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声附和
“随声附和”的解释
成语拼音: [suí shēng fù hè]
成语解释: 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随:跟着;和:音贺。
成语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
成语例句: 鲁迅《呐喊 端午节》:“他两颊都鼓起来了,仿佛气恼这答案正和他的议论'差不多',近乎随声附和模样。”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和,不能读作“hé”。
繁体字形: 随聲坿咊
英文翻译: echo
成语故事:
成语分类:
成语关注:
“随声附和”单字解释
随:1.跟着:~从。~员。~葬。~即(立刻)。~行(xíng)。~身。~喜。~波逐流。~行(hāng)就市。2.顺从,任凭:~意。~口。~宜。~和。~俗。~笔。~遇而安。3.顺便,就着:~带。~手关门。4.像:他长得~他父亲。5.姓。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大~。2.说话;语言:不~不响。呼~。3.宣布;陈述:~明。~讨。4.名誉:~望。名~。5.声母:~韵。双~。6.声调:第一~。去~。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
附:1.外加的;附带的:~录。~设。2.依靠:依~。~随。3.靠近;贴近:~近。~耳交谈。
和:[hé]1.平和;和缓:温~。柔~。~颜悦色。2.和谐;和睦:~衷共济。弟兄不~。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媾~。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弄得百姓不得安生。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棋。~局。末了一盘~了。5.姓。6.连带:~盘托出。~衣而卧(不脱衣服睡觉)。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他~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柜台正~我一样高。8.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10.指日本:~服。[hè]1.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寡。一唱百~。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奉~一首。[huò]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药。藕粉里~点儿糖。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已经洗了三~。二~药。[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面。~泥。~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随声附和”的反义词
不敢苟同 独具匠心 独出心裁
“随声附和”的近义词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与世偃仰 人云亦云 吠形吠声 吠影吠声 拾人牙慧 矮人看戏 耳软心活 见风使舵 逢场作戏 随声趋和 随波逐流 随者唱喁
“随声附和”造句
依依对妈妈的建议随声附和,同意全家一起去郊游。
我们说话做事要有主见,不该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这件事你不能矮人看戏,随声附和。
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会上,他没有提出新的见解,只随声附和了几句。
这个观点明明是错误的,真不明白为什么有许多随声附和的人?
莫斯科人一味地随声附和伊利亚安德烈伊奇罗斯托夫也属于他们之列,在一段短时间内,缺乏言论的领导者,对于战争尚无明确的见解。
习惯随声附和别人言论,会成为缺乏主见的人。
随声附和上级的意见,正是老王一路升官的诀窍。
但是,立刻就有些旅客对这个建议随声附和表示同意,尤其是普洛克托上校特别拥护这个办法,这个冒失鬼,他觉得完全可以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