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玠简介_南宋抗金名将吴玠个人资料
吴玠 南宋抗金名将
- 中文名:吴玠
- 别名:吴晋卿
- 国籍:南宋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县)
- 出生日期:1093年
- 逝世日期:1139年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在仙人关、和尚原大破金兵
- 官职:开府仪同三司、四川宣抚使
- 追封:涪王
- 谥号:武安
吴玠介绍
吴玠(1093年—1139年),字晋卿,生于德顺军陇干(今甘肃省静宁),兴国州永兴(今湖北省阳新县)人,北宋抗金名将。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抚使。
由于长期鞍马之劳,病卒于防地仙人关,享年47岁,谥号武安,作庙于仙人关,号思烈。淳熙中,追封涪王。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人物生平
少年参军
吴玠少年时性格沉毅,知晓兵法善于骑射。北宋末年入伍从军。靖康初年,西夏犯边,吴玠率百余人追击,斩获颇多,因其英勇晋升为第二副将,在军中初露锋芒。建炎初,凭借战功多次升迁至泾原路副总管。
富平之战
公元1128年(建炎二年),金兵西路军出大庆关(今陕西大荔县东),进犯陕西,直趋泾原。吴玠受陕西制置史曲端之命率军迎击,一鼓击退金兵于青溪岭,后又奉命东进,收复华州(今陕西华县)。第二年,吴玠升迁为忠州刺史,曾奉命镇压宋江余部起义军,直击首领史斌。宣抚处置史张浚督巡川陕,听说吴氏兄弟勇略,十分器重,于是任命为统制。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秋,金兵大举进攻南宋,江淮形势异常紧张,张浚为牵制金军,以减轻东南之压力,于是集结熙河路经略使刘锡、秦凤路经略使孙偓、泾原路经略使刘琦、环庆路经略使赵哲以及统制吴玠等“五路之师”于山西富平,令刘锡为统帅,欲与入陕金军决战。宋营方面对于如何应战起了争执,刘锡因众将意见不合,尚在迟疑之际,兀术却亲统金兵猝然而至,移土担柴,填泽铺路,很快泥淖被夷为平地,金骑纵辔而过,兀术与金将娄恃分左右两翼进攻宋营。吴玠、刘锜身先士卒,接战左翼兀术,奋勇冲杀,兀术部众虽经百战,也不免有些胆怯。而战于右翼的赵哲却“擅离所部,将士望见尘起,惊遁,军队于是大溃。”这样,右翼之敌乘隙援应兀术,吴玠、刘锜因两面被夹击,腹背受敌而败阵。
和尚原之战
富平之战后,吴玠受命为都统制、整编残部,退至凤翔地区,与弟璘扼守大散关以东的和尚原(陕西宝鸡县西南),“积粟缮兵,列栅筑垒”,想要死守。公元1131年(绍兴元年),金人没立自凤翔,乌鲁折合自大散关率数万骑两路会师和尚原。玠仅以数千军卒驻防原上,敌众我寡,而且军储匮乏,是坚持抵抗,固守阵地,还是退入汉中以避敌锋芒,吴玠毫不犹豫地采取了前者,慷慨励士:“我在此,敌不敢越我而进,保住阵地,方保蜀地无虞。”当时乌鲁折合令强劲骑兵先期进至北山,玠利用有利地形,分军两队,先率一队与金兵鏖战,到日中,双方均已疲惫,吴玠便将休息的一队生力军投入战斗,宋军如虎添翼,奋勇冲杀,金军不支,伤亡很大,败走数十里。后三日,没立犯箭筈关,玠回师反击,没立立脚未稳,于是遭到惨败。
四太子兀术惊闻败报,震怒异常,亲督10万之众,进抵宝鸡一线,结连珠营,垒石为城,企图打开入川门户。大军压境,军情险恶,吴玠恐其部下惊骇,于是召集将士,以忠义之言勉励他们,“诸将感泣,歃血而誓,愿效死力”。10月,金军对扼守和尚原的宋军发起攻击。玠命诸将“选硬弓强弩与战,分番迭射”,“弩如雨注”(即用床子弩)。同时又遣别将,从小道绕出敌后,断敌粮道。再派遣弟璘引骑兵3000设伏于原北的神岔沟。果然不出吴玠所料,没过几天金军因粮道被袭,退军至神岔沟,璘率兵夜袭,连破金营10余座,兀术身中流矢,“仅以身免,乘梯亟剔其须髯遁归”于燕山,派大将撒离喝留驻陕西,兵屯凤翔,与吴玠相持。
