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哲毅皇后简介_淑静端慧的同治皇后孝哲毅皇后个人资料
孝哲毅皇后 淑静端慧的同治皇后
- 中文名:阿鲁特氏
- 别名:嘉顺皇后
- 国籍:中国(清朝)
- 民族:蒙古族(原蒙古正蓝旗,后抬旗入满军镶黄旗)
- 出生日期:咸丰四年(1854年)七月初一日辰时
- 逝世日期: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二十日寅刻
- 职业:皇后
- 主要成就:由大清门抬入宫的中宫皇后
- 丈夫:同治帝
- 公公:咸丰帝
- 婆婆:慈安太后、慈禧太后
- 父亲:崇绮
- 陵墓:惠陵
孝哲毅皇后介绍
孝哲毅皇后(1854年7月25日-1875年3月27日),阿鲁特氏,同治帝皇后,蒙古正蓝旗人(后因封后而抬旗入满军镶黄旗),大学士赛尚阿的孙女,顾命八大臣郑亲王端华外孙女,三等承恩公户部尚书崇绮之女,恭肃皇贵妃侄女。
阿鲁特氏幼承父教,亦工书,能左手作大字。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三册立为皇后。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德宗即位,奉两宫皇太后命,封为嘉顺皇后。光绪元年(1875年)乙亥二月二十寅刻崩,五月上谥曰孝哲嘉顺淑慎贤明宪天彰圣毅皇后,九月暂安梓宫于隆福寺。五年(1879年)三月二十六,合葬惠陵,升祔太庙。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宣统帝入嗣穆宗,于宣统元年(1909)四月加上尊谥恭端,全谥曰: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
人物生平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修撰、翰林院侍讲、封三等承恩公、累官户部尚书崇绮之女,副都统、前任大学士、军机大臣赛尚阿之孙女,咸丰帝顾命八大臣郑亲王端华之外孙女。
阿鲁特氏生于咸丰四年(1854)七月初一日辰时,比同治帝大2岁。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1872年3月11日)册立为皇后,九月十四(10月15日)子时迎娶,年19岁,比载淳大两岁。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德宗即位,奉两宫皇太后命,封为嘉顺皇后。
孝哲毅皇后有一姑姑,即恭肃皇贵妃,同为同治帝嫔妃。据传说,在选立皇后时,慈禧太后意在凤秀之女,且看不中崇绮之女,慈安太后意在崇绮之女。同治皇帝因为也看中阿鲁特氏,所以遵从了慈安的意向,选中了阿鲁特氏。因此,从立后的那一天起,慈禧就不喜欢阿鲁特氏。后来又见载淳与皇后感情甚密,相敬如宾,而被封为慧妃的凤秀之女常被冷落,慈禧更加愤怒,经常干预帝后的私生活,所以野史中才有阿鲁特氏被慈禧迫害致死的说法。不过这些说法也不无道理,这个可怜的女孩子,恐怕到死时才明白后宫有多么险恶。
载淳驾崩后,因入继大统的光绪帝为同治平辈,故阿鲁特氏只能称皇后而非皇太后,徽号嘉顺皇后。光绪元年乙亥二月二十(1875年3月27日)寅刻崩,时距穆宗崩才七十余日,五月上谥曰孝哲嘉顺淑慎贤明宪天彰圣毅皇后。九月,暂安梓宫于隆福寺。五年三月二十六(1879年4月17日),与同治帝合葬惠陵,升祔太庙。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宣统帝入嗣穆宗,于宣统元年(1909)四月加上尊谥恭端,全谥: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
