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和气
“一团和气”的解释
成语拼音: [yī tuán hé qì]
成语解释: 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成语出处: 宋 朱熹《伊洛渊源录》引《上蔡语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成语例句: 王头领待人接物,一团和气,如何心地倒恁窄狭?(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九回)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和,不能读作“hè;hú;huó;huò;huo”。
繁体字形: 一團咊氣
英文翻译: keep on good terms
成语故事: 一团和气的成语故事
成语分类:
成语关注:
“一团和气”单字解释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家人。你们~路走。这不是~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5.表示专一:~心~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让我闻~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声。看~眼。让我们商量~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请就来。~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团:1.圆形的:~扇。~脐。2.团子:汤~。3.把东西揉弄成球形:~泥球。~纸团儿。~饭团子。4.成球形的东西:纸~儿。棉花~儿。5.会合在一起:~聚。~结。6.工作或活动的集体:主席~。文工~。代表~。参观~。7.军队的编制单位,一般隶属于师,下辖若干营。8.青少年的政治性组织,如儿童团、青年团等,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旧时某些地区相当于乡一级的政权机关。10.姓。
和:[hé]1.平和;和缓:温~。柔~。~颜悦色。2.和谐;和睦:~衷共济。弟兄不~。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媾~。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弄得百姓不得安生。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棋。~局。末了一盘~了。5.姓。6.连带:~盘托出。~衣而卧(不脱衣服睡觉)。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他~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柜台正~我一样高。8.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10.指日本:~服。[hè]1.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寡。一唱百~。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奉~一首。[huò]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药。藕粉里~点儿糖。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已经洗了三~。二~药。[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面。~泥。~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体。2.呼吸:没~了。~厥。~促。~息。一~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候。~温。~象。4.鼻子闻到的味:~味。臭~。5.人的精神状态:~概。~节。~魄。~派。~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我了。~恼。~盛(shèng)。忍~吞声。7.欺压:受~。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功。~血。~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湿~。10.景象:和~。~氛。~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一团和气”的反义词
凶相毕露 凶神恶煞 蛮横无理
“一团和气”的近义词
和蔼可亲 和颜悦色
“一团和气”造句
做惯了生意,他的脸上永远是一团和气,鼻子上几乎老拧起一旋笑纹。
善良的人表面上看去一团和气,邪恶的人看上去杀气腾腾。
他对任何人都是一团和气。
这位老人一团和气,孩子们都乐意亲近他。
他待人总是一团和气,是我学习的榜样。
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结果是有害于团体,也有害于个人。
老刘这人没有原则,对任何人他都是一团和气。
跟其他队伍所表现出来的一团和气相比,更让我们觉得汗顏,无地自容。
当科伦坡做到与对方一团和气,且对方也足够放松时,他就会不经意把问题转向自己真正想知道的信息。
跟其他队伍所表现出来的一团和气相比,更让我们觉得汗颜,无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