饶凤关之战
后来,完颜兀术见和尚原打不下,就让撒离喝来打饶凤关,吴玠便用火球,成功守住饶凤关(见《两宋风云》)。
仙人关之战
公元1132年(绍兴二年),吴玠兼宣抚处置司都统制,节制兴(陕西略阳)、文(甘肃文县)、龙(四川平武)三州军马,命其弟璘固守和尚原,派遣熙河总管关师古收复熙河诸州,自率主力驻军河池。其间,金将撒离喝“尽发五路叛卒,自商州侵入。 ”派遣降将王彦琪移师秦州,威胁仙人关(今甘肃徽县南,系入川要道),牵制吴玠,自率主力抄小道涉险东来,进袭金州(今陕西安康)。公元1133年(绍兴三年)春,因防御不力,金州失守,金军乘胜进逼汉中。当时,刘子羽调知兴元府(今陕西南郑),听说金州沦陷,即命田晟守饶凤关,急召吴玠入援。玠即刻点兵自河池出发,连夜奔袭300里,至饶凤关当即投入战斗。吴玠亲自指挥军兵,弓弩猛发,兼用大石推压,坚守六昼夜,金兵尸积如山,关隘仍固如磐石。最后由于金将以重金召募死士五千人,环绕关后,轻兵夜袭,两面夹攻,吴玠不得不退保西县,刘子羽也火烧兴元积贮,退屯三泉,后玠赴三泉会和刘子羽,知道他的兵马不足300人,于是调拨千人给子羽,帮助其守三泉,而自己回军仙人关。嗣后,吴、刘二将多次用游骑袭扰金营,金军因远离后方,饷运不济,只得还军。吴玠因功勋卓著,加封检校少保。
公元1134年(绍兴四年)秋,金帅兀术与大将撒离喝等急于“图蜀”,率师10万长驱南下。吴玠为了防止金兵深入腹地,命弟吴璘放弃和尚原,退守仙人关,并于关右置寨扎营,分守要隘,互为犄角之势。金兵凿崖开道,循岭东下,猛力攻关,激战一整天,因宋军拒险死守,始终不能破关。第二天,玠、璘兄弟乘金军疲惫,挥师反击,直捣敌营,金军死者无数,大将韩常左目中箭,敌人不能支撑,于是领兵连夜逃遁。吴玠乘胜督军奋击,命统制官王浚引军疾驰敌后,设伏河池,扼其归路,又大败金军。金连年累战,未能入蜀,反损兵折将,“遂还凤翔,授甲士田,为久留计,自是不复轻动矣。”吴氏兄弟因屡胜金军,声威大震,名扬陇蜀,朝廷诏授吴玠为检校少师,川陕宣抚副使,授吴璘为定国军承宣使。
英年早逝
吴玠与敌对垒数年,尽其毕生精力,率领秦陇、泾原、阶、成诸州和家乡德顺军子弟兵,长期扼守秦凤要塞而牵制金人对东南的压力,使金人始终不敢窥视蜀地。为了减轻民众负担,几次淘汰冗员,紧缩开支,实行屯田,又调戌卒修治褒城(今勉县)废堰,开发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深得陇蜀人民的拥戴。公元1139年(绍兴九年),高宗皇帝因为吴玠功高,授开府仪同三司,晋升为四川宣抚使。但由于长期鞍马之劳,不久吴玠就病卒于防地仙人关,年仅47岁,谥号武安,作庙于仙人关,号思烈。淳熙中,追封涪王。
历史评价
元·脱脱《宋史》:“等玠善读史,凡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牖皆格言也。用兵本孙、吴,务远略,不求小近利,故能保必胜。御下严而有恩,虚心询受,虽身为大将,卒伍至下者得以情达,故士乐为之死。选用将佐,视劳能为高下先后,不以亲故、权贵挠之。.......,晚节颇多嗜欲,使人渔色于成都,喜饵丹石,故得咯血疾以死。方富平之败,秦凤皆陷,金人一意睨蜀,东南之势亦棘,微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吴玠与弟璘智勇忠实,戮力协心,据险抗敌,卒保全蜀,以功名终,盛哉!.......然玠晚颇荒淫,璘多丧败,岂狃于常胜,骄心侈欤!”