个人生活
同治帝死于天花后,皇后阿鲁特氏当时已怀孕,慈禧太后为保住皇太后地位(要是阿鲁特氏诞下儿子,她就会成为皇太后,而升等成为太皇太后的慈禧,将会被逼退到幕后,因此政权将会落在阿鲁特氏手中),便逼迫她仰药自尽。另有野史称:有天慈禧太后正因小事而责罚阿鲁特氏时,命太监掌嘴。掌嘴是清宫对女性最低贱的惩罚,连宫女都未必会被掌嘴,皇后阿鲁特氏为此向慈禧太后求情:“臣妾就算犯了什么大罪,也是从大清门抬进宫的皇后,请圣母为臣妾留点颜面吧!”。
大清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只在皇帝进出紫禁城、殿试的三及第(状元、榜眼和探花)出城、大行皇帝梓宫出城前往山陵安葬、帝后大婚时的皇后凤舆入紫禁城等等时候,大清门才会开启。阿鲁特氏是正宫皇后,当年大婚时当然是坐在凤舆中由大清门抬进宫来。阿鲁特氏之所以这样说,是想提醒慈禧太后:“臣妾再怎么也是个正宫皇后,没有该掌嘴的理由!”。但这句话听在慈禧太后耳中并非如此,慈禧太后是丈夫咸丰帝妃子,地位远远低于身为正宫皇后的慈安太后,虽然同治帝登基之后两宫并尊,但实际上慈禧太后的礼制和待遇仍不及慈安太后。因此慈禧太后一生的遗憾,便是自己当年不是从大清门进宫,不曾当过皇后。因此,阿鲁特氏的一番言语,让慈禧太后觉得,是在讽刺和嘲笑自己不是从大清门进来的正宫皇后。
怒不可遏的慈禧太后,一时气过了头,没有多说什么,便命人将皇后送回寝宫,但从此,慈禧太后对阿鲁特氏又更加痛恨。
死因分析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英年早逝。14天后,两宫皇太后发出懿旨:“皇后作配大行皇帝,懋著坤仪,著封为嘉顺皇后。”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阿鲁特氏崩逝于储秀宫,年仅二十二岁。《清史稿.穆宗本纪》只有简单的记载:“光绪元年二月戊子,皇后阿鲁特氏崩”。阿鲁特氏为什么要死,其原因有两个:一是靠山已无,生路邈茫。同治皇帝是阿鲁特氏惟一的靠山和希望。在同治帝活着的时候,尚备受慈禧的虐待和凌辱,同治帝死了,靠山也就倒了,生活的希望破灭了。二是处境尴尬。同治帝死后,慈禧不为他立嗣,却立同治帝的堂弟载湉(也是慈禧外甥)为嗣皇帝,承继咸丰帝为子,这就将阿鲁特氏置于处境尴尬的皇嫂之位,既不是皇太后,又失去了原来中宫皇后拥有的权力和尊贵地位。将来光绪帝立后以后,阿鲁特氏的地位更为尴尬,这是有清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角色,这在客观上把阿鲁特氏推向了绝路。阿鲁特氏死亡当天,两宫皇太后谕内阁:“嘉顺皇后于同治十一年作配大行皇帝,正位中宫,淑慎柔嘉,壸仪足式。侍奉两宫皇太后,承颜顺志,孝敬无违,上年十二月痛经大行皇帝龙驭上宾,毁伤过甚,遂抱沉疴,遽于本日寅刻崩逝,哀痛实深。”这是清廷官方公布的死因,但说得含糊不清,难以让人信服。
阿鲁特氏自入宫以来,处处小心谨慎,毫无失礼之处,但慈禧见到她,总是气不打一处来,事事找茬。同治帝有病,阿鲁特氏心中着急,但不敢去侍奉,慈禧责怪她“妖婢无夫妇情”。同治病势垂危之际,阿鲁特氏偷着去看望,并亲手为同治帝擦拭脓血,慈禧又骂她“妖婢,此时尔犹狐媚,必欲死尔夫耶?”阿鲁特氏左右为难,怎么做也讨不出好来。据《崇陵传信录》载,一次阿鲁特氏去探望同治帝病,流着眼泪倾诉独处宫中、备受虐待之苦。同治帝安慰她说:“卿暂忍耐,终有出头日也。”小夫妻的这些话被尾随而来、在外偷听的慈禧听到了,勃然大怒,立刻闯进宫来,抓住阿鲁特氏的头发,一边打,一边往外拽,并扬言要备大杖伺候。病床上的同治帝欲救不能,眼睁睁看着皇后惨遭凌辱,又急又气又害怕,竟昏了过去。慈禧这才饶了阿鲁特氏。
