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泻汪洋

“一泻汪洋”的解释

成语拼音: [yī xiè wāng yáng]  

成语解释: 形容水流迅速,水势浩大

成语出处: 梁启超《谭嗣同传》:“一泻汪洋。”

成语例句: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形容水流迅速

结构类型: 紧缩式成语

形成年代: 近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一瀉汪洋

英文翻译: A flood of water

成语故事:

成语分类:

成语关注:


“一泻汪洋”单字解释


: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家人。你们~路走。这不是~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5.表示专一:~心~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让我闻~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声。看~眼。让我们商量~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请就来。~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1.很快地流:流~。倾~。河水奔腾,一~千里。2.腹泻:~药。上吐下~。  

:1.水深而广:~洋。2.(液体)聚集:路上~了一些水。眼里~着泪水。3.小而浅的积水坑:水牛在泥水~里打滚。4.用于液体:一~血。两~眼泪。5.姓。6.形容狗叫的声音:狗~~叫。  

:1.盛大;丰富:~溢。2.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广大地方,约占地球面积的十分之七,分成四个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3.指外国;外国的:留~。~人。~货。4.现代化的(区别于“土”):~办法。土~结合。打扮得挺~。5.洋钱;银圆:大~。小~。罚~一百元。6.姓。  


“一泻汪洋”造句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鹤去鹤来,潮起潮落,云卷云舒,物生物灭,韶光易逝。

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奇花初胎,百芳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少年,展现着“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气质。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婴儿身躯过于发达的泪腺,已经开始分泌泪水,准备一泻汪洋了。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闲时重新捧读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仍被字里行间横冲直撞的方刚血气所打动。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广西大学综合实验楼前。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105年前,梁启超在新老交替的历史片断里,为即将到来的“新中国”祈愿“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重庆,犹如一个朝气蓬勃的青春期少年,展现着“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气质。


“一泻汪洋”相关成语


上一篇:遗形忘性

下一篇:云行雨洽