚简介_三国金尚金尚个人资料
- 11 王浑简介_曹魏凉州刺史王浑个人资料
- 12 斛律光简介_北魏到北齐时期名将、军事家斛律光个人资料
- 13 魏文帝曹丕简介_魏朝开国皇帝_曹丕个人资料
- 14 赤眉军首领樊崇简介_西汉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领袖樊崇个人资料
- 15 子产简介_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子产个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