崇彝写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一次,慈禧萌发了要废掉阿鲁特氏皇后位的想法。于是将担任宗人府宗令的咸丰帝的七弟醇亲王奕譞召来,商议此事。醇亲王说:“欲废后,非由大清门入者不能废大清门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慈禧欲废阿鲁特氏之心才作罢,但却由此深恨醇亲王奕譞。
阿鲁特氏性格耿直,不善逢迎。她认为自己是堂堂正正从大清门迎娶的皇后,只要自己行得端,做得正,没必要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而且,她有意无意地几次刺激、激怒慈禧,致使矛盾更加尖锐。一次,阿鲁特氏陪慈禧看戏,“演淫秽戏剧,则回首面壁不欲观,慈禧累谕之,不从,已恨之”。一来阿鲁特氏表现得不听话,不顺从,二来反衬出慈禧好淫乐,格调低俗,从而加深了对阿鲁特氏的怨恨。阿鲁特氏身边的人劝她要处处讨慈禧欢心,要善逢迎,只有和皇太后搞好关系才能保住自己的位子,否则于己不利。阿鲁特氏则表示:“敬则可,则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者,非轻易能动摇也。”慈禧是通过选秀女进入皇宫的,最忌讳别人提从大清门而入,大清门是她心头永远的痛。有人将阿鲁特氏的话偷偷地告诉了慈禧,慈禧勃然大怒,认为是故意蔑视自己,因而对阿鲁特氏“更切齿痛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矣”。
关于慈禧为什么不喜欢阿鲁特氏,最后将她逼上绝路,还有其他一些说法。
有人说因为阿鲁特氏是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端华是咸丰帝临死时任命的赞襄政务八大臣中的主要成员之一,是慈禧的死对头,后被朝廷赐死。慈禧因而迁恨阿鲁特氏。
还有人说,慈禧闻知阿鲁特氏怀了孕,怕生了皇子,立为嗣,阿鲁特氏就成了皇太后,自己就不能垂帘听政了。(待考)
还有的说,慈禧怕阿鲁特氏把自己违背同治帝遗诏立皇子的秘密揭发出来,故将她置于死地。
阿鲁特氏年仅22岁,平时也没有什么病,怎么会突然死去呢?很显然不是正常死亡。关于她是怎么死的,在当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括起来,有四种说法:
吞金而死
这种说法比较广泛,影响较大。
绝食而死
《李鸿藻先生年谱》载:“其后之崩,盖绝食也。”《清代纪事年表》、《庸盦笔记》等也持这种说法。
吞鸦片而死
《清室外纪》持这种说法。
服毒药而死
《德宗承统私纪》如此记载。无论哪种死法,均属于自杀。据说在阿鲁特氏自杀之前,她的父亲崇绮进宫去看望她。见女儿整日以泪洗面,痛不欲生,眼睛都哭肿了,于是上奏慈禧,请示应该如何办。慈禧说:“皇后如此悲痛,即可随大行皇帝去罢。”意思就是皇后可以殉夫。这时正巧女儿写来了一张字条,征询她应该怎么办,崇绮便在字条上批了一个“死”字。未几,阿鲁特氏便死了。
