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简介_唐朝时期著名边塞诗人、大臣_高适个人资料
高适 唐朝时期著名边塞诗人、大臣
- 本 名:高适(704年~765年)
- 别 称:高常侍
- 字 号:达夫、仲武
- 所处时代:唐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渤海
- 出生时间:约704年
- 去世时间:约765年
- 主要作品:《燕歌行》《别董大》《高常侍集》
- 主要成就: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 官 职:散骑常侍、礼部尚书(赠)
- 爵 位:渤海县候
高适介绍
高适(704—765年),字仲武,号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天宝八年(749年),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
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人物资料
唐朝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高适出生。
唐朝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二十岁。于是年前后到长安,后客游梁宋,遂定居宋城(今河南商丘),躬耕取给。自此时起至开元十九年(731年),一直居宋中。
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二十八岁。是年起至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北游燕赵,先后欲投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李禕、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幕府。作有《信安王幕府》《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别》、《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赠别王十七管记》《塞上》《蓟门五首》等诗。
唐朝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三十二岁。应征赶赴长安,落第。
唐朝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三十三岁。有《淇上别业》、《酬陆少府》、《自淇涉黄途中作》等诗。
唐朝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三十五岁。返宋中。作《燕歌行》。自此时至天宝七载(748年),一直居于宋中。其间曾游魏郡、楚地等,又曾旅居东平等地。
唐朝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四十六岁。为睢阳太守张九皋所荐举,应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尉。
唐朝天宝九年(750年),四十七岁。是年秋,北使青夷军(属范阳节度使)送兵。
唐朝玄宗天宝十年(751年)春事毕,南归。有《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送兵到蓟北》《自蓟北归》等诗。
唐朝天宝十一年(752年),四十九岁。辞封丘尉,客游长安。秋冬之际,担任凉州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
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五十二岁。十二月,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
唐朝天宝十五年(756年),五十三岁。六月,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高适随玄宗至成都;八月,擢谏议大夫。十一月,永王璘谋反。十二月,以高适为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璘。
唐朝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五十四岁。讨平永王后,又受命参与讨安史叛军,曾救睢阳之围。
唐朝至德三年(758年),五十五岁。因敢于直言,贬官太子詹事。
唐朝乾元二年(759年),五十六岁。五月,出任彭州刺史。
唐朝上元元年(760年),五十七岁。改任蜀州刺史,直至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初。
唐朝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六十岁。二月,迁任剑南节度使。十二月,松、维、保三州等地为吐蕃所陷,高适不能救。
唐朝广德二年(764年),六十一岁。春,高适为严武所代,迁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唐朝永泰元年(765年),六十二岁。正月,高适卒。赠礼部尚书。留有《高常侍集》等传世。
文学成就
作品内容
高适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主要有以下几类:
边塞诗
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高适有些赞美不义战争、歧视少数民族的作品,如《李云南征蛮诗》等,是这类诗歌的糟粕。
反映民生疾苦的诗
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还写过一些赞美“良吏”的诗,从“仁政”思想出发,提倡轻徭薄赋,在当时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讽时伤乱诗
大抵指斥弊政,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还有一些诗作于安史乱后,对政局流露出忧虑和愤慨,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登百丈峰二首》等。
咏怀诗
数量最多,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像《别韦参军》《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效古赠崔二》《封丘作》等,抒写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对现实有所不满。
代表作品
铜雀妓 | 塞下曲 | 蓟门行五首 | 东平留赠狄司马 | 过卢明府有赠 |