明·《草庐经略》:“吴玠用兵,本孙吴,务远略不求近利,故能保必胜,而蜀赖以安。”
家族成员
其弟吴璘,与兄长吴玠一起成为著名的抗金大将。官至宣抚使,兼任兴元府地方官。病逝后孝宗赠他为太师,追封为信王。
吴玠有五个儿子:吴拱、吴扶、吴捴、吴扩、吴揔。吴拱(?一1176),吴玠长子。早年随父从军。绍兴九年六月,吴玠死后,吴拱仍在右护军从军。曾任京襄府元帅,官至利州路安抚使、兴元府知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后建节,领武康军节度使。淳熙二年(1175)免职授宫观闲差,次年出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不久去世,谥襄烈。
吴玠有12个侄子,载入《宋史》的有吴挺。吴挺是宋王朝重臣,官至太尉。吴挺生5子:吴璋、吴曦、吴晓、吴日见、吴踔。吴曦官至太尉、昭信军节度使,宋宁宗时,吴曦和从弟吴睨及徐景望、赵富、米修之、董镇一同谋反使得他众叛亲离,据《宋史·叛臣传》记载,一天晚上,七十多人破门而入,斩其首裂其尸,他的党羽和妻子、两个儿子、叔父吴柄、弟吴睨、吴睥等都被处死。宋王朝还将吴璘后裔全部迁出四川,只有吴玠的子孙免于连坐。史料记载,吴曦叛变被平定后,宋王朝将吴璘家族成员全部迁往湖广和浙江一带,从此,吴玠、吴璘家族便从四川和西北远徙东南地区。
廊庙墓碑
廊庙
至今陕陇川仍留有吴氏的庙祠二十余处,战地遗址、遗迹三十余处,共六十余处,如庄浪吴王庙,天水名将庙,徽县忠烈祠,宝鸡吴公祠,凤县涪王祠、阆中锦屏山书刻等。
吴玠深知能控扼蜀口、固守东接梁洋水陆冲要,南系四川喉襟要害之地的兴州,皆得益于嘉陵江漕运,故于绍兴六年(1136)冬十月,奏封嘉陵江神为“善济侯”。时为川陕副使吴玠言:“江自凤州之梁泉,历兴、利、阆、果、合、恭以入江。正系饷军,漕运水路,望加封爵。”后获宋廷“从之”,正式允准,始建江神庙于兴州。时吴玠正置司兴州,亲督建此庙。因而,江神庙供奉的原本就是嘉陵江神“善济侯”和奏封嘉陵江神,并主持兴建江神庙的吴玠,因此也称吴王庙。
墓碑
甘肃徽县城关东北隅横翠一山,古曰钟楼山,今呼吴山。宋故将军吴玠之墓及“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铭碑”便座落在这里。吴山原有墓葬封土壕两座。一座已没有了墓葬痕迹:另一座在碑之正东约九米处,状呈圆形,高1.4米,底径9.3米,底部用石块筑起约40厘米。
“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碑”座东朝西,高2.96米,宽1.53米,厚0.31米,碑额下面篆刻“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铭”10个大字,正文楷书共20行,每行70余字,大部已剥落不可辩。据碑文自叙:“吴玠卒归葬于德顺军水洛城北原先荣之地”,但当时(绍兴九年三月)宋金和议初成,六月玠卒,原准备归葬故乡就刻了墓碑。而八月金人失盟,次年四月大举入寇。因此,吴玠末及归葬故乡而葬天河池。
解放初,墓区建筑毁坏殆尽,仅存封土堆和墓碑,碑亦倾斜,无人管理。1963年2月11日,经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整个吴山及山上古柏皆在保护之列。1978年将墓碑复正,并建碑亭,加强了保护。1985年,由省文物局拨专款对碑亭进行了重修。
栏目最新
- 1 王湛简介_西晋汝南内史王湛个人资料
- 2 钟琰简介_王浑之妻钟琰个人资料
- 3 王浑简介_西晋名臣,太原王氏王浑个人资料
- 4 庐陵公主简介_晋明帝女庐陵公主个人资料
- 5 刘惔简介_东晋大臣、清谈家刘惔个人资料
- 6 薛万彻简介_隋末唐初名将薛万彻_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
- 7 薛媛简介_唐代女画家薛媛个人资料
- 8 陈玉兰简介_唐代女诗人陈玉兰个人资料
- 9 葛鸦儿简介_唐朝女诗人葛鸦儿个人资料
- 10 金尚简介_三国金尚金尚个人资料
- 11 王浑简介_曹魏凉州刺史王浑个人资料
- 12 斛律光简介_北魏到北齐时期名将、军事家斛律光个人资料
- 13 魏文帝曹丕简介_魏朝开国皇帝_曹丕个人资料
- 14 赤眉军首领樊崇简介_西汉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领袖樊崇个人资料
- 15 子产简介_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子产个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