在海外未删减版的电影《一代妖后》中,就有这样的场景:皇后阿鲁特氏因不堪恶毒刻薄、心狠手辣的婆婆慈禧的一次次迫害,本想上吊自尽,却未想被慈禧眼线逮到,抓到戏楼,慈禧听到后,虽大惊,但还是狠心的惩治皇后,最后皇后被恶婆婆慈禧吊在戏台上从几十米以上的地方摔下来活活摔死。后来李翰祥导演觉得这一幕太过血腥,在国内版中将它换为:嘉顺皇后,崩于储秀宫,死因不明,历史载:遂而崩逝。虽然这是捏造,也看得出慈禧这人心狠手辣到极点。
葬后劫难
《大太监》阿鲁特宝音阿鲁特氏死后,因同治帝的惠陵刚刚择吉营建,所以她和同治帝的梓宫暂安于东陵的隆福寺。光绪十二年(1886)九月十八日,光绪帝奉慈禧皇太后亲自护送梓宫到东陵隆福寺,在那里停放了三年半。
营建山陵。按照封建社会的国家定制,新皇帝即位后,就应该卜择万年吉地,营建陵寝。可是同治皇帝在位13年,生前孝哲毅皇后与同治皇帝合葬的惠陵始终未提及陵寝之事。直到同治帝驾崩了,急待入葬,慈禧才不得不派大臣在东陵和西陵为同治帝选择陵址。相度大臣带着风水官在两个多月里踏遍了东陵、西陵的山山水水,经过反复比较、筛选,最后认为东陵的双山峪和西陵的九龙峪风水最好。东陵的双山峪龙气舒展,堂局宽平,罗城周密,屏障全备。“后有大山以为靠,前有金星山以为照。金星山之两旁更有万福山朝于左,象山立于右”,“是真上吉之地”。
光绪十二年(1886)二月二十三日,慈禧召见了相度大臣。慈禧详细询问了相度陵址的情况,由恭亲王奕䜣做了回奏。最后集中在是用东陵的双山峪,还是用西陵的九龙峪这个焦点上。慈禧征询相度大臣们的意见,奕䜣回奏说:“以理,则九龙峪固佳;以情,则臣惠陵前景(徐广源提供))下不敢言。”明显流露出应选用双山峪的意向。奕䜣所说的“理”,是指乾隆帝规定的“昭穆相建”制度。按照这个制度,咸丰帝已葬在东陵,同治帝就应葬在西陵。奕䜣所说的“情”是指父子之情、母子之情。咸丰帝的定陵和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都建在了东陵,如果顾此之情,使娇儿长倚膝下,同治帝就应葬在东陵。奕䜣非常圆滑,善于词令。他明明倾向于选用双山峪,却说“臣不敢言”,意在让慈禧自己作决定,自己免担破坏“昭穆相建”制度的罪名。慈禧是何等精明之人,立时就明白了奕䜣的心思,当即决定将东陵的双山峪定为惠陵陵址。任命醇亲王奕䜣、左都御史魁龄、户部侍郎荣禄、署理工部侍郎翁同龢为承修大臣,于光绪元年(1875)三月十二日午时破土,八月初三日午时兴工,经过三年紧张施工,到光绪四年(1878)九月,惠陵、惠妃园寝及礼部、八旗、内务府衙署、营房等工一律告竣。惠陵规制虽然逊于以往清帝陵,但其木料均为坚硬名贵的梴楠木,因此惠陵素有“铜梁铁柱”之称。
帝后入葬。经钦天监择吉,定于光绪五年(1879)三月二十六日同治帝、孝哲皇后入葬惠陵地宫。三月二十一日,光绪惠陵朱砂碑 。
帝奉两宫皇太后由京启銮,去东陵参加同治帝、后的奉安大典。二十三日到达东陵的隆福寺,并住在了那里。二十四日辰刻,同治帝梓宫和孝哲皇后的梓宫从隆福寺暂安处奉移惠陵。光绪帝跪送后,由间道至惠陵,敬视方城、明楼、地宫后,于申刻跪迎同治帝、孝哲皇后梓宫到惠陵,两具梓宫均停放在隆恩殿内。三月二十五日,光绪帝在同治帝、后的梓宫前行迁奠礼后,奉移两梓宫于方城前芦殿内,安奉在龙车上。二十六日卯刻,孝哲皇后梓宫随同治帝的梓宫葬入地宫。同治帝的梓宫安奉在棺床正中,孝哲皇后梓宫安奉在同治帝左(东)旁,均棺头朝北,棺尾朝南。同治帝、孝哲皇后的谥册、谥宝于梓宫入葬前安放在地宫左右册宝石座上。众大臣退出地宫后,敦宜皇贵妃(即慧妃富察氏)等进地宫敬视同治帝和孝哲皇后梓宫。随敦宜皇贵妃进入地宫的可能有瑜妃赫舍里氏、珣妃、瑨嫔西林觉罗氏。她们与自己的夫君同治帝和皇后阿鲁特氏作最后的诀别。同治帝的这4位遗孀,当同治帝驾崩时,年龄最大的瑜妃19岁,年龄最小的皇贵妃富察氏(慧妃)才16岁,刚刚进入花季妙龄就开始了数十年的漫长的寡居生活。敦宜皇贵妃等退出地宫后,在石祭台前奠拜如仪。掩闭地宫石门,大葬礼成。