效古赠崔二 | 别董大二首 | 钜鹿赠李少府 |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 | 封丘作 |
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 | 燕歌行 | 寄孟五少府 | 苦雨寄房四昆季 | 和窦侍御登凉州七级浮屠之作 |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 | 酬司空璲少府 | 酬李少府 | 酬裴秀才 | 酬陆少府 |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 | 酬马八效古见赠 |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睢阳北楼见赠之作 |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 酬庞十兵曹 |
诗歌风格
“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
高适以古之大将军自诩,可见胸中豪气端的千钧。他纵酒驰猎,狂狷之处不亚李白,其所赋名篇《别董大》足以见其风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第一次赴塞,乃河北节度使张守珪镇御的东北边防地段。北邻突厥,东北邻契丹与奚。唐筑居庸险隘以阻突厥,建营州以镇驭奚与契丹。他的这段边塞生活留下了不少优秀诗篇。如《营州歌》:
营州少年爱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高适初至塞上,对张守珪曾寄予极大希望,其所赋《蓟门行》即借戍卒之口表现了这一主题: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诗人还凭藉想象,展现了边防战士奋勇杀敌的壮烈画面: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高适的名篇《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就是为庆祝前方胜利而写作的:
遥传副丞相,昨日破西蕃。
作气群山动,扬军大旆翻。
奇兵邀转战,连孥绝归奔。
泉喷诸戎血,风驱死虏魂。
头飞攒万戟,面缚聚辕门。
鬼哭黄埃暮,天愁白日昏。
石城与岩险,铁骑若云屯。
长策一言决,高踪百代存。
威棱慑沙漠,忠义感乾坤。
老将黯无色,儒生安敢论。
解围凭庙算,止杀报君恩。
唯有关河渺,苍茫空树墩。
高适第二次赴塞,所咏不限于河西战场,对于更为辽远的西部边塞——安西大都护府治下的西域局势也很关切。高适本人固然未尝亲履西域,但同他相过往的朋友中却不乏其人。在其所赋赠别诗中反映了他的关切之情,如《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英惆怅,看取宝刀雄。
另一首题为《送裴别将之安西》的五律,风格也与此类似:
绝域眇难跻,悠然信马蹄。
风尘经跋涉,摇落怨暌携。
地出流沙外,天长甲子酉。
少年无不可,行矣莫凄凄。
人物评价
《河岳英灵集》:评事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自远。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且余所最深爱者:“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
《沧浪诗话》: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吴礼部诗话》:引时天彝评:高适才高,颇有雄气。其诗不习而能,虽乏小巧,终是大才。
《唐诗品》:常侍朔气纵横,壮心落落,抱瑜握瑾,浮沉闾巷之间,殆侠徒也。故其为诗,直举胸臆,模画景象,气骨琅然,而词锋华润,感赏之情,殆出常表。视诸苏卿之悲愤,陆平原之惆怅,辞节虽离,而音调不促,无以过之矣。夫诗本人情,囿风气,河洛之间,其气浑然远矣,其殆庶乎!
《诗镜总论》:七言古,盛于开元以后,高适当厉名手。调响气佚,颇得纵横;勾角廉折,立见涯涘。以是知李,杜之气局深矣。……高达夫调响而急。
《诗薮》:达夫歌行、五言律,极有气骨。至七言律,虽和平婉厚,然已失盛唐雄赡,渐入中唐矣。
《诗源辨体》:五言律,高语多苍莽,岑语多藻丽,然高入录者气格似胜,岑则句意多同。……高、岑五言不拘律法者,犹子美七言以歌行入律,沧浪所谓“古律”是也。虽是变风,然豪旷磊落,乃才大而失之于放,盖过而非不及也。
《石洲诗话》:高常侍与岑嘉州不同,钟退谷之论,阮亭已早辨之。然高之浑朴老成,亦杜陵之先鞭也。直至杜陵,遂合诸公为一手耳。
《昭昧詹言》:高、岑奇峭,自是有气骨,非低甲庸浅所及。然学之者亦须韵句深长,而阔远不露,乃佳;不然,恐不免短急无余韵,仍是俗手耳。
史书记载
《旧唐书》本传
《新唐书》本传
《唐才子传·高适》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
后世影响
高适的诗对边塞诗派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写边塞,苍茫而不凄凉,赋送别,荒渺而不凄切,皆脱前人窠臼,开一代诗风,其诗又以厚重深沉著称,擅长古风,所写边塞诗在冰寒之中包含着热力,在荒凉之中蕴涵着活力,是边塞诗派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后世纪念
禹王台位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城区的东南隅禹王台公园内,其中的三贤祠建于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是为了纪念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同登吹台而建的祠堂。
栏目最新
- 1 王湛简介_西晋汝南内史王湛个人资料
- 2 钟琰简介_王浑之妻钟琰个人资料
- 3 王浑简介_西晋名臣,太原王氏王浑个人资料
- 4 庐陵公主简介_晋明帝女庐陵公主个人资料
- 5 刘惔简介_东晋大臣、清谈家刘惔个人资料
- 6 薛万彻简介_隋末唐初名将薛万彻_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
- 7 薛媛简介_唐代女画家薛媛个人资料
- 8 陈玉兰简介_唐代女诗人陈玉兰个人资料
- 9 葛鸦儿简介_唐朝女诗人葛鸦儿个人资料
- 10 金尚简介_三国金尚金尚个人资料
- 11 王浑简介_曹魏凉州刺史王浑个人资料
- 12 斛律光简介_北魏到北齐时期名将、军事家斛律光个人资料
- 13 魏文帝曹丕简介_魏朝开国皇帝_曹丕个人资料
- 14 赤眉军首领樊崇简介_西汉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领袖樊崇个人资料
- 15 子产简介_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子产个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