地宫被盗。震惊中外的东陵第一起大盗案发生在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盗掘了乾隆帝的裕陵地宫和慈禧陵地宫。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后,东陵地区的一些土匪、不法分子趁时局动荡、政权交替的混乱之机,制造了东陵的第二次大盗案。这次被盗的陵寝有康熙帝的景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慈安陵(普祥峪定东陵)。被盗陵寝之多,损失之惨,比上次更为严重。
据民国三十五年(1946)四月二十二日《世界日报》略载:“三十四年十二月清三陵被盗,一、同治惠陵,棺两口。一同治,一陪妃,尸体俱面目如生。金棺前供桌上同治翠印一、金表一。棺内外珠宝、玉翠、金属等品,用麻袋装出,再用香炉量分,金子约二十余斤。”
又据民国三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华北日报》略载:“惠陵盗犯供词略称:三十四年十一月间,奉司令命,征集民夫挖掘惠陵,用炸药把石门炸开,第一层有四个架子,分列两旁。一边是皇帝翠印一颗、皇后翠印一颗,一边是书籍及印刷板之类。第二、三层没有东西。第四层有棺两个,用斧锤等将棺劈开,由皇棺内取出半斤重金墨匣一方、重四两金八卦一个、美国赠品四边镶白珠可走半年之金表一个、朝珠白缂各两串、二十四颗的白珠子两串、翠扳指一个、金火盆一个、翠烟袋一支。在后棺内取出凤冠一顶,白玉镯、金镯各一对,翡翠、珍珠、玛瑙及木质朝珠各一串,重三两金九连环一件,凤凰簪子一件,玛瑙扳指、金镶白珠戒指、翠牌各一个,长翠簪一件,其他零星物品无法统计。”
孝哲皇后棺内的这些随葬品以及同治帝棺内的随葬品全部被盗走了。
惠陵被盗后,由于东陵当时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盗口一直到1952年清东陵成立文物保管所时才堵砌上。由于洞口长期未堵,当地许多百姓都到地宫里看过。当地流传说:惠陵地宫里那位娘娘的尸体一点儿未烂,面目如生。她浑身被扒得一丝不挂,肚子被剖开,肠子流了一地。社会上盛传这位娘娘是吞金死的,他们为了取金子,把娘娘的肠子从头到尾撸了一遍。 可怜的阿鲁特氏皇后。死后百年竟也落得这样的下场。
人物评价
幼时即淑静端慧,崇公每自课之,读书十行俱下。容德甚茂,一时满洲、蒙古各族,皆知选婚时必正位中宫”。她受父亲的影响,字也写得很漂亮,尤其是能用左手写大字,备受时人称赞。
《清宫词》里有一首赞美孝哲皇后的诗:
蕙质兰心秀并如,花钿回忆定情初。珣瑜颜色能倾国,负却宫中左手书。”
珣、瑜指珣妃阿鲁特氏和瑜妃赫舍里氏。意思是珣、瑜二妃虽有倾国倾城之美貌,但在文才上却逊于善长左手写字的中宫皇后。孝哲皇后喜好文学,对著名的唐诗能“背诵如流”。平时她“气度端凝,不苟言笑”,“曾无亵容狎语”,颇有母仪之风。
史籍记载
同治帝册封阿鲁特氏为皇后
册文曰:朕惟运协两仪。乾健必资夫坤顺。光昭四表。日升更颂夫月恒。观天道之周行。实邦家之肇庆。爰诹吉日。用制宏章。咨尔阿鲁特氏。乃翰林院侍讲崇绮之女也。秀衍桂林。瑞徵椒殿。淑身维则。慎德有常。著端范于闺闱。早娴女训。肃庄容于宫壸。允式母仪。兹仰承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懿旨。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尔其勒俭居先。雍和逮下。徽音丕嗣。内治克襄。夏凊冬温。亲两宫之色笑。陈笾荐豆。佐九庙之馨香。令望式孚。蕃厘永迓。钦哉。
册谥阿鲁特氏为孝哲皇后
册文曰:臣闻紫宸齐体。玉牀离连星之功。彤管扬芬。坤顺表安贞之德。奉明禋而有恪。令范如存。熙鸿号于无穷。崇仪告备。钦惟大后。性成孝敬。德著温恭。毓瑞高闳。文定重伣天之表。来嫔京室。含章徵应地之符。配皇极以礼肃。奉宸仪而班政。兰掖型垂。愉婉承颜。笃两宫之孝养。仁慈逮下。遇九卿以宽和。俭勤奉上。宫庭式化。恺悌赞垂裳之治。海禹腾欢。珩璜协乾化之隆。方期福履永绥。颂星轩之润饰。何意坤仪云邈遐升。路隔层霄。悲深率土。缅怀令则。长炳耀于寰区。宜受大名。备钦崇之典礼。谨奉册宝。上尊谥曰。孝哲嘉顺淑慎贤明宪天彰圣毅皇后。于戏。勒瑶函而纪实。硕德丕昭。荐玉策以申虔。阐扬观于不远。陟降在兹。宝箓常新。与球图而并重。隆名永协。耀金石而流徽。宏启嘉符。茂昌景祚。谨言。
家族成员
祖父:赛尚阿
外祖父:郑亲王端华
父亲:崇绮
嫡母:爱新觉罗氏(宗室)、爱新觉罗氏(宗室)、瓜尔佳氏
生母:爱新觉罗氏(宗室,亦为嫡母)
姑姑:恭肃皇贵妃
丈夫:同治帝载淳
夫之父亲:清文宗咸丰帝
夫之嫡母:慈安太后钮祜禄氏
夫之生母: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
夫之侧室:淑慎皇贵妃富察氏、荣惠皇贵妃西林觉罗氏、恭肃皇贵妃阿鲁特氏、敬懿皇贵妃赫舍里氏
有人统计,从顺治三年(1646)到光绪三十年(1904)的258年中,朝廷共举行过科举殿试112科,取中状元114名(有的书说113科,状元113名)。在这114名状元中,只有一名状元的女儿有幸坐着凤舆,堂堂正正地进入大清门,穿过天安门、端门、午门,抬进了坤宁宫,与大清入关后第八帝同治帝喜结良缘,成了母仪天下的中宫皇后。这位状元就是大清“立国二百数十年,满、蒙人试汉文”惟一获得状元桂冠的蒙古状元崇绮。这位状元的女儿就是后来被谥为“孝哲毅皇后”的阿鲁特氏。
艺术形象
1987 | 两宫皇太后 | 麦小琴 | |
1989 | 一代妖后 | 刘虹 | |
1990 | 满清十三皇朝之血染紫禁城 | 李菁 | |
1993 | 戏说慈禧 | 陈晓莹 | |
2002 | 天下第一丑 | 陈萱 | |
2006 | 恭亲王传奇 | 米扬 | |
2012 | 大太监 | 唐诗咏 | 阿鲁特·宝音 |
栏目最新
- 1 王湛简介_西晋汝南内史王湛个人资料
- 2 钟琰简介_王浑之妻钟琰个人资料
- 3 王浑简介_西晋名臣,太原王氏王浑个人资料
- 4 庐陵公主简介_晋明帝女庐陵公主个人资料
- 5 刘惔简介_东晋大臣、清谈家刘惔个人资料
- 6 薛万彻简介_隋末唐初名将薛万彻_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
- 7 薛媛简介_唐代女画家薛媛个人资料
- 8 陈玉兰简介_唐代女诗人陈玉兰个人资料
- 9 葛鸦儿简介_唐朝女诗人葛鸦儿个人资料
- 10 金尚简介_三国金尚金尚个人资料
- 11 王浑简介_曹魏凉州刺史王浑个人资料
- 12 斛律光简介_北魏到北齐时期名将、军事家斛律光个人资料
- 13 魏文帝曹丕简介_魏朝开国皇帝_曹丕个人资料
- 14 赤眉军首领樊崇简介_西汉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领袖樊崇个人资料
- 15 子产简介_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